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艺」每一个故事,都种在灵魂深处——村上春树

 

“我将一直跑下去,只要我能走。”...

“我将一直跑下去,只要我能走。”


——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畅销一千万册,国内简体版到2004年销售总量786万,引起“村上现象”,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
 青年时期的村上春树
且听风吟(林少华译版)


村上春树,一个被国人津津乐道乃至于熟悉的名字,然而在大多数的青年人眼里,他是个写青春爱情故事并且陪跑诺贝尔文学奖多年的文艺小资作家。犹记得当年《挪威的森林》在一个班里借来借去阅读的日子,甚至于直到如今许多人对村上春树的认知,仍停留在绿子和渡边的小小世界。但是时隔多年,再回首,《挪威的森林》不仅不能代表村上春树最高的文学水准,还甚至不符合村上春树的主要写作风格。
《挪威的森林》电影


值得一提,在一群人认为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同时,另一群人严厉批评《挪威的森林》且认为它严重拉低了村上春树作品的平均水准。必须承认,《挪威的森林》的确是村上春树作品中风格和内容比较独特的一本,但村上春树自己对这本书也不太满意。

从本质上而言,没有一个人不是孤独的,这种孤独又是无解的。《挪威的森林》便在平淡的、无奈的故事中写出了这些。“哪有人会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即使为了不失望而去努力排遣孤独,真正的孤独却亘古长存。

其实,《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奇鸟行状录》、《1Q84》、《海边的卡夫卡》等才算得上村上春树风格的代表作
 村上春树代表作(林少华译本)

陪跑诺贝尔

2016.10.13,19:00,诺贝尔文学奖新鲜出炉了:美国的摇滚艺术家 Bob Dylan 荣膺 2016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然而作为自 2009 年以来连续八年被视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的村上春树再度无缘诺奖。

然而回溯曾经,《海边的卡夫卡》在2006年获得号称”诺奖风向标“之称的“弗朗茨·卡夫卡奖”,这时起村上才开始受到诺贝尔奖的关注。从2009年开始,村上就开始了到目前为止长达7年的诺奖陪跑之路。

村上春树与诺贝尔文学奖,就如曾经的莱昂纳多与小金人,其实深究原因,真的有太多太多,但那又如何?换句话说,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哪个又不是大师级的水准呢?诺贝尔文学奖只是一种象征,就连村上本人不是也说么——“最重要的是读者,获不获奖是次要的。”
村上之家


“我将一直跑下去,只要我能走。”村上春树在2008年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到,他甚至说出自己将在自己墓志铭刻下“至少他从未在走”的字眼。
在作品《海边的卡夫卡》中,故事的最后,卡夫卡离开了森林深处,预言或许已经全部实现,又或许没有。一切都是假设但你却又无法推翻。他却接受了命运中隐喻的一切,他已成长为这个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

“我追求的,我追求的强壮不是一争胜负的强壮。我不希求用于反击外力的墙壁。我希求的是接受外力,忍耐外力的强壮,是能够静静地人后不公平不走运不理解误解和悲伤等种种情况的强壮”

---《海边的卡夫卡》


这就是他,一个倔强的用自己方式反抗世界,毫不在意继续陪跑下去的少年,不同于卡夫卡,他会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人生去写出每一个种在灵魂深处的故事,这是村上春树。
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


    关注 海大艺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