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

 

《风景》、《静物》和《肖像》这三个系列起源于同一个问题:在制造动态影像、或是记录三维空间的技术已经成熟的时代,我们能够制造出的是什么样的二维静止图像?...



《风景》、《静物》和《肖像》这三个系列起源于同一个问题:在制造动态影像、或是记录三维空间的技术已经成熟的时代,我们能够制造出的是什么样的二维静止图像?

像许多前辈那样,我一直揣怀着对图像生成机制本身的兴趣。我十几岁的时候第一次看到莫霍利·纳吉的光影机器以及他为这台机器拍摄的影片。恍然大悟间明白他并非是用影像在描述机器,而是制造了一台生成影像的机器。今日的明星设计师乔纳森·埃维讲,设计一个物件并非只是设计一个物件,而是设计出一整套制造这个物件的流程。同样的,制造图像并非单单是制造出图像,而是制造出生产图片的机制和方法。

在这几个系列里,我用一台三维扫描仪来捕捉现实和生成二维图片(而非三维模型)。换言之,我并没有把三维扫描仪当成三维扫描仪来使用,我用把它当成了一台照相机。

在《风景》系列里,我用三维扫描仪记录了一整个街区中的景象。我使用的扫描仪有其自身的限制,无法辨识出透明、强反射的、或是快速移动的物件。因此街道上的行人和车辆都成了一个个模糊的、悬浮的团块。

在《静物》系列里,我用三维扫描仪扫描了一组堆放在各处的杂物。通过软件的帮助,我抹去了它们在“贴图”上的区别,让那表面的白色材质发出微微的反光。我重新设置了光照环境,让这纯白的表面看上去更像是凝结的雪、陶瓷或是别的什么微微发脆的材质。

而在最近完成的《肖像》系列里,我通过叠加三维扫描仪多次扫描出的结果,来模仿传统摄影中的多次曝光。在运动影像刚刚起步的时期,出现了一系列从静态影像向运动影像过度的图像。今天,运动影像已经高度发达,这些基于更多维度的技术可以怎样“退一步”作用于静态影像?这就是这个系列的最终议题。如果给诸如毕加索之类的立体派画家一台三维扫描仪,我毫不怀疑,他们一定会像我这样使用它。

这个项目本身与图像的处理相关,我刻意保持了图片的粗糙性。我的意图并非造出扭曲的、由人体组合而成的怪物,因此在组合的图像上我并未做过多的平滑衔接处理。组合的人形只是这个项目的附带产品,而主要产品是人的身体在不同的空间中同时占位的可能性。我也没有去处理诸如地上的垃圾,墙面的涂鸦这些在传统棚内摄影里会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对我来说,正是这些事物带来了真实感。事实上,在任何三维建模软件里面,都可以轻松叠加两个不同形态的人体。而这个项目能够作为一个摄影项目成立,就必须有建模软件不具备的因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绝对的真实。

如果你对前两个系列《风景》和《静物》感兴趣,可以读一读我之前写的一篇长文《街景和静物》(请点击这里阅读)。现在,我用《风景》取代了《街景》这个系列的标题,意图使这个项目在立意上更加饱满。风景、静物和肖像刚好是西方艺术的几个传统主题。如果艺术是一种在默认下被保护的谎言,我确实在从各个角度去圆谎。在这半个月的拍摄和学习里,我又有了新的体会,我计划把《街景和静物》修改成为一篇新的文章,但应该是明年初的事了。

感谢所有参与拍摄的朋友(你们在我的微信里,ID后面都有一个蓝色小人)。诚心感谢你们的帮助,你们成全了我的好奇心。你们是提供了所有的形式的可能性的人,而我是那个做选择的人。我的选择有的时候是错的,而你们永远是对的。



这一次我完全没有做图片的筛选,这是少有的我可以做全权决定的场合。我呈现所有在这次拍摄中生成的图像,有些图比另一些图要好。参与拍摄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有一些图像没有在列。那些图像在拍摄或扫描时产生的问题太大(特别是最早开始拍摄的几张),因此无法进行后续的工作,以至于无法呈现在这里。















































































有任何疑问 / 对李维伊个人有兴趣 / 超想投资她两个亿

请联系:finweiyi(at)gmail.com

或留言公共微信账号:weiyili


    关注 weiyili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