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特尔资讯】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落下帷幕

 

为期3天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10月15日在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落下帷幕,此次大赛...

为期3天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10月15日在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落下帷幕,此次大赛共决出冠亚季军4名,产生金奖30个、银奖90个、铜奖480个。其中西北工业大学“翱翔系列微小卫星”项目斩落冠军,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Insta360全景相机”项目摘取亚军,山东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越疆DOBOT桌面机械臂”项目和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ofo共享单车”项目荣获季军。

“我们相信,在未来,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颗属于自己的卫星。”

当周挺言辞激动却不失诚恳的结束竞演后,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随之到来的评委打分环节,伴随着激昂的音乐与观众席上此起彼伏的叫好声,屏幕中的比分停在了一个颇具深意的数字上,520分。

2016年10月14日,这是一个看似平凡却又注定不凡的夜晚。

华中科技大学光谷体育馆内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的冠军争夺之夜上,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翱翔系列微小卫星”团队以黑马之资从四强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冠军。
夜空中最亮的星

相比之下,冠亚季军巅峰对决中,无论是全球首家推出智能机械手臂的越疆科技;还是海外销售占比68%,每月盈利多达2000万的Insta360;亦或是刚刚获得1.3亿美元C轮融资的ofo共享单车,三者作为发展较为成熟的优质创业项目显然更具备夺冠的实力。然而,尚属创意组的“翱翔系列微小卫星”团队却凭借着其在以立方星为代表的低成本商业航天领域的绝对优势“爆冷”获得此次大赛总冠军。

据了解,“翱翔系列微小卫星”项目由西北工业大学在校研究生团队独立研发,团队目标是打造可以替代高成本商业卫星的微型系统化平台服务。6月25日,团队研制的第一颗微小卫星“翱翔之星”,作为世界首颗12U立方星,搭载“长征七号”新型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功。2016年底,“翱翔”系列还将有两颗卫星发射。

将精密卫星技术融入在大小不足立方的微型卫星中,简化人类关于高科技的复杂想象,实现每年量产10到20颗卫星……这只年轻的队伍不断证明着“做卫星其实很简单”。

团队市场部负责人,也是今天的答辩人周挺坦言获得这个奖项十分惊喜:“这个项目我们准备了十几年”。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毕马威曾出台过的一份风险投资报告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的风投金额会降至72亿美元,环比第三季度下降29%,随后毕马威预测,这场全球范围内的风投下降趋势,将延续到第二年。2016上半年,以O2O为代表的中小型互联网企业的大量倒闭以及互联网巨头的相互报团取暖,更使得不少发展“举步维艰”的新生企业纷纷抱怨“资本寒冬”已然到来。

然而,在这样严峻的形式下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校与大学生的参与度却均创新高——本届,参赛高校达2110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81%,学生报名项目118804个、直接参与学生545808人,分别是首届大赛的3.3倍、2.7倍。

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潮方兴未艾、高校学子参与踊跃的主要原因在于各部门各地区各高校的高度重视。

自去年起,国务院推出《关于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化实施意见》,从国家层面对改革做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开设课程、配备导师、提供场地、联系资金……各地学校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在校学生及毕业生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此次大赛中获得金奖的团队“北京新片场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的创始人尹兴良就告诉记者,在创业之初母校北京邮电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就在校内为创业初期处于资金困难的团队单独开辟了办公空间。

凭借“Cellrobot”摘得大赛金奖的可以科技创始人杨健勃作为研究生期间休学创业并成功的代表则谨慎地向记者表达了他对当今大学生创业的看法:“创业虽说要趁早,但作为大学生经历了一切该经历的再谈也不迟。”

无论取舍如何,对于当今大学生创业者来说,这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少年强则国强

曾经在既有的教育体系下,高校内部向来在存在着壁垒分明的自然分类,很少有一个大型赛事,站在舞台中央的选手既有顶级院校的学生,也有普通院校的学生,甚至有职业院校的学生。但此次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打破了这个固有的校园等级垄断,所有人欣慰地看到在金奖项目中有一个来自职业院校的项目(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水产品无水保活物流集成技术”)。可以说此次大赛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所有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创新创业,不问出身,单纯根据市场的眼光审核作品。

除此之外,本次大赛分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和全国总决赛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送选总决赛的项目可谓“千里挑一”,以赛促教的形式影响辐射甚广,对于普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意义深远。90位评委中一位来自台湾的投资人在审核完所有项目后也不禁感叹:大陆的学生都忙着创新创业,长此以往,三五年后两岸发展的差距会愈来愈大。

对于此次“互联网+”大赛总决赛的送选项目,参与评审的90位评委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纷纷表示不少项目水平远超去年决赛水平。新道科技总裁马德富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诸如华中科技大学的‘慧淬:钢轨的延寿’、北京大学的‘ofo共享单车’等项目都让我觉得,国内的科技成果转化在大学生中激发的创新潜力与经济发展空间巨大,令人振奋。”

随着“双创”教育方式的发展,以“90后”为代表的数字化时代原住民能够被激发更多创意,开创出更多“小而美”的企业。也许在未来的大学校园中,一个普通的学生就是一个身价上百万的创业者;一个专心学问的老师,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能够成为亿万富翁。让最有知识的人成为“财富的自由者”,让最有创意、最具梦想的人成为企业家,让年轻人走上创新的舞台,也许大众期待的“复兴梦”在可预见的未来就会实现。


    关注 拜特尔软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