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感】读《棋王 树王 孩子王》有感

 

每个人都有梦想,追梦的路上需要一份执着的精神,包括我自己。我发现,当一个人拥有了自己的理想的时候,日子就会过得飞一般的快,时间总是不够用,忙于自己的事情,就会少抱怨,少愤慨,更多争分夺秒的紧迫感,更多追梦的努力付出,生命会更有意义。...

人活着,应该有点儿追求
——读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有感阅读阿城的《棋王》一文,是在十多年前,自考文凭的时候。时隔久远了,好多细节就忘记了,只记得一些重点:故事情节跟下乡知青有关,棋王的口头禅“何以解不痛快,唯有下象棋”,棋王一人力战群雄最后获胜,他已经四肢僵劲不能动。其他的内容隐约有点儿印象,但是要我说得具体一点儿,又不可得了。近期,某网站的读书专刊在推荐阿城的“三王”一书《棋王树王孩子王》,重又勾起了我的回忆。因为当年读《棋王》的时候,的确很喜欢,缘于它向我们展示了陌生的世界——知青下乡的生活,它的语言非常细腻生动,人物形象也是鲜明地刻在了我的记忆中。现在网上介绍这“三王”更是竭尽所能地具有诱惑力:“在绝处中寻找新的希望”。所以,我决定再次阅读,此书更多了几篇原来不曾读过的内容,从一篇文章增加到一本书,从一个“棋王”增加到三个王“棋王”“树王”“孩子王”。

内容易懂,所以不到一周闲暇时间就把这本书给读完了。掩卷回顾,满脑子都是“精神生活”“精神追求”“活出精彩”之类的话语。我要用文字抒发自己的阅读感受:

人活着,应该有点儿追求。

当然,是在温饱问题解决了之后,才有资格谈追求,谈精神的追求。否则,饿着肚子的时候人满脑子想的只有一件事情:“吃饭,吃饭!”还记得关于棋王王一生与一粒干饭粒的斗争:一粒干缩了的饭粒儿也轻轻跳着。他一下注意到了,就迅速将那个干饭粒儿放进嘴里,腮上立刻显出筋络。我知道这种干饭粒儿很容易嵌到槽牙里,巴在那儿,舌头是赶它不出的。果然,待了一会儿,他就伸手到嘴里去抠。终于嚼完和着一大股口水,“咕”地一声儿咽下去,喉结慢慢移下来,眼睛里有了泪花。他对吃是虔诚的,而且很精细。

所以,我一定要强调一下:精神追求是建立在物质需求被满足的基础上的。

人总是要有点爱好的,首先是《棋王》中的王一生。他对象棋爱到痴迷的状态,在他的圈子里,同学圈,知青圈,朋友圈,谁都没有他对象棋爱得这么痴狂。火车上,要下棋;知青点儿,要下棋;奔走多个知青点儿,要下棋;大街上,要下棋;甚至没有棋盘的时候,还要下棋!心中有棋,已经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代替棋在王一生脑子里的重要地位了!

很佩服王一生,能够在那个疯狂的年代,精神层面的东西被大肆摧残的年代里,还能够保持自己的初衷:爱下棋。

就像文中的“我”,对于精神的追求就是想读书,想看电影。想着除了工作和吃饭,还有一点儿属于自己内心的东西。要不然,心里总是空落落的,就像文中所写的:“不用吃了上顿惦记着下顿,床不管怎么烂,也还是自己的,不用蹿来蹿去找刷夜的地方。可我常常烦闷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就那么想看看随便什么一本书呢?”我是不能够想像如果没有了书本,我的世界会是多么的灰暗。当然,我现在是可以吃饱饭的人,所以我要有一点精神追求,随时随地都得有经典著作相陪。所以,我能够理解文中的“我”对于书本的渴求,尤其在那个很难弄到书的年代。

看看,棋王王一生最后没有报上名字来参加区里的象棋比赛,本来可以通过某种关系补上一个报名名额,但是他放弃了,选择了在赛后与前三名过招。当然最后预计的与三人下棋变成了与十人同时下期。这就是爱好,这就是对于自己追求的象棋世界的痴迷。尽管最后累到不能自持,累到不能动弹,需要朋友们给他揉腿,揉脸,揉脖子……他才慢慢缓和过来。这大半夜的象棋厮杀,他得有多么辛苦,脑子,身体,精神等等。但是我猜想,他当天的睡眠应该是踏实的,甜美的,因为他在自己喜欢的世界里畅游,他的思想与他最爱的象棋发生着最亲密的碰撞,有着这么多高手切磋研讨象棋,这该是人生多么畅快的事情啊!

我很佩服王一生的这般执着的爱象棋,人生追求就应如此:爱,就好好地去追吧。

《树王》一文中,“树王”肖疙瘩对于“大树王”虔诚的态度也让人为之动容。肖疙瘩多次劝说、阻挠无果,当“大树王”终于被疯狂地砍倒之后,肖疙瘩也跟着失掉了魂,接着就病倒了,很快就死掉了,埋葬在距离“大树王”的树桩一丈远的地方。一场大雨,肖疙瘩的坟墓胀开了,白白的棺木高高地托在坟土上。刺痛了大家的眼,震撼着所有人的心。

你能够理解一个人对于一棵树的情感吗?你能够理解当一个人心中的大树王被砍倒之后,他内心的痛苦吗?恐怕很难。

再看《孩子王》一篇,我想讲述的有追求的是三个人:一是做“孩子王”的,上了四年中学的,教育没有教材只能抄书的学生的“我”;一是酷爱读书,为了一本难以买到的字典割自家竹子来赢字典,没有赢到还要一页一页抄字典的学生,名叫王福。第三个是来娣,一个立志要唱出与众不同歌曲的女知青。

出于责任心,“我”不再按要求教学生课本,因为课本全是政治动向,“我”带着学生终日只是认字,选各种事情来写。还因为“我”要对得起学生,希望学生学点儿有用的东西,让学生对得起他们自己的学习时间,走出去校门,总能够带着一两点收获出去。为着“我”这个简单的追求,结果,“我”被遣走了,重新回队里劳动了,当然,“我”选择了王福家所在的三队。文章结尾戛然而止,给我们无限想像的空间,相信“我”会和王福共同进步吧。

亲自作曲,并约请文中的“我”来填词的来娣,在那个劳动改造思想的年代,她能够拥有这样一份追求,“搞一个歌,唱起来跟别的歌都不一样”,值得夸赞,应该出现在我的文章里。所以,我就把她也写上了。

不论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也不论外界环境如何不遂心愿,有了一份追求,是不是可以活得更有意义?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小说中“何以解不痛快,唯有下象棋”的下乡知青棋王王一生,和“大树王”同生死的肖疙瘩,为了让学生不荒废岁月坚持教学生认字写作而拒绝讲授分配内容的最终被遣走的“我”,为了一本字典全家总动员,不惜精力认真抄字典的王福,坚持唱出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的来娣,不都是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吗?

每个人都有梦想,追梦的路上需要一份执着的精神,包括我自己。我发现,当一个人拥有了自己的理想的时候,日子就会过得飞一般的快,时间总是不够用,忙于自己的事情,就会少抱怨,少愤慨,更多争分夺秒的紧迫感,更多追梦的努力付出,生命会更有意义。

当然,此书让我受益的还有很多方面,像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的生动形象,时代背景的鲜活等等,可学习之处太多,自我感觉与之差距也太大。唯一能够做的就是静下心来读书、思考、实践、创作,提升。

再读此书,受益匪浅,谢谢阿城!关注“醉情读写”微信公众号,

一起陶醉于读写世界里


    关注 醉情读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