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 ┆ 【人物】上外校友蔡江舟:为你写一个故事

 

编者按:蔡江舟,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15届毕业生,在莉莉丝游戏工作,拥有一个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雷斯林,知乎粉丝超两万,公众号订阅者二十多万,每期文章阅读人数以万计,新书《你是那些年岁里最烈的酒》广受好评。他们,是同一个人的不同身份。...



●●●●

从着手写作开始,就想做到“对抗着时代写作”。我应该为了回报这一份期望全力奔跑,而不该逃避,不该为了奢求每个人的认同而放弃自己的棱角。如果每个人都能理解我,那我得平庸成什么样子?

网络和现实生活中,他有两个身份。

现实中他是蔡江舟,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2015届毕业生,现在在莉莉丝游戏工作,闲暇时间经常在网上写写文章,拥有一个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现改名“雷斯林”)

网络上他叫雷斯林,知乎粉丝超两万,公众号订阅者二十多万,每期文章阅读人数以万计,新书《你是那些年岁里最烈的酒》广受好评。

从不同的位面向中心物体投射,往往可以得到迥然不同的阴影。对于这样的一个人,形容词只能用来描述而非定义——“自由是世上最美好的东西”,他说。

▌为你写一个故事

漫步在上外校园,最先感受到的就是洋溢着自由与活力的气氛,这种氛围给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提供了广阔又独特的发展空间。

“我本来就是个比较爱自由的人,追求的也是平静自由的生活,在上外的学习生活经历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我的这部分性格。”蔡江舟说。除了语言学习外,上外的生活给每位学子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课余的时间使他可以集中精力投入到创作之中,一点点尝试不同风格的创作。

大学期间,他为德语系年度大剧戏剧之夜撰写剧本,排练话剧,将自己的构想完全融入到剧目之中。大一的《格林童话之夜》,大三的《阴谋与爱情》,还有毕业季的微电影。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别人,与别人分享自己创作的乐趣,这些都使他着迷。此外,广泛阅读也在学术方面给了他诸多支持,他撰写的一篇论文通过凯恩斯主义研究纳粹时代的德国经济,论文被德语系胡凯教授评为优秀范文并上传到网络。



闲暇时光,他也随云出岫一起踏足各地山川风光。

就连生活的细节中也蕴藏无穷的灵感。他最开始记叙的是室友的日常琐事,久而久之就成为每个人独特的专题。后来不少网友在文章下留言,希望能把自己的经历也放入故事中保留,因此,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就此诞生。

▌你是那些年岁里最烈的酒

有网友这样写道:为了不在人生年华时过多浪费你的青春,希望《你是那些年岁里最烈的酒》能带你找到看得见的光和牢固的岸。

2014年11月份迄今,林林总总,“为你写一个故事”写过了种种改自真实同时因其掺杂虚构成分而只能被称为“故事”的故事:有恐婚男友离开,然后变成人工智能回来的故事;有子女突然全部死亡,整个村庄何去何从的故事;有父亲在长大的孩子面前的有心无力,也有教师在学生面前痛哭流涕的故事。直到今天,“为你写一个故事”本身也成为了一个故事,一段带有少年心性的金光闪闪的往事。

“我从着手写作开始,就想做到“对抗着时代写作”,不做风口上飞上天的猪,要做在风中屹立不倒的树。我应该为了回报这一份期望全力奔跑,而不该逃避,不该为了奢求每个人的认同而放弃自己的棱角。如果每个人都能理解我,那我得平庸成什么样子?”蔡江舟如此写道。

除去故事外,还有十数篇杂记,对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的反思与对诸如“家长霸权”,“消极中庸”的驳斥。他希望通过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个世界,使它更适合自己和自己所珍视的人生存。他从不自诩自己是理想主义者,因为并不想标榜高尚,而且也很清楚地意识到这个世界是个游乐场。不回避物质与现实问题是他自己的方式去对抗生活中的刻奇。

“还是不要改了吧,这才是我的真实想法。”这段对话在成书的过程中发生过不下百次。即使出书是个商业化的事情,倘若在很多地方能讨好所谓的潮流观念,在市场的获取机会也会更多。但大多数时候他还是做出了自己的坚持,因为不想愧对青春,不想不愧蕴藏在他文章密密麻麻文字下永恒的主题——对理想主义的不停追逐。▌“我想念一句诗”



除去公众号里的笔耕不辍,蔡江舟也常常在知乎答题。毕业工作后,用于采访,聊天,改编成故事的闲暇时间少了,“为你写一个故事”逐渐变成为“我为你们写写我对世界的看法”。反鸡汤,反干货,反“深度好文”。他每一篇获得大量赞同的文章大部分都基于事实和分析。

其中《杨永信,一个恶魔还在逍遥法外》,取材于采访受害者,央视纪录片《网瘾之戒》以及公开媒体的公开报道的一篇推文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杨永信事件的关注。这件事已经不仅代表个人观点,更承担着一种时代的责任——为被损害的人发声,还原事实的真实,但这同时也要求个人承担更多的风险。

最后我问他,你觉得这样值得吗?

“和杨永信的对战一方面满足了我少年心境的最后战斗欲,一方面也误打误撞地为我带来不少声誉,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都是值得的,”他这样说道。“如果不满意的话,我换一个答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策划  | SISU新媒体中心

采访 |  李舒越、沈璐璐

文稿 |  李舒越

编辑 |  李舒越

●●●●
阅读上外多语种资讯,欢迎访问
http://global.shisu.edu.cn
© 上海外国语大学微信公众平台
服务号:SISUers / 订阅号:sisu1949


    关注 上海外国语大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