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和旁边小巷要拆!关于这的回忆不会消失.它需要的不是道别,是珍惜…

 

谨以此文,纪念那些年成长在宿州各条小巷的我们。...







请在寒冷的冬天来之前跟我道一声再见。

在宿州,没有谁的童年时光离得开巷子。小时候几户人家一起住的大杂院,上学后走过曲曲折折的巷子到达的学校,到现在工作时,抄近路穿过城市赶在九点之前打卡。

以前的城市太小

没有很多的大路

只有一条又一条的巷子

现在的城市越来越大

多了很多宽敞的马路

却少了很多很多的回忆

二中巷
SuccessIsMostlyFailure




高中时在二中上学,那时上下学总会路过这条路,却从未在意它的名字。偶然路过,才发现它早已被纳入拆迁区域。





每当放学的时间,饥肠辘辘的孩子们穿梭在这样的小道上,想到家里丝缕香气的饭菜,归家的脚步都会轻盈很多。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小卖部依然存在。上至柴米油盐,下至烟酒零食。不大的店面被堆得满满当当,像哆啦A梦的百宝箱一样什么都有。



半开的窗口,破旧的小黑板。黑底蓝字的写着今天的优惠信息。在这样繁华的城市里,这般淳朴的小广告已经很少见了。



小区门口上了锁的报箱,看起来已经很久没被打开过。纸媒在这个21世纪网络时代已经逐渐被取代。



冬日阴冷的下午,巷内的车和行人都不多。





一墙之隔就是二中,教学楼没有当年的崭新。纵横交错的电线,繁密的排列在上空。



居民楼前的喜字,已掉了一半。剩下另一半,尴尬的粘在墙上。




巷子深处的杂货店已经关门了,只有门口的蓝色座椅还在驻守着。记得以前店主是一位戴眼镜的老人家。店里摆满了各种二手书籍,和只有小时候才会吃的零食。而当时我们只是路过,所以生意并不是很好。




深蓝色的椅子被随意地放置在门口,厚厚的一层灰说明这里早已无人问津。



老式的二八自行车你还记得吗,那时候可是最时髦的交通工具。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车把和脚蹬上都有了很明显的锈迹。但车篮里的红领巾还依旧鲜艳。



你是否知道它名字的由来?因为轮子的直径为28英寸。它便有了这么一个接地气的名字。还必须要是上海自行车厂产的才最为正宗。



走到巷子的中间才发现一个路牌,二中巷12号。



住家户的大门上,去年的春联已经不复存在。窗户下的绿色植物生命力依旧旺盛。



废弃的三轮车被随意地丢掷在树旁,一如这个城市的过往一样。被人遗忘,然后独自老去。



爆花机跟小时候模糊记忆中的一样,笨重,厚实,不起眼。



炸好的花子,大包5元,小包3元。如果要买两包,店家只收你5元。市井之情永远这样温暖。





小时候吃的米花,麦仁还记得吗。那时候看见背着爆花机的老人,总是会兴奋地跟在后面跑。直到发现他在哪里停下后,再跑回家拿来大米和玉米等待着“嘭”地一声。



不到三百米的巷子却有了大大小小五六个“拆”字。居民楼上,停车场旁,教学楼上,大门前...

小时候的记忆是在心里留下无法填补的黑洞,无论成长成什么模样,家里的饭菜、上学的小路、玩闹的操场都是抹不去又抓不住的。一条条的小巷铺垫成了我们成长的路,路上的租书店、昏黄的钨丝灯下淘到的一本本小说、小卖部贪嘴买到的零食~一切都是那么让人想念。

有着老宿州原始模样的老城区,随着墙上的“拆”字,一点一点的消逝着。总有一天,当在宿州长大的孩子们回到家乡时,会发现这个地方已渐行渐远,甚至面目全非。

或许会怀念,或许有不舍,但这就是城市发展建设必须要经历的。但即使再怎么变化,一起经历过的回忆不会消失。而未来,只要宿州变得越来越好,就够了。

二中
SuccessIsMostlyFailure










老师说了一万遍不准学生停车的教工专用车棚,我们却从来没有听过。不知是谁的摩托车和自行车就这样被放置在车棚的一角,年久失修,日久生灰。



我的教室在最顶层,左边数第二间。我喜欢的人在四楼,右边数第三间。你呢。



无数次我踩着上课铃到达学校,总是会飞一般的冲过这道门,赶在班主任到班之前坐在座位上。再怎么迟到也不能放弃早餐,这可是我铭记在心的原则问题。



没被修剪的杂草蔓延至路上,遮挡住了大半的阳光。我们在这条路上嬉戏打闹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好像只在昨天。



还记得这里吗?学校的最深处。这里可是当年学校里最受欢迎的地方,没有之一。总是会有人不辞辛苦从四五楼的教室奔赴这里,只为了一袋零食,一只雪糕,一瓶汽水。



小卖部的老板换了又换,直到现在,终于关门。当年拥挤的人群,不知道现在都去了哪里。
经历过风吹日晒,只有立雪楼依然屹立在学校里。



最遗憾的是,直到毕业之前都没能在食堂吃一顿饭。



隔着蒙着厚厚的一层灰的玻璃依旧能看到食堂的全景,桌椅板凳和悬挂的横幅。



当年一起躲过雨的食堂,也变成了现在“停车场”。



教学楼前的牌匾早已更换,不知道自己是老校最后一届高三毕生是幸运还是不幸。



求真,立志,笃行,创新。学校的校训,不知道你现在是否还能脱口而出。我们在这里经历了合唱比赛,英语话剧比赛。拿了第一名的喜悦好像延续到了现在。



秋天的落叶,散落在地上。一阵微风袭来,迷了我的眼,也吹走了过去。



学校里偶遇到两位阿姨,也在与逸夫楼合影。不知道是不是当年也在二中教过书的老师。



二中的标志性建筑,不是教学楼,而是八时广场。

“在哪集合,八时广场”

“一会八时广场见”

应该是每个二中人都说过的话吧。



不知道是不是缘分,当年的中考我就是在这里考。后来进了二中,段考,月考,摸底考,在这栋小楼里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的考试。






公示栏和安置区的楼盘分布已经出来,几年过后这里将会建起新的高楼大厦,成为又一地标性建筑。



高三那年,逃过无数次跑操。然后去小卖部买零食吃,或是翻过校门,去外面吃早餐。



每一年的秋季运动会是我们最放肆的日子,不用按时上下学。坐在阶梯上为每一场比赛声嘶力竭的加油,为每一次获奖开心。



我的二中已经变成了第一初级中学,我的同学已经好久没见。我的老师也已经结婚生子。再过不久,我的学校可能也被夷为平地。

那年时光我们正青春,在教室里打瞌睡,在教学楼的顶层发呆,在操场上奔跑,在校门口的早餐店碰见校长,在小亭子补的暑假作业,被老师罚站的走廊,偷看隔壁班男生的楼梯,掉了一只鞋的跑操,卖二手教科书的老书摊。

我在想,最可怕的不是遗忘,而是习惯。习惯了在二中前加一个老字,习惯了在说二中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新二中,习惯了每天庸庸碌碌的生活,习惯了新的朋友新的生活圈,习惯了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习惯了遗忘过去。

谨以此文,纪念那些年成长在宿州各条小巷的我们。

▍版权:来源乐活宿州,作者孙美丽


    关注 乐活宿州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