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松桃】旧城,一座被遗忘的古城

 

这是一个想念的季节,纤尘不染的秋晨是十分美丽的,空气是格外的清新。辽阔的天空一望无垠,水洗般纯净,蓝得让...





这是一个想念的季节,纤尘不染的秋晨是十分美丽的,空气是格外的清新。辽阔的天空一望无垠,水洗般纯净,蓝得让人心醉。孟溪的旧城空气中弥漫着阳光味道,给我一个纯真美好的开始。文化老区的晴朗朗的天,恰似我此刻舒展无暇的心境。

逶迤绵延的松印公路是名副其实的山区二级公路,路面平坦有弹性,行车是很舒适的。小车像山风一样轻盈,载着我们向孟溪的旧城驶去,走近这充满诗意的村寨。地域文化诗化了这方山水,滋养、陶冶、升华了这片土地的精神世界。路边羞答答开着的菊花透露出一丝秋意,十分起劲的炫耀着她们的妖艳。旧城的村民们迎着灿烂无比的朝霞,踏着晨露的芳醇,沐浴在晨晖之中,早早地等在寨门口。像过节似的原汁原味的表演着传统茶灯,欢快地唱着,高兴地跳着迎接远道而来作一次冒昧造访的松桃文学沙龙的文友们,道路两侧更是里三层外三层都是人。几个年纪大的男人也展劲地帮腔唱着,虽听不大真切唱词,但终于听明白他们唱的歌词是歌颂松桃十大历史名人,世昌广场都有他们的塑像,其中就有我们后硐的松桃新文化创始人戴人俊。人在流动,美也在流动,到处都是流动的风韵。环顾文友们兴趣很浓,怕错过精彩镜头,就会发现几乎人人都把手机拿在手上不停地变换着角度,不停地拍照。我自幼生长在“天下茶灯第一村”的后硐,对茶灯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在这里看到了心爱的茶灯,让我倍感舒服,淡然了自己浮躁的心情。说实在话的,虽然大路的后硐和孟溪的旧城山连山,土连土,坡前坎后的近在咫尺,我从懂事起就知道有这么个地方,也到过几次的。每次回家往返在公路上都可看到旧城,每次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是对于旧城的了解实在不多,蒙蒙胧胧的连一知半解都谈不上。旧城位于“梵净府城”孟溪之北,安山村破岩垴山下。比起孟溪头京古城来说,有人很少至此关注,在外界几乎没有名气,就像一粒璀璨的明珠那么不起眼的埋藏在深山老林里。今年五月份全国知名作家走进孟溪,采风活动日程表也没有安排日程采风旧城。

旧城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乌罗杨氏土司府后城宅,三里外有一洞穴,相传为梵净山五条龙脉聚首处,故称“龙穴”。另外一种说法是明末永历二年(1648),吴三桂部将张核成率兵攻陷黑坡城并烧毁该城后,黑坡司城即移驻于此。因原城堡规模较小,而在安山小寨设衙门,历史上亦称“小寨司”,归思州管辖。听我的老一辈人讲,旧城还有另外一种叫法“舅城”,是黑坡城土司舅家所在地。不过,历经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刻上了岁月的痕迹,已无声地约定俗成了,旧城是上了孟溪镇志的,没得必要再去探究旧城亦或是舅城玩无味的文字游戏。

茶灯在尽情表演结束后,我们居然更朝着寨后一片密林中走去。到什么地方去,我自己云里雾里莫名其妙。一个年长的村民看到我脸上布满了疑惑,主动热情而大方地给我解释道:“我们去看天坑和油茶洞”。我真的孤陋寡闻,洞倒不足为奇,因为后硐是以溶洞多而出名,竟然不知道旧城还有个天坑。顿时我感到比普通人多了几分激越和兴奋,用行走去丈量精神的地图,用心灵去感悟大自然的灵魂。头脑中的思绪不知道该怎样用文字表达,悟出一个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一个地方旅游的兴盛,条件之一是就是既能够吸引游人的注意力,又能够待续保有这种吸引力的。旧城故事需要被更加立体、更加真实地讲述。


要从种满蔬菜的黑土地上越过,窄窄的游丝一样土埂根本无法走人,我们迟疑着,生怕踩着土中老乡辛苦种的蔬菜。随着我们一起走的当地村民朴实地对我们说:“没管的,是我家的。”他第一个带头从自家土里走了过去,我们也随后跟上,谨慎地从幼小的蔬菜空隙中走过,身后留下了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不一会儿,我们爬上了片片树木丛生的小山丘,颇有诱惑哩。历经岁月磨砺枯叶遍地的羊肠古道,向人们诉说着过去的悠远。一大群竹子和郁郁葱葱的树木与我们萍水相逢,我顾不得山路狭窄,地面湿滑,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用手机留下了美好的记忆。灿烂的阳光从密密枝叶的缝隙间射下来,形成一束束粗粗细细的光柱,把林荫照的通亮。秋叶那如此轻灵柔美的身姿,在风中居然如此快乐地飞舞。路上布满荆棘充满曲折,已经埋没得难于通人了,是村民们用自己的双手重新开辟出来的。我们自由自在地融入山林,汲取每一丝绿莹莹清脆脆的爽气,惬意地分享大自然的馈赠。我们一路小心翼翼逶迤前行,都变得格外的留意,稍有不慎,很容易滑下天坑去。江易、舒滞考虑到我年纪大的原故吧,总是担忧我摔倒,时不时温馨提醒我。难得这般年轻人古道热肠的关心、情真意切的问候和无微不至呵护的感觉,温润着我身体和明朗的心灵。我非常欣慰地拥有了一份最难得、最珍贵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这个世界至善洒满了无穷的空间,寻找一种情怀,收藏一种情怀,留下一段属于自己难忘的瞬间。美,不仅在优美的环境,更是在善良的人心,坦荡的胸怀。


我被眼前蓊蓊的绿海陶醉了,恍然觉得自己来到了一个超然的绿色世界。老杨是土生土长的旧城人,被称为旧城的百科全书。他向我们讲述着天坑古老的传说和油茶洞神秘的故事,几位中年妇女也在旁边争相补充,天坑和油茶洞的来龙去脉在我头脑里渐渐清晰。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把九龙中的金龙派往孟溪,就住在这个像是有仙人出没的洞里,保一方风调雨顺。洞的前面有一座香火旺盛的古寺庙,当地人叫“古安寺”。也不知出于什么原故,观音菩萨参加弥勒佛祖菩萨道场从梵净山回来路过古安寺,就赐名叫“洪安寺”了。庙里的主持是个得道高僧,一生为人做善事,感动了由于做了善业,受善业所牵出生到天界的玉皇大帝,再过七七四十九天功德圆满即可成仙升天。七七四十九天后,玉皇派太白金星下界设置种种障碍,要用七天时间来考验主持的忍耐。观音菩萨获得了天庭的内部机密,悄悄地给主持托了一个梦,嘱咐他四十九天后的七天时间内,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哪怕天塌地陷都要沉得住气,切不可敲钟惊动上天,必须坚强地挺过。七七四十九天一过,明净的天空突然乌云翻滚,丝毫看不见太阳的影子,雷电交加,大雨滂沱,狂风呼啸,飞沙走石。寺庙里也是昏昏暗暗的不见天日,没有一丝儿生气。遍地都是蛇虫蚂蚁,像是世界末日一般。主持时而望望东,时而望望西,心惊胆颤的,焦虑烦躁的心难以平抑。在第六天的中午,折磨得实在忍受不了的主持,竟然把观音菩萨的话忘记得干干净净,也不听其他徒弟的劝告,将大好的寺庙和锦绣前程毁在了自己手中。“当当当”一意孤行敲响了钟驱邪壮胆。不听菩萨言,吃亏在眼前,这一敲敲出弥天大祸,浮躁害了主持,电闪雷鸣,蛇虫蚂蚁一切都是考验他的幻像,外面是晴空万里的。洪亮的钟声冲入云端,在南天门经久不息地回荡,雷电为之愤怒,乌云为之气忿。玉皇见状不由得摇头叹息,朽木不可雕也,再坚持一天就可进入仙界了。给太白金星下达旨意,与仙界无缘,让他自生自灭吧。太白金星领旨而去,忽然传出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随之洪安寺下出现了一个地缝,一时间洪安寺和主持一众人坠下天坑。这一声巨响把金龙吓得半死不活,以为是天庭发现了他,猛地从洞里飞出,晕头转向辨不清东西南北,一头撞在旁边的一座山上,撞凹陷的那个地方叫破岩垴。



油茶洞形态万千、如梦如幻,洞中有洞,洞洞相通,洞如迷宫。松桃文学沙龙几个年轻胆大的文友,亮着手机电筒,跟随着向导缓缓地走进洞里探奇。我体力不支,瞎睛瞎眼的视力不好怕有个三差二误没得跟进去。老杨兴味盎然地指着洞顶一条弯弯曲曲的向外延伸的石沟说这就是金龙飞出去时留下的。钻洞的文友出来说发现了龙的脚印,打开手机拿给我看他拍摄的照片,我仔细瞧了瞧,像得还真有那么回事。

无论在旅游的路上走得多么艰难,旧城村民一直坚守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溶洞的崇拜。在他们看来,只有坚守那一份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不忘初心,有志者事竟成。老杨告诉我们,金龙对当地的油茶情有独钟,村民求他办的事情有求必应,十分的灵验。只要是天旱无雨,寨里顶礼膜拜的村民,把带来的油茶放在洞口的岩石上焚烧,同时燃香化纸,闭目祈福,神情专注。会发生神奇的一幕,空气中霎时弥漫着轻纱似的薄雾,洞的石壁上出现了晶莹明亮的水珠,金龙和旧城的村民有很深的情感,分分钟找到东海龙王要求降雨,过不了多久艳阳高照的天会下起一场大雨来。久而久之,金龙洞倒被人遗忘了,取而代之的叫“油茶洞”。一个普通的洞,为什么能够激发人们最为深沉的敬畏之心?或许是因为,洞是大自然的一个具象符号,人们向溶洞祈祷,实际上是在向大自然表达敬畏。而大自然的深沉力量,正在于其涵养了文化,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与心灵。



我们凝神谛听,我们尽力思索,沙龙成员惊叹旧城天坑之美。站在洞门口,俯瞰天坑底部,雾气缭绕,时聚时散,薄如轻纱,如梦似幻。天坑景观十分神奇,悬崖峭壁异常险峻,原始森林茂茂盛盛。望着那探不着底梦境一般、仙境一般山水画廊的天坑,藏了多少老故事,安静神秘中隐约展现丝丝灵动,想象着自己已融入这自然之中。如此狎人景色,让人心旌荡漾,留连忘返,感知旧城的心跳。鸟鸣树幽,身历其境,如入画中。多受美的渲染,竟有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之感。有些风景实在的并不遥远,遥远的是我们并没发现。年轻的时候,老杨曾下过神秘的坑底世界打个猪菜,天坑的深度有百多米,底下是一条碧绿的暗河,水面的面积有两百个平米。可惜时间有限,也出于安全考虑,我们没有下到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坑。出得油茶洞,从天坑的边沿上走过,气息尚未平稳,忍不住俯身探望那深不可测的桶状型天坑,像是时间隧道的入口,要把现实中的一切带入那遥远的过去或未来。

微微的秋风带上无尽的思念,拂过脸庞,吹过山地,掠过林海,吹进我们的心房,去追寻梦的足迹,我们的灵魂好似进入天坑的深处。



守候在一旁的树木与竹子,共同勾勒出一幅由浅入深的画卷,成群的山鸟划过天际,连嘴唇的一张一翕都充满诗意。并不是说风景有多么壮阔,而是到了这里,就仿佛远离了城市的浮躁与喧嚣,真实地感受自己,这个世外桃源就在不远处,尤其是这样的早晨。千百年来,旧城天坑和油茶洞寂寞地微笑着,执著地守候着。



虽是进入诗一般的秋天,路旁的树仍旧是绿,庭院仍旧是绿,灵秀的整个寨子都还笼罩着绿意,显出来人居与自然的和谐。恰恰是因为平添了几百年的土司历史,旧城的身世才更神秘,好奇心驱使我们去了解旧城,解读旧城。我们走进了默守了一代又一代的杨光久的三合头古宅木屋,窥探他历史的纵深。院内板壁朽蚀、庭柱斑驳。木质的窗框、屋栋简朴陈旧,镌刻着悠长的岁月。山墙高耸,隐隐地透着一种端庄大气,抚摸每一块石头都会有温度。老杨介绍说杨光久是松茂书院创始人之一,我将信将疑,打开记忆的闸门,松茂书院的创建好像与杨光久关系不大。查阅了相关资料及《孟溪镇志》,拨动了求知的心弦,不由又把我带入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清道光五年(1825年),黎霈、蒋延龄建起名扬川、黔、湘三省交界地区的“孟溪义学堂”,光绪元年,戴明扬、张汉侯将义学堂顺着山势扩展。光绪十年,厅司马王仿州赐孟溪义学堂“松茂书院”,从而孟溪义学堂改名“松茂书院”,由戴明扬任山长,设蒙馆、童馆和经馆。杨光久在旧城杨姓家族中应是一个显赫的人物,只是不为外姓人熟知罢了。在他的祖父杨振凤手上能修建起三合头房子,可见他的祖父杨振凤是个大户人家。遗憾的是手头没有《杨氏家谱》,对杨光久的生平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的。难觅残垣断壁的旧城遗迹,随处可见的是水泥钢筋建筑的洋为中用的山寨“土豪别墅”。在这个建筑物日趋大同的世界里,能完好地保存下来的“三合头木房”已成为希罕之物,显得相当的难能可贵。弥漫着沉稳庄重的气息,寄托着村民最浓的乡愁和无尽希望。在孟溪,一处“三合头”房屋通常代表这一个祖孙三代的大家庭。是世世代代先辈心血和汗水结成的,这也是自己的根,延续家族繁荣的根基。看惯了高楼大厦的文学沙龙的文友,肯定是眼前一亮,恰似考古学家“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地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最富活力、品种丰富、成就最大的工艺美术,顿时令人涌起无限的惊喜。从铜仁来叫不出名字的美女文友,兴奋地上到二楼过道走廊上,倚着古典的栏杆,摆出各种优美的姿势,任沙龙成员拍出赏心悦目的照片。杨光久的后裔折射出乡愁情结,始终没舍弃自己的老木屋。自然、古朴、野趣、闲适的木屋承载着人们难以割舍的情怀,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生态住宅,人们已经厌倦了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只有这独特的原木房屋才能带来返璞归真的完美境界。三合院木屋到处盛满沙龙文友的欢声笑语,顶上飘出来的缕缕炊烟,没有人能读出炊烟的心境。

只要心中怀着美好,哪里的风景都是倾心的。旧城的溶洞,旧城的天坑,旧城的民风淳朴。旧城人世世代代在古城里谱写着自己的故事,散落在青山秀水间的美丽景致,等待发现美的眼睛,倾听天籁的耳朵,期待记住乡愁的你,焕发出绚烂光彩。



生活不只是劳作,还有风景和远方。旧城虽是一座被遗望的古城,每一刻时光的消逝都值得留恋回味。

(来源:松桃文学沙龙)

往期精彩看点
74万松桃人,每人有一封信需要查收!
爱上大美松桃,只要30分钟!
新版MV《我在松桃等你》,松桃向世界人民发出的邀请函
最新MV:松桃迎宾歌,我们的最爱!
正宗终极版:2016年松桃旅游形象宣传片,看一遍给32个赞!
松桃首家科目三已开考,面向全国考生提供考试!
松桃麦乐基盛大开业啦!





    关注 微松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