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讲坛丨危辉:智能的春天在哪里?

 

Hey,Siri苹果押注深度学习,IBM发力Watson系统,自动驾驶系统遍地开花……人工智能的春天似乎...

Hey, Siri 


苹果押注深度学习,IBM发力Watson系统,自动驾驶系统遍地开花……

人工智能的春天似乎就在不远的时光里,含着希望,带着隐忧……

沉静蓄力,厚积薄发

欲知今事,不能无史
1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

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尔逊教授认为,人工智能是关于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是人类在借用外物替代和加强自身的活动的又一探索。

知识,作为经验在大脑中的内化,在人类智慧的发展长河中源远流长。那么,人工智能作为智慧更有力的表达,自有源起。

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广泛使用,使人类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20世纪计算机科学助力人类以算法大幅提升可计算问题的处理效率。

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人工智能”概念提出,在机器已深刻改变了这个星球样貌之后,人类开始寻求能够替代自己进行学习与思维的新机器。

天降智能,扭转乾坤?

日新月异,智能引潮头
2


在人机博弈层面,从IBM1997年Deep Blue、2011年Watson到2016年谷歌AlphaGo,计算机不止一次通过庞大的数据储备击败人类,深度学习能力逐渐成为重点,算法由逐一检索到跳步求最优解。

在感知与信息调用层面,苹果Siri、微软Cortana在推出后便因“善解人意”广受喜爱,在语音识别与数据库调用方面,智能助手表现可圈可点。
一时间似乎已是花红柳绿,春色满园。人们期待着人工智能可以模拟人脑的思维环境,期待其能够自己求解,并且通过多次分析总结规律,获得新能力。

人与科技,智慧载体?

福兮祸兮,且看今朝
3
尽情畅想人工智能的未来着实充满了诱惑。

在智能眼里,存在即被感知——自然语言处理的精细程度正逐步提高;

计算机视觉也许可以在自动驾驶或者数据管理方面应用广泛;

语音识别可以模拟人的感性理解力,不用通过数据库来完成反馈;

广受追捧的VR与AR技术仿佛是未来智能机器的缩影

排除了人类的琐碎感情和感知不确定性,加之开放互联而自主的思维网络,人工智能无疑能够成为最客观的新闻记者,最勤恳的顾问管家,最忠诚的知心伙伴……
可是畅想背后,既有着对希望能否达成的隐忧,又有着希望达成之后的疑惧。人工智能是否有着其本身的矛盾和制约,使得在一个可见的未来之中,领域内只望的到冰封的寒冬?我们现在是在勇攀高峰还是盲人摸象?抑或是人类作为生物其智能的尊严受到挑战,我们将与我们的造物在人伦法理的重构中备受炙烤?

这是个智能与人并行的时代。

浮光掠影间,独步万里,星辰大海。

我们究竟在创造一个怎样的人工智能?

拨开迷雾,周四晚18:00,

复旦大学危辉教授为你解惑:人工智能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讲座信息

人工智能的春天到了吗?

主讲人:危辉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系认知算法模型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基础方面的研究,即采用神经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方法研究智能模型,作为该领域的专业人士,对人工智能的现状与前景有着客观的见解。

时间:10月20日(周四)18:00-20:00

地点:嘉定校区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文字丨方宇旗 张尚开

图片丨来自互联网

编辑 | Vall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让我留在你身边
我是谁
我是 嘉定学术



    关注 嘉域互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