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教育就是教人怎么样生活的更幸福快乐,既要有获取幸福的能力,又要有体验快乐的能力。...







戳上面的蓝字“读书与教书”关注,共商教育大计~~O(∩_∩)O哈哈~
一,先看看令人向往的教育方式

刚刚听完董仲蠡老师的演讲《教育的意义》。

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

作为一个高中数学老师,我已经在讲台上教学生做题,教了20年。与以高考为中心的高中教育,相爱相杀。

作为一个高中生的母亲,我与这个教育制度斗智斗勇,已经十年。

你看过黑柳彻子的 《窗边的小豆豆》吗?那所学校招收的都是“问题孩子”,在当时的日本被其它学校排斥,歧视。

在这所学校里,他们吃饭的时候,校长会和夫人一起走进食堂,夫人手里总是端着一个平底锅,当看到学生自带的饭盒里“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不够的时候,夫人就从平底锅里给他添加点什么。

他们上午上课,上课的方式也很特别,老师会在黑板上写下当天所有课程的学习目标,学生可以从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开始。前面的学生在呼呼的烧酒精灯做实验,后面的却在画图,甚至于有人在做体操。

他们之中呼呼烧酒精灯的同学后来成了物理学家。画图的同学做艺术设计。

多数情况下,他们上午就可以把教学内容全部完成。下午他们就集体去校园外面的大自然之中去散步。在散步的时候老师会教他们认识植物,认识动物,从古建筑里面学习历史。感受天与地的美好。

在黑柳彻子的记忆之中,这所学校是温暖的,自在的。让人身心舒展的。

我上初中的时候正在热播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哪部电视里面的高中生,有音乐鉴赏课、舞蹈课(艺术体操课?)、活泼自由的班级文化氛围,专业的理想化的班主任老师。

毕竟,十六岁的花季只开一次。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时刻,都值得珍惜。

你看多《暮光之城》吗?记得里面的一段演讲吗:“这是一个允许犯错误的年纪-------”

人生道路那么长,这世上有绝对不可以触碰的东西,但是有些事情,不经历过,不曾经做错过,则么会知道怎么样才是对的?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答案。我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怎么样生活的更幸福快乐,既要有获取幸福的能力,又要有体验快乐的能力。

而我们目前的教育,基本上都集中在怎么教人去“获取”,或者说就是争夺吧?

二、再看看我们教育的现实

在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里面,我们的孩子,恐怕很难找到一所能够让自己身心舒展的学校。

我们的孩子面对的教育现实,就是“生存竞争“。

你看过美国电影”饥饿游戏”吗?被选出来的十二个人,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能够活到最后的那一个人可以得到财富与荣耀。

我们的教育,也是这样的一种“生存淘汰“。

自然法则本身也是生存淘汰,弱肉强食。且不说这个淘汰是否正确。我们来看看淘汰的标准。

知识与使用知识的技术。这就是我们现行教育制度。以选拔人才为标准的教育制度的标尺。

在这个标尺之下,唯有练好考试技术这一条大过天。其他的,都不应该花费宝贵时间去做。因为一旦高考失败,通往高层次生活的一扇门就关上了。而这扇门后面的路,是最好走的那一条。

这不是温和版的饥饿游戏吗?参与面却更广。造成的反面影响也更大。

但是因为生存的艰难,这个游戏规则依旧是我们这里最公平的规则。

当然这个游戏也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参与的。

其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是都一样的。

出生地的不平等是最大的不平等。

而我们,想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在根本上来说,我们自己并不能决定。

三、两条看起来很诱人的出路

第一条路:几年前,童话大王郑渊洁写文章,说儿子在学校学得很不快乐,所以他让孩子回家自己学习。并且自己亲力亲为,给孩子写了完整的教材。

而她当时五岁的女儿,很适合这种教育。所以他说可以让女儿一直读到博士。

他的做法,看似一条出路。起码给在学校里被压抑个性,无法发展,几乎注定被淘汰的孩子一个快乐成长的机会,一个能够自由呼吸的空间。

他的儿子后来怎么样了,我没看到过后续。但想来应该不错的。

可是,这个很难复制。

第二条路:出国留学。

电视剧《小别离》就讲到了这样的一条路。走这条路成功的例子很多,我的一位表弟,高中毕业升学无望,去了乌克兰留学,回国以后以小语种和对于当地文化有些了解的优势,进入人民日报海外版供职。比起在国内读一个高职之类的学校,可谓天差地别。

但是失败的例子也非常多。

而且,需要有相当的资金储备。一般工薪家庭,很难负担。

所以,这里的两条可能会有利于孩子发展的路,最后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都是完全无法走通的。

四、饥饿游戏的不同游戏态度



电影《饥饿游戏》里面,参与者有几种完全不同的游戏态度。

积极的自相残杀;消极的逃避躲藏;积极的提升自己:积极的抗争规则。

目前电影还没有给出结局。但我们也可以思考,在高考的规则范围内,我们可以采取怎样的态度。

积极的竞争,并且不择手段去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是一种选择。

消极的对待学习,没有效率,考不出分数,一切都凭运气。

积极的努力学习,积极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拓宽自己的能力。

积极的影响环境,寻求更好的游戏规则。

貌似这第四种,任重而道远。聪明的选择,无疑只有第三种最好。

作为配合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我们其实没有什么选择,想给孩子的,未必是能够给的。

而面对残酷的游戏规则,能够成功,那么他们起码会具备;面对老师的各种轰炸而无所畏惧的勇气,在能够淹没他们的题海中奋战的意志,每天重复同样的生活而依旧积极向上的乐观,和在各种知识、语言、理论之间转换的机变。

而我们,无论本来想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或许最应该谨记的,就是这句话“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



轻轻一点就可以~~


    关注 读书与教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