“神童”母亲为什么希望孩子死?

 

近期一个“神童”17岁考进中科院遭退学,母亲:当时恨不得他死了才好,的新闻标题刷爆了朋友圈,具体事情是这样的。...





近期一个“神童”17岁考进中科院遭退学,母亲:当时恨不得他死了才好,的新闻标题刷爆了朋友圈,具体事情是这样的。

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因为母亲曾学梅从小的悉心教育,从两岁起,魏永康就被人称为“神童”。他的“神迹”有:两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四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八岁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进入研究所之后,曾学梅放弃了陪读,她觉得“儿子那么聪明,很快就能学会”如何照顾自己,如何生活。但事与愿违,脱离母亲的照顾后,魏永康“失控了”,他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他经常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却忘了还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2003年7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最终让他失去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

像古时候“伤仲永”一样,神童魏永康并没有在长大后依旧延续神奇。在求职、求学之路也是一路坎坷。曾学梅忏悔的说着:“我心想,他将来长大离开我,人这么聪明,很快就能学会的,不晓得他已经形成习惯,改不过来了……是我的错。”

母亲的忏悔,令人警醒。是什么让“神童”成为了一个普通人?

1、重视IQ、忽略EQ、RQ

“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这是曾学梅教导魏永康的理念。在“智商”教育一路凯歌之时,曾学梅忽略了“情商”“责商”教育,高智商,低情商,责商的失衡式教育使魏永康无法脱离曾学梅面对生活。

2、重视学习,忽略好习惯的养成

据了解,魏永康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情曾学梅都不让插手,每天早晨连牙膏都要挤好,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甚至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魏永康读高中的时候,曾学梅还亲自给他喂饭。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魏永康在成为“神童”的同时,错失了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极度欠缺了生活自理能力,在这个“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的世界,拥有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一生受用。

3、“神童”养成的最佳时机

在为“天才陨落”惋惜之余,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神童”。人的大脑有150亿的脑细胞,有多少脑细胞发展成神经系统,直接关系到孩子未来智力及习惯的表现。在大脑组织中,12岁左右是会形成固定的思考及行为模式,所以天资优异的孩子更加重视他的(RQ)责商。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对文中观点及内容保持中立,请仅作参考。如疑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提供本平台内容推送的改进建议,
交流育儿经验,
商家入驻合作,

加微信号:xinxin1986156

详细咨询,非诚勿扰!


    关注 家校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