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村人陈杰汉的5%人生(上)

 

“生活中,95%的人是过日子、讨生活、努力工作,按照多数人的价值观,一辈一辈延续社会秩序,完成种族繁衍。5%...

“生活中,95%的人是过日子、讨生活、努力工作,按照多数人的价值观,一辈一辈延续社会秩序,完成种族繁衍。5%的人是挑战命运、创造未来,这种人注定一辈子漂泊,但无论成与败都有属于自己的辉煌。

社会是大众化的,成为5%的人并非易事,脱离95%的人,相当于脱离地球引力,没有人可以教你,你必须自己相信自己心中的理想,并为自己的理想坚持奋斗。”
  
       ——冯仑


真正的成功,不是来自别人的认可和评价,而是由自我满足带来的宁静平和的心态。如果你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改进你的现状,这就是你最大的成功。上天赋予每个人的身体、智力水平都不尽相同,只要尽己所能,全力以赴,把生命的能量发挥到极致,结果就已经不再重要。

这是钟村人陈杰汉在其个人微博“广州画家陈杰汉”上的一条感悟。陈杰汉是何许人也,他有着怎样的故事?跟钟村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请看今天的“钟村人故事”:“陈杰汉的5%人生”



今天,他是粤剧人,是摄影师,是曾经的驻唱歌手,是钟村金钟轻音乐团的创始人,是国家一级琴师,更是一名知名的书画家。但50多年前,他只是一个农家孩子,——钟村画者陈杰汉,数十载寻梦,只为过他理想中的5%的生活。
1

出身
1961年,陈杰汉出生在钟村镇钟一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受兄长影响,年幼时,陈杰汉崭露了对绘画的喜爱。他时常用铅笔在作业本空白处涂鸦,临摹四大名著连环画册上的人物,勾画钟村巷头村口的草木山水,边走边画。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经常被老师同学吐槽他不爱惜书本,爱好不切实际,以至于他后来干脆改用竹棍树枝在泥沙地上作画。那时,世界在他眼里,都是线条和色彩的迷宫,给人以无限的诱惑和向往。

当时,全国处于“大锅饭”的低工资时代。自行车是奢侈品,番禺钟村到广州还要过两次“海”,在他眼里,画画只是爱好,是小道,5%的生活,就是放下锄头,进入村或县里单位,有份体面工作。
2

医疗站
因为曾跟外公学中医,初中毕业后,就被安置到村医疗站当抓药员,每日与草药为伴。但仅仅几个月后,内心喜好艺术的陈杰汉发现自己跟儿时的画家梦渐行渐远,又适逢一些意外变故,于是一气之下,他坐上前往广州的公车,依然而决绝地匆匆闯入了广州寻梦。



△满脸稚气地陈杰汉

70年代的广州,头痛散2分一包,飞马牌香烟0.28元一盒,猪肉0.79元一斤(凭票供应),一场较为热闹的婚宴200元左右,而他怀里只有仅有的27元。在那段为了省钱而睡人们桥底,捡水果店丢弃的水果充饥,在人民南路卖塑料手套做小贩的日子里,他想象中的5%的生活,应该是:“在这种陌生而繁华的城市里,有一扇门为其打开的人”。
3

大佬倌
一次,在上下九路的陶陶居附近偶遇老乡粤剧演员李宙,因为儿时绘画天赋给老乡留下的深刻印象让他获得了一个进入戏班做画工的面试机会。来到剧团,羞涩的他不善言辞,老板打量了一眼,一挥手,让他去把已显陈旧的舞台景翻新重绘。他端详了一会舞台,略略有底,便不声不响地拿起颜料,自顾自地涂抹了起来。结果等画好老板来了一瞧,山是山水是水,比原来的还逼真生动,马上满口应允让他留了下来。



△陈杰汉粤剧大佬倌上妆照。

成了剧团美工兼勤杂工的陈汉杰,很快凭借出色的绘画技能崭露头角,先后为多个剧团制作舞台布景,负责灯光布置,成了圈内红人。“我们当时很自豪能画舞台景,许多观众在散场后会特意走到后台,爬上去摸摸那些石头,纷纷惊叹这几吨重的石头,是怎样吊上去,其实,都是我用水彩在纸皮板画成的。”在《阿湘讲戏》的采访节目上,陈杰汉用这个细节表现当年的“威水史”。

那时,长期接触粤剧表演的陈汉杰,被粤剧魅力所吸引。那时正值粤剧兴盛时期,服饰华美,造型惊艳,舞台上情词动人,灯光灿烂处万众瞩目百姓叫好,那次演出不是万人空巷。

当时文武生一个月收入100元左右,而陈杰汉做画工已经能达到月入2、300元,可谓相当不错的收入,但他选择了放弃高收入,师从名伶卢启光,成为越秀粤剧团的一名跑龙套(月薪24元)。并凭借多年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一个集唱做念打于一身演员,在番禺首届星海音乐艺术斩获粤曲独唱一等奖。

在长期居于幕后的陈杰汉看来,5%的生活,就是能到舞台上去,当一次主角。
4

打band
1982年,港台文化兴盛,像飓风席卷大陆。一街都是喇叭裤和蝙蝠衫,跳着霹雳舞,手提录音机,爱听邓丽君刘文正磁带的长发青年。

粤剧经历了多年发展后盛极而衰,港台流行歌开始挤压其生存空间。这时的陈杰汉亦感受到粤剧的衰落。是继续抱着“查笃撑”熬日子,还是跳出来另找新机遇?跟其他固守老本行的朋友不同,陈杰汉很快就适应潮流,学起了电子琴,改唱了流行曲。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广州经济腾飞,工业化加快,大量农民工南下寻梦,整个珠三角十分“生猛”,每一天有新事物涌现。心思活络的陈杰汉依旧热爱表演,他不愿意自己的生活囹圄于本地,于是又一次离开家乡,成为了奔波于珠海、深圳、东莞这几个城市的“浪子”。他爱这些年轻而又活力的城市,正如他所喜爱的流行歌曲,所向往的那种洒脱任情的演艺生活。



△陈杰汉和他的乐队小伙伴。

那时,港台流行词汇深受广州地区年轻人的追捧,他们把组乐队叫“打band”,而还有句话叫“Friend过打Band”,即是指彼此之间的友谊,比已经十分合拍默契的乐队更加好。陈杰汉与他的小伙伴们,因音乐结缘,曲终人未散,如今在他活跃的微博里,依然可以看到标题为“廿载BAND中情”与追忆九十年代打band时候所画人物速写的图文。

此时,5%的生活,对他而言,是自由,是红尘历奇,是艺术与情感的快意。
5

作画
2000年初,长期漂泊的“浪子”陈杰汉也已年届不惑,有了“莼羹鲈脍”之思,于是结束了将近20年的音乐事业,落叶归根,回到家乡番禺。这时,他想当个画家。

重拾画笔,并非易事,离乡多年,他也是陌生人。本地画坛也无名气,开画室人气冷清,他就不断参赛;笔力有所欠缺,他就下苦功夫练;三九三伏,大赛小赛,渐渐地,他算是闯出了些名气。大千世界的形象随时随地、有光有色地流过眼前,沙岸芦汀、帆樯凫雁、刹竿楼橹,菰渚柳堤,茅店板桥,意象繁杂,皆可入陈杰汉眼中,画中。

其中,以水墨表现岭南山水,番禺风土的画作《祖居》《南沙石矿夜景》,以骨力胜,而《风雨欲来花满楼一》、《白云苍梧图》更是斩获多个省市级大奖,被盛赞,“画有古风,又见新意”。



如今,他是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钟村书画协会会长,在钟村有了自己的画室,有空以茶代酒,与友人切磋技法,或是做做公益慈善,唱唱私伙局,优哉游哉。

于是,江湖上少了一个“音乐顽童”,多了一个钟村“快意画者”。
to be continued


五十五年前农家子,五十五年后番禺艺术大咖,这就是陈杰汉的华丽冒险,他的5个5%生活,然而他的故事并没结束,下一个“5%生活”即将展开……

在此中间,他可以按照周围人的轨迹,当一个安分的农民,一个稳定的卫生站抓药员,一个收入不俗的画工,一个崭露头角的粤剧演员,一个收入丰厚的乐队队头,但他总会在,身边人以为可以此为终身职业,安稳发展的时候,,哪怕身边的人报以怀疑的目光与嘲讽的冷笑,依旧毅然选择了新的领域,走一条抵抗力最大新的路。并在那些领域里,取得不俗的成绩,找到自己想要的5%的生活。

他通向艺术殿堂,追寻自己所想要的5%生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适时而变,灵活大胆,与“蛮不讲理”、“固执”(其多年搭档范炳良在节目中评价其对艺术坚持较真时所用的词)的性格,两者看似矛盾却共存,并支撑他一路走来。

想来,这也是“钟村佬”(钟村人)务实而进取,认真而担当的钟村气质最佳体现。

各位读者,我们钟村的大艺术家汉哥(陈杰汉),他的精彩故事一篇文章肯定讲不完啦,下周一我们还会推出下集,专门围绕汉哥的绘画艺术理念和公益活动展开,让大家看到另一个汉哥,不但是大艺术家,还是“广州好人”,敬请留意哦。
文丨信息时报见习记者  王建毅
信息时报编辑丨严直高 
图片来自受访者


    关注 微社区e家通钟村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