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周兴:张志扬教授从教五十周年庆祝会文集 编后记

 

存在哲学与中国当代思想——张志扬教授从教五十周年庆祝会文集编后记孙周兴本书的主体是2012年6月1-...



存在哲学与中国当代思想
——张志扬教授从教五十周年庆祝会文集 编后记

孙周兴

本书的主体是2012年6月1-3日在同济大学召开的“存在哲学与中国当代思想学术研讨会——暨张志扬教授从教五十周年庆祝会”的会议论文,少部分是编者会后特别约请相关同仁撰写的。
为何要开这个会,然后又要来编辑这个文集呢?首先当然是因为张志扬教授,我与志扬教授之间有着亦师亦友的深厚友情,这份情谊已经长达二十多年,弥足珍贵,因此我觉得我有责任来给志扬教授张罗这件事。在学界圈内,志扬教授向来以沉稳和低调著称,向来不愿意张扬自己,这次自然也不例外,当我提出举办这个会议的设想时,他一开始是坚决拒绝的。但对于朋友们,志扬又是一个不善于抵抗的人,这次自然也不例外。于是有了这个会。
在我起草的会议邀请函中,我作了另一番说明,说明了本次会议的学理上的动因。这里不妨节录在下面:

作为20世纪欧洲-西方世界最重要的哲学思潮,“存在哲学”(“实存哲学”)或“存在主义”(“实存主义”)对中国当代思想文化影响殊为深远,特别在1980年代以来成为中国新时期哲学与人文科学研究的持久热点之一,构成19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推动力,也成为当代中国学人的重要哲思路径之一。这期间,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海南大学教授、同济大学和中山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张志扬先生以其独具魅力的个体思考,形成了可以称为“中国化的存在哲学”的突出思想成果。为反思“存在哲学”对中国当代思想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为庆祝张志扬教授从教五十周年,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与同济大学、海南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本次学术研讨会。特邀您参加会议并发表高见。
会议主要论题有(供参考):1、存在/实存哲学的历史和问题。2、现代存在/实存哲学思潮与西方文明的危机。3、存在/实存哲学与中国当代文化思潮及其反省。4、张志扬的思言路径与中国当代思想的开展。

这是公文写法,自然是场面上的说法了,但显然也不是假话。确实,我觉得,所谓“新时期”以来的三十年多年,中国学术(汉语学术)大有成为西方理论的“跑马场”的味道,各色理论和思潮浩荡而来,且迅速切换,一不小心就掉了队。志扬教授一直没有掉队,而且经常暗暗地起到引领之作用,无论是1980年代的存在哲学(实存哲学),还是后来的语言哲学、宗教哲学,抑或是更后来的政治哲学,志扬教授都十分敏感地把握了学术热点切换的节奏;而同时,他对于这种快速切换又是特别警觉的,而且是反思最多的。这种反思,才是汉语学术自主性之确立的肇始。

另一方面,我以为,中国当代学界缺规矩,少仪式,经常乱来。比如教授上岗,难得见到就职演讲之类,偷偷摸摸地就当了教授;教授退休,特别是一些名教授荣休,也是稀里糊涂地一退了之,少见有庆祝和纪念的仪式。这可能也是如今我们的教授不太被当回事、不太受尊重的原因之一罢。再比如,文科学术会议(理工科的会议我不是太清楚)的组织和安排,经常弄得跟急吼吼赶集似的,每人10分钟、15分钟或者20分钟的发言,能讲清楚啥?打个哈哈,开了个头,还没进入正题呢,就结束了——遗憾的是,因为发言者众,我们这次会议也还是每人讲15分钟的“赶集会”。在这件事上,我觉得我们实在大有必要引进西方/欧洲的做法,每人一小时发言和讨论,如若发言人太多,则分成若干组,在报告与报告之间留出五分钟时间,让听者流动到自己感兴趣的报告厅。这种设计很讲道理。

总之,学术没规矩和仪式,也是很要命的。往广大处说,我们生活(工作)当中一些重要的元素,需要规矩的仪式来加以彰显和纪念,从而会让我们的生活(工作)变得正式、严肃和隆重。

志扬教授还不是退休教授,据说他已经被海南大学任命为终身教授了,还谈不上庆祝荣休之类。但志扬教授上了七十岁,又是从教五十年,自然是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所以我们要为志扬教授做这次庆祝会,顺便反省和总结一下存在哲学/实存哲学在现代汉语哲学中的效应——毫无疑问,就此论题而言,“张志扬”这个名字是无论如何跳不过去的。

我把收在本文集中的会议论文以及会后特约的相关同仁的论文(共计31篇文章)分为四组,并且分别立了四个题目,依次是:1、哲学与科学的反思;2、政治哲学与现代性批判;3、海德格尔与实存哲学;4、实存哲学与汉语哲学。这些个主题与原本设想的会议论题有了偏差和出入,而且有的文章放在某一编某个位置,也是不一定就完全对头的。这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们在“张志扬”和“当代汉语思想”的名义下,本着友情,也本着哲思,进行了一场严肃认真的思考。
许多朋友从祖国各地赶来参加庆祝张志扬教授从教五十周年的会议,大部分友人宣读了论文,少数朋友没有提交论文,但也都在会上表达了对志扬教授的敬意和友情。会后,编者定向邀请了部分与志扬教授关系比较密切的学界同仁为本文集撰写文章,朋友们多半给予积极的响应。志扬教授的硕士生、我的博士生高琪同学在会后论文收集方面帮我做了好多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孙周兴
2013年2月27日凌晨记于沪上同济


    关注 外国哲学研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