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北京市孝亲敬老的5个感人故事

 

他曾是混迹于三里屯、五道口的小青年,如今“浪子回头”成为养老院老人们的“大管家”;她虽双目失明,却甘当盲人...





他曾是混迹于三里屯、五道口的小青年,如今“浪子回头 ”成为养老院老人们的“大管家”;她虽双目失明,却甘当盲人老人的眼睛,带他们游历天下;他们是五世同堂的大家族,近百名子孙相处融洽,争先恐后地孝敬“老祖宗”……10月24日,北京市举行“孝星”宣讲团首场报告会,数位“孝星”代表同大家分享自己孝亲敬老的那些事儿,他们面带微笑、娓娓道来,却把观众感动得泪流满面。

感动人的不仅是故事,更是一个理儿---“孝心”不能等!

他用脚步丈量孝行

旅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儿,可对于患小儿麻痹症、高血压、糖尿病的寇大妈来讲,却遥不可及。寇大妈有一个梦想,去看看电视里面的西双版纳。2012年,寇大妈的儿子樊蒙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辞去工作,用轮椅推着母亲和野外旅行用品,带上他们收养的流浪狗“蝴蝶”向彩云之南出发。

一路上母子俩兴高采烈的,可是兴奋过后,就是考验了。第一天,两人几乎没休息,却只从东四环走到南五环。接下来几天,樊蒙的近半个脚掌磨出了水泡,手术后的膝关节韧带也水肿了,轮椅的轮胎被扎漏气了好几回,赶不到住宿点的母子俩在帐篷里住过20次……就这样,历时100天,穿越6个省份,母子俩完成了行程超过3800公里的徒步旅行。

一路上,困难重重,但跟旅途中的快乐比起来微不足道。每每看到特别的景致,寇大妈都会细细地记在本子上。在西双版的热带雨林中,寇大妈骑上了大象,与孔雀合了影,乐得跟孩子似的。如今,寇大妈和樊蒙定居在了西双版纳,过着自己梦想的生活。樊蒙说:“每个人尽孝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父母实现心中的愿望肯定不会错。”

她高高兴兴地服侍婆婆20年

都说婆婆和儿媳是天敌,在怀柔区北房镇北房村,却有一个感动全村的儿媳妇王秀兰。20年前,王秀兰的婆婆因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从那时起,王秀兰每天为婆婆接屎接尿、喂饭喂药、梳头洗脸、泡脚按摩。天天如此,月月如此,这一做就是20年。

王秀兰经常推婆婆到屋外和乡亲聊天,婆婆说话不清楚,别人听不明白时,王秀兰就给他们当翻译。王秀兰说,这个世界上,只有她能看懂婆婆的表情、动作,动一下大腿是要大便,挥挥手是要喝水,敲床板是身体不舒服……

有一次,王秀兰看电视里说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多梳头利于血液循环,虽不知这方法是不是真有效,但她从此每天坚持为婆婆梳头,从额头开始向后脑勺慢慢地、一下一下地梳,嘴里还数着:“1、2、3……”说不清话的婆婆,也跟着“呜噜呜噜”地数数。

前两年,王秀兰患病住院,临近手术室前还不忘嘱咐儿子,“别忘记给奶奶梳头,奶奶内衣要天天换,奶奶不能吃凉东西……”医生嘱咐王秀兰术后要静养一年,王秀兰计划着让儿媳妇照顾婆婆一段时间,可刚过半个月,婆婆就打电话说想王秀兰了。婆婆在电话那头哭,她在电话这头哭。王秀兰一夜没睡好,第二天就把婆婆接回来了。

有人说王秀兰把好日子都浪费了,可王秀兰不这么认为,她说:“我孝敬婆婆,将来我儿媳妇才会向我孝敬婆婆那样孝敬我,有孝道的家才幸福呀!”

她是盲人老人的眼睛

陈燕是一名盲人,但她眼里的世界却是彩色的。她会骑车、会钢琴调音、会绘画,能自由行走在大街小巷。她为什么能做到这些呢?

陈燕在3个月时候被父母遗弃,好心的姥姥收养了她。可在陈燕看来,姥姥对她实在是太狠了。姥姥从不拉她的手走路,从来不告诉她会碰到什么物体。一次次,陈燕撞到了树上、

门上、墙上、不知哭了多少回。5岁时,姥姥让她一个人过马路。6岁时,姥姥让她一个人坐车去北海公园……伴随着无数次的疼痛记忆,陈燕听懂了各种物体的反射音。

2002年姥姥去世的头一个晚上,拉着陈燕的手说:“姥姥知道不能陪伴你一辈子,所以从小就锻炼你独立生活的能力。你知道吗?你一个人上学、过马路、去公园时,我都在后面悄悄跟着你,我哪放心把你一个人放大街上啊。”知道:“狠心”姥姥的“良苦用心”,陈燕哭得不能自已。

后来,陈燕加入东城区盲人协会,她想延续姥姥对她的爱,为更多盲人老人尽孝。有一次,她带着盲人老人去果园摘杏,一位老人激动地对她说:“原来,杏是长在树上呀。”还有一次,她带老人去颐和园游玩,一位老人抱着长廊的柱子哭了。每每“看”到这些,陈燕都忍不住流泪,她下定决心要将姥姥教她的方法教给更多盲人,让他们也感受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他为老人营造好一个“家”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父母办起养老院后,陈帅可从来没有想过去帮他们经营。他有他的人生理想,新北京四大“名胜”---工体、后海、三里屯、五道口。2007年左右,陈帅的妈妈和爸爸先后患癌症和尿毒症,这给了他当头一棒。爸爸对他说:“知道你不喜欢养老院的工作,可你看那些老人没人管了,你能忍心吗?”那一晚,陈帅彻夜未眠,第二天他就坐在了院长办公室。

对于陈帅来说,院长这个位置可比想象中的难做多了。为节省过冬的煤,他把煤灰里没烧透的煤核儿拣出来,寒风刺骨的天儿把手都冻僵了;连自己生活都照料不周全的他从整理床铺学起,打理老人饮食起居。院里的孤寡老人王永祥病危时,他每天按时送三顿饭忙前忙后的,别人都以为他是老人的亲孙子。老人颤颤巍巍地拉着陈帅说:“帅啊,我想回咱们家啊,可能回不去了。”次日凌晨,王老爷子就离开了人世,看着将近一米八的“大老王”成了一盒骨灰,陈帅再也忍不住地哭了。他下定决心,要营造好这个家,做这个家的顶梁柱。

如今,养老院的工作渐渐走上了正轨,陈帅的母亲对他说:“帅呀,看着你做得比我们好。我和你爸高兴呀。等哪天我俩走了,你就把我俩埋在院里,让我俩一直陪着你。”

五世同堂的孝道传承

说起这个五世同堂的大家族,在整个十八里店无人不知。家里有一位100多岁的高寿老奶奶,近百口人相处得特别融洽。

2002年,91岁的老太太因骨折生活不能自理。以前干惯了活,突然闲下来还不习惯,老太太总是闷闷不乐的。大家想出了个主意,把绿豆和红豆混在一起,让老太太帮忙挑出来分开。没想到,老太太一干活可高兴了,话匣子也打开了。时间长了,老太太还纳闷呢,“咱们家这绿豆和红豆怎么总混啊?”

儿孙们没事就来陪老太太唠家常,老太太年纪大了,说起以前的事一遍遍重复,有时候一说上句,大家就都知道下句了,可还是跟她聊得热火朝天的。小辈们更是常来讨要老奶奶做的鞋垫、小辣椒,老太太的精神一下子好了,干活儿更有劲头了。

老太太100岁的时候,年近八十的二儿子写了一封“忏悔信”,回想自己年轻时贪玩、不顾家,让老太太操心,现在自己也当爷爷了,什么都明白了,特意向老妈忏悔。上行下效,孙辈、重孙辈、玄孙辈的孩子们都知道尊重长辈。重孙女1岁时,刚学会走路,有一次走到老太太床边伸手说:“要,要。”老太太不知道她要什么,就把她拉上了床。结果这孩子一上床,就伸手拿着手绢学着大人模样给老太太擦嘴。当时,老太太的眼泪就下来了。她说,冲这孩子,我也得多活几年。


    关注 社居社微客草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