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纽约到纽约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艾敬还是那个抱着吉他、唱着《我的1997》的歌手...





转自 北京晚报 罗颖今年秋天,艾敬将在纽约马乐伯画廊举办个人艺术展。不久前在国家博物院举办关于这次展览的小型媒体会时,不少正在参观国博的观众都认出了她,“这不是那个唱歌的艾敬吗?” 群众一时骚动起来。

是的,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艾敬还是那个抱着吉他、唱着《我的1997》的歌手,然而其实艾敬早已一头扎进当代艺术中,从1999年拿起画笔到现在,艾敬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学习和实践已经整整17年。



从歌手转型成当代艺术家,纽约对艾敬来说简直太重要了。这座城市以极大的包容性让身处其中的每一位艺术家都能够尽显才华,就像纽约人常说的一句话:“If you make it in New York, you will make it everywhere。”

纽约夜景
1997年初到纽约,她租住在中央公园的旁边。后来她发现了SOHO,她非常喜欢那里的艺术氛围,厂房式的建筑,乱乱的街头涂鸦。每在周末,艺术家就在街道上展销自己的艺术作品。

艾敬在她的《挣扎》一书中写道,“在纽约的时间里,我只是画画、看展览、煮饭……在纽约的每个周末我都会去看博物馆、美术馆、拍卖预展、展览会、画廊、街头艺术,乃至旧货市场……在别人眼里看似无为,我却过得津津有味。我知道自己在收获和采集,经历着生活方向的改变。”
纽约SOHO区
2002年,艾敬定居在纽约钻研当代艺术并在纽约下东城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工作室。
2008年,艾敬回到了北京,在北京也建立了一个工作室,全身心投入到视觉艺术创作中。


“爱”则是艾敬近年来创作的主题,记得在北京的工作室采访她时,她正在绘制一幅由无数“love”组成的作品,画布前放满了油彩。她的装置作品《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是艾敬母亲带领了54位艾敬家乡沈阳的亲朋好友共同完成的。材料采用了每一个人家中废弃不用的毛衣毛裤等编织物,拆分后重新编织组合成色彩斑斓的带有无数“LOVE”字样的挂毯。

这部作品曾在201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和2014年中华艺术宫艾敬个展中展出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次它也将连同部分绘画、装置、雕塑和以前从未展示过的全新绘画系列作品一起,被带到马乐伯画廊的展览中。
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
©AIJING
LOVE ©AIJING


艾敬说她经常会问自己两个问题,艺术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做艺术?

她认为艺术就是想象力加行动力,艺术家用勤劳的双手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创作之外,艾敬也关注身边和世界发生了什么,比如战争、饥饿、难民和种种的不公正,“艺术家无法给人们提供最实际的物质帮助,但是只要我们的手不停歇,对和平和美好的信念就会源源不断激励着人们,终有一天可以实现。”
伦敦橘子
优质平台连接中英艺术
长按☝关注我们
以上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

网站: lmaos.co.uk

Instagram: london.mandarin.arts

微博: 伦敦橘子艺术橘子君


请联系: info@lmaos.co.uk
©2016 LMAOS.


    关注 伦敦橘子艺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