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鉴赏 我与路遥的初次“结识”

 

我与路遥的初次“结识”文/雨寒书店“偶遇”初次听到路遥这现在于我而言已很熟悉的名字已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了,但依...

我与路遥的初次“结识”
雨寒


书店“偶遇”

初次听到路遥这个现在于我而言已很熟悉的名字已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了,但依旧清晰得记得高考之前,曾在学校旁边一家书店买复习资料,无意中看到了寥寥无几的书架上唯一一本厚厚的书,或许是一种好久没有看课外书的欲望让我把这本书抽了出来,我默念着这本书的名字《平凡的世界》,对于书中的内容我并没有太大的好奇,看看作者的名字---路遥,再看看这本久经沧桑的黄色大本书上作者路遥的照片,西装革履的他,有一种天生的“教授风范”,一副彰显文人气息的眼镜,三七分的发型,让人一看就感觉学识渊博,但对浪漫主义文学深感兴趣的我更喜欢看一些张爱玲、三毛的作品,而路遥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他的《平凡的世界》写得一定是一些现实性的青年的奋斗史,正当我想把这本书放回原处时,书店的老板“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这本书值得你们年轻人读啊!”我并没有因此而对这本书产生兴趣,只感觉这不过是店老板故意向我推荐买这本书的方式而已,因此我只是迎合地说了声:“等我高考后一定要拜读这本大作!”

定位黄原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随笔《夜雨诗意》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无数偶然中存在着必然,换言之,堂皇的必然中存在着偶然。”曾经最令我震撼而感到粗犷的黄土高原在高考志愿录取通知书发下来的那一刻注定要成为我的第二故乡,延安大学是我的第三志愿,当时选择把延大写上,只是因为它的名字里有“大学”二字,而非“学院”,第一和第二志愿都在四川省,分别是西南民族大学和西华大学,填完志愿,我坚信自己一定会被第一志愿录取,但结果却事与愿违......青山绿水,小桥流水的诗意被漫天黄沙冲击地无影无踪,泛舟于碧波荡漾的山间小溪的闲情雅致被粗犷的安塞腰鼓敲击地心神不宁,难以接受但不得不接受,心情再沉重也要坐上去学校的火车……

或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怀着不安的心情一个人拉着行李踏上了去学校的路途,“短暂的”十七个小时的车程,第一次把我从东部平原带到了西部高原,一路上我不停地眺望窗外,去感受这条东西横贯的铁路上不同的人文景观,当火车缓缓行过黄土高原,看着窗外越来越稀少的植被覆盖的黄土山,我不禁打了个寒颤,真的是想像中的黄土高原啊!看着窗外强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我感叹这片大西北的黄土地真真切切要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了,这感叹中更多夹杂的是无奈,是失意。真希望火车能走的再慢一点,让我再多一点准备去接受这不如人意的安排,但随着火车越来越慢的行驶,终于停了下来,我该下车了,我疲惫地拉起行李箱,在拥挤的人流中下了车,刚走下车,一阵扑面而来的凉风吹散了我的疲惫,不禁又打了个寒颤,原本在家穿着很厚的针织外套突然间略显得单薄了些,我抬头望了望四周,一座“高山”遮挡了视线,这里的山不应该不长植被吗?怎么上面还有不少的松柏还有一些家乡也能看得见树木?或许黄土高原并非寸草不生?真正让我有所敬畏的是这里的天空,这种蓝是在我的家乡所看不到的,,这种清澈的空气也是在工厂林立、污染严重的家乡所呼吸不到的,此刻的我突然发现现实中的黄土高原并非我所想象中的不堪。

心里稍稍缓释了很多,随着人流,我走出了火车站,由于今天开学的缘故,火车站外嘈杂而拥挤,刚出火车站,一位身着白色衬衣,红色短裙,面色红润,美丽而有气质的“女士”吸引了我的眼球,她温柔的声音指引着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在她的指引下,我坐上去学校的免费校车,在车上找了一处靠近窗户的位置坐下后,我开始打量这车上的每一位同学和家长,同学多数都穿着朴素的还是高中时穿着的衣服,倒显得我这不爱收拾的衣着有些时尚了,家长拿着孩子的行李,生怕遗漏什么,能感受得到家长对于孩子将要迈入大学生活的喜悦,也能体会得到同学脸上要开启大学生活的期待还有那一丝丝的迷茫,视线随着校车的启动转移到了窗外,我紧紧贴在玻璃上,贪婪地“欣赏”这方圣土上不同的景观,刚刚开始行驶过的街道的格局以及高楼林立的城市布局让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还在家乡,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距或许并不大,拥挤的路道,来来往往的人群,路边的小吃店:肯德基、麦当劳…原来西部也有这些啊,这让我突然想起了一首歌的歌词:陌生的城市,熟悉的角落里……

“结识”路遥

不知不觉,校车已驶入学校,还没来得及观仰学校的大门,校车便已经在窑洞广场停下了,我拖着行李刚走到车门口,一位学姐就接过了我手中沉甸甸的皮箱,在学长学姐的热情帮助下,我很快办完了所有的手续,找到自己的宿舍并收拾好了床铺,在与室友相互认识后,竟发现八人间的宿舍只有自己来自外省,说实话,起初很担心家乡的习俗会和这边不同甚而影响同学间的关系,但后来发现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这坐落着中国圣地的黄土高原上孕育的儿女亦是粗犷豪放而又不乏热情的。

一路的疲惫让我很快就沉入到了睡梦中,对于第一次踏上异土的我有故乡的怀念亦有对大学生活的迷茫,所以这一觉睡得并不安稳。睁开惺忪的睡眼,走下床,简单洗漱后,本想一个人出去在校园内走走,一位室友就热情地对我说:“醒了啊,还没逛过校园吧,天还早,咱过会儿一块溜达溜达吧。”这样亲切地邀请我自然不能拒绝也不想拒绝,我简单收拾好后,就和两位室友开始了“漫长的”校园之旅,“玉章楼、克阿楼、隆基楼、周扬楼、如心楼……”显然,这些教学楼的名字一定是以一些人的名字命名的,至于这些人背后的故事以及为什么以他们的名字命名,我们在延大的学习中一定会一一得知。一处“江南式”的圆形小门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我驻足门前,不禁感叹:这粗犷的陕北黄土高原也有如此典雅的园林小榭,我默念着小门正上方黑色墨牌上的隶书书写的大字:“兰蕙园”,这园名或许也是以人名命名的吧,也让我不禁想象着这园林背后的人物一定是一位温文尔雅、蕙质兰心的而又对学校有着卓越贡献的女教授。我们走进园中,试图发现更有诗意的景致,也确实没让我们失望,正对园门的是一簇簇墨绿的冬青环绕着一处拱形石台,石台上除了一个虽久经沧桑但仍看得出是近代建造的日晷,别无他物,但并没有给人单调之感,反而更让人感觉和谐。园子的两边分别是两处紫藤缠绕的长廊,紫藤虽早已凋谢,但此时尚未迈入深秋的黄土高原,树木依然蓊郁,长廊前有两张圆形石桌,我想象着每天早上如果自己能在这读书喝茶、小憩的场景,不由心中窃喜,为延大有这样诗情画意的园林感到满足。我们正欲从园林小道离开,两棵冬青之间的空隙的一处灰白色石像倏入眼球,我以为是这园林背后的那位“大人物”,带着对这位“主人”的好奇,我们拨开了遮挡着视线的树枝,我打量着这尊石像:戴着一副眼镜,三七分的发型,抬头仰望远方,若有所思的样子……只觉得在哪见过,但也确信这园林不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路遥”一位室友默念着石像下方的字,我的视线也随之下移,“路遥”,原来是路遥啊,我立刻想起了暑假时在书店买书时见过这个名字,一位陕北的室友向我介绍到:“路遥是陕北人,延大是路遥的母校,所以我们是路遥的校友。”原来延大是路遥的母校,原来路遥是这片黄土地的儿子,原来我走进的是路遥生活过的土地,生活过的校园。之后室友又向我介绍了这位我不熟悉而要即将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陕北著名作家。

走进延大已半年有余,对这片孕育了中国伟人的黄土地说不上很适应,但也改变了之前对它的看法,这片黄土地上的生活还等着我去深入体验,这片黄土地上的故事还等着我去拜读,那位曾经认为描写都市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家路遥让我用另一种心境去打开《平凡的世界》,生活在你生活的土地上仰望你。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值得你们年轻人读的!”书店老板的话再一次回响在耳畔。
图文编辑:徐艳丽

投稿邮箱:1572735957@qq.com
路遥∣文学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路遥文学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