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尊可敬的大师—读《陈寅恪最后二十年》有感

 

陈寅恪,有多少人会知道这个名字的读音,会知道名字里面的故事,一位我一生尊崇的先生,就是从这本书起的……...



我在想,那时我是怀着怎么样的心情去读的呢?我是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陈寅恪,在我的学习生涯中,对于我来讲,一直是一个很陌生又模糊的人。我并不是很了解他,只知道他像郭沫若、王国维等一样,是一个文学大师。即使读完这本书,我也更没有资格说了解陈寅恪了。

其实,我读这本书获得的最大感受是,一个动荡的社会,给一个文化人带来的祸害原来是那么的可怖的。而存活在当时的社会,甚至说饱受着精神折磨的陈寅恪先生,所立起的是一面毅力不倒的旗帜,这是中国人的脊梁,是一代文人所具的精神。敬仰,崇拜,这些词理所当然属于陈先生。真的很难想象,在眼盲、膑足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作业,“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先生独特的人格魅力,折射出中国文化的底蕴。不是吗?当时陈先生回国的时候,深深感受到中国文学的魅力之惊人。浸淫在中国文化中的陈先生,真的是固执腐败的吗?是吗?绝对不是的!“几若无崖岸之可观,辙迹之可寻”这是陈先生评价王国维写下的。我觉得这也是该用来评价陈大师的,而且,还不够。

对于陈先生的著作、学术,我懂的非常少,或者可以说,一点都不懂。然而,就是这样治学严谨的、有骨气的大师,带给我的是一番闪耀的人格魅力和一次深刻的感受。就好像一个老师在教导学生,循循善诱,语重心长的跟我交谈。我很欣赏陈先生,我很尊重他,在汪籛去劝说陈寅恪加入当时的党的干部,陈先生和汪籛闹翻了,一个他喜爱的弟子,陈先生竟然说“你再也不是我的学生”。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眼泪有了。我为什么会感动呢?陈老师可能当时比较愤怒,盛气之言不可信。我感动的是,一个年迈的老人为着自己所坚持的学术理念,可以放弃高官,可以舍弃深爱的学生,追随着自己所坚持的,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更需要学习的是,那一份精神,那一份严谨的学习态度。

对于陈先生的遭遇,似乎意味着所要坚持的总要受点折磨和痛苦,不然坚持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关注 影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