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屋山人:為絲弦正名 繼古聖絕學

 

一、絲桐合為琴,中有太古聲。這首流傳千古的詩句告訴你,今呼作古琴,昔雅稱絲桐。此中概括了琴的基本材質和屬性,...



一、絲桐合為琴,中有太古聲。

這首流傳千古的詩句告訴你,今呼作古琴,昔雅稱絲桐。此中概括了琴的基本材質和屬性,乃取之于蠶絲和桐樹(包括杉)。古聖削桐為琴,束絲為弦之謂也。絲弦和桐木合而一體,缺一不成為琴。可見,絲桐古法是上古聖人的大智慧。

蠶絲、樹木都是自然界生物吸取天地之精華,經歷長期修煉的結果。尤其是蠶絲,蠶寶寶是素食者,只吃桑樹的葉子(柞蠶是吃柞樹葉)。時限一到她就上山吐絲結繭,在裡面寂靜閉關修煉。最後修成正果而化蝶,把蠶絲奉獻給人類。這種自然修真所得製成琴弦,是不是生命或者說是生命的延續?這就是琴中太古聲的由來。涵養修身之士應該明白的。

二、近代絲弦多磨難

自古以来,有一套精細的制弦法傳世。琴人視制弦與斫琴同樣重要,。雖有上等良琴,如果沒有優質絲弦相匹配,只能掛起來望洋興嘆。反之,一床普通的琴如果匹配上等絲弦,就可以增色許多。傳統制弦十分講究,首先要選用地道的材料,主要是品質優良的生絲和優質的輔料。大黃魚鰾、野生白芨、天門冬、桑白皮等都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輔料。然后是熟練運作傳統的制弦工藝。古代都是家庭式制弦作坊,他們營造的老字號品牌,代代相傳可以有數百年之久。如絲弦老字號杭州「老三泰」及其名牌《回回堂 》,宋代明代都曾經出品過特別優質的琴弦,號稱“冰弦”。

(回回堂絲弦)


明清以降道家衰落,琴樂式微,致使制弦行業日趨蕭條。及至抗戰時期《回回堂》人亡弦絕,引起琴人極大恐慌(這個事件亦然佐證了琴弦的重要性。現在一張琴可以要價幾十萬,而一副琴弦才幾百元,不值錢也就感覺不重要了)。面臨琴人無弦可彈的災難性局面,時有《今虞》琴家查阜西、吳蘭蓀、莊劍丞等力挽狂瀾,找到制作普通絲弦的蘇州弦工老師傅方裕庭,請他攻克難關,研制古琴絲弦。方師傅為了做好琴弦,特地向當地琴家吳蘭蓀學彈古琴,終於研製成功合格的古琴絲弦,取名《今虞琴弦 》。筆者有幸見過方老師傅,那是六十年前的一天,外祖父吳蘭蓀吩咐去方氏的制弦工場買琴弦。這樣安穩了十多年之後,傳統文化又遭十年浩劫,方老師傅亦病故,絲弦生產再度陷入困境。于是鋼絲尼龍弦應運而生取而代之。但是,琴人自發為保護傳統絲弦產業,提高絲弦品質的努力一直堅持不懈。
(今虞琴弦)


港臺琴人多數堅持用絲弦。改革開放後,香港琴家相繼來蘇州促進絲弦品質的改善提高。絲弦琴家蘇思棣多次來蘇州民樂廠定制古琴絲弦。繼而,從香港移居加拿大的琴家黃樹志個人出資,研究提高絲弦品質,具體設計了改進絲弦質量的方案。他找到筆者希望協助聯系蘇州民樂廠方榮林廠長(方老師傅的兒子),安排改進方案的實施。經過幾年的努力,絲弦品質確有明顯提高,遂命名為《太古琴弦》。但是絲弦的制作工藝在弦工手中,而弦工不彈琴,沒有用弦的體會和感受,難免時有疏忽,造成絲弦質量時好時差不穩定。這樣維持了多年後,隨著熟練弦工的退休,改進方案受挫,《太古》絲弦的品質亦然無法保障了。
(太古琴弦)


當年遺傳科學家李璠是守護絲弦琴樂的老琴家,他為復興絲弦心意拳拳,每會晤筆者必叮囑:你在蘇州,絲弦一定要復興起來啊。余自忖資質平平,何以對答李老。然而絲弦復興一直在念想之中,如若能有彈絲弦的琴人組織起來自己動手制弦,絲弦品質必定可以大有改觀。如此留意察訪忽忽數年,終有志同道合者三、五子,相聚于吳地,結為研製團隊,謀劃提高琴弦品質,此乃琴人發心按古法自制絲弦之初。此前,先由筆者同斫琴名家倪詩韻合力,勸留剛剛退休的制弦技師潘國輝(方老師傅的小徒弟),請他繼續制弦不要放棄。在我們鼓勵下,潘師傅同意質量要有監控措施,絲弦終於有所提高,這是十年前開始的《吳聲》絲弦。自2011年起六年來,《吳聲》在琴人研製團隊的努力下,不斷聽取反饋意見並予以改進,質量有明顯提高並且逐渐穩定,得到琴人的好評。而今新研制的《吳聲》特研弦和精絲弦,已然得到傳統琴樂同道的首肯。從外觀晶透和潤,到內質堅韌、張力強勁、富有彈性、音色靈動、音韻綿長,諸多方面均已達到乃至逾越當年《今虞琴弦》的水準。


(吳聲絲弦)


三、說說日本琴弦

近三年來,絲弦制作開始發酵,冒出了好幾家制弦人,不再限于蘇州獨家經營。這是一樁好事,有利于產品競爭,推動絲弦琴樂的復興。先是五年前,開封琴人賴雲夔按古法獨立研製絲弦,雖然他的工藝比較原始手工,因而沒有產量,不過絲弦質量卻不錯。 絲弦品種多樣化了,也擺在學彈絲弦的琴人面前一道難題,就是如何鑒別絲弦的真假優劣? 通常,琴人以弦的光滑度和牢固性作為識別判斷的依據。這兩個指標固然需要,但是還有更重要的,卻往往被忽略了。那就是絲弦的音色、音韻以及手上的氣息感覺。學彈絲弦一段時間後,常常會問何謂氣韻?筆者告訴學生,氣韻是由手指撫弦傳導給心神的,然后又傳遞回來到手上弦间。琴弦的屬性優劣,對這種氣韻的傳導往復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無論斫琴還是制弦,琴人希望公平競爭,不可弄虛作假。諸如斫琴中摻化工漆,制弦用化學膠水,還有所謂改良纏弦等等。都是不按古法規范,利欲熏心耍小聰明,坑騙琴人消費者。至于用化纖材料制弦,卻非要借用古代冰弦之美名,真是自欺欺人,貽笑大方。

這裡特別要說說日本絲弦。為了弄明白真相,筆者在2014年專程赴日本京都考察交流,那裡有「鳥羽屋」和「丸三」等著名制弦商。「鳥羽屋」是一家具有三百多年歷史十代傳承的家庭絲弦作坊,其品牌是日本民族弦樂器三味線琴(相當於三弦琴)和日本箏上用的絲弦。鳥羽屋主人對我說,他們的傳統制作工藝和產品中並沒有古琴絲弦(丸三也如此),只是近年來你們中國琴商有絲弦要求,我們就做些古琴弦適應市場。根據交流中他提供的情況看,日本琴弦同我國古法制弦有三點關鍵性差別。其一是我國古法制弦中一至四弦都要纏弦,而「鳥羽屋」的琴弦一二三四都不纏弦。「丸三」的傳統工藝也是不纏弦,因為他們的三味線琴就沒有纏弦。後來中國琴商要求纏弦,他們才改變傳統做纏弦的。但是「鳥羽屋」堅持自己傳統不纏弦。其二煮弦用膠完全不同,日本煮弦用糯米膠,我國古法用魚膠,還要加幾種中藥材。用魚膠的絲弦出音靈動餘韻綿長,用米膠的絲弦發聲生硬餘韻比較短。其三左搓右合的工藝完全不同,日本是七股合弦,我國古法是四股合弦。


(鳥羽屋絲弦)
所以說,日本的古琴絲弦旨在適應市場,由三味線的弦延伸到古琴上來的。與我們古法制弦相比,無論是工藝上還是音韻、感覺和色潤上都不對。除了日本琵琶湖國家蠶桑保護區的原絲確實優良,日本弦的誘人之處只一點——光滑。初學者可能不清楚,光滑不是琴弦的基本指標,鋼絲尼龍弦不是更光滑嗎?你追求光滑何必彈絲弦呢。這好比我國書法繪畫都是在宣紙上用筆墨的,從來不用光滑的道林紙。為什麼呢?就是要在稍微粗糙點的宣紙上,寫字作畫才有氣韻,凡是學書法山水花鳥的都懂這個道理。同樣的道理,用絲弦就是要有一定的阻力摩擦才感覺氣韻生動,有識之士自會明白其中玄妙。
(鳥羽屋製弦設備)


四、絲弦琴道不傳而傳

古人制弦彈琴幾千年,自然是世間可用之物皆試過,最後絲桐妙合,其完備周全,非後人之短見淺識所能妄改。況且,琴之所尚,桐木也好,生漆也好,蠶絲也好,魚膠也好,皆天地間有生命的物體。自然內可通心神,外可通天地靈氣。琴之妙用亦在于此,豈是鋼絲尼龍化學漆膠這等死物可以取代得了?絲弦古法乃古聖大智慧,傳承數千年惠澤後世,  如是福報自當珍惜。海外有新技術新設備,我們可以學習借鑑。但是傳了幾千年的絲弦古法優良傳統工藝不能說丟就丟,不能由日本的非古琴弦工藝及其產品佔領我們的琴弦市場。歷史上琴曾有多次傳往日本,但是都中途而廢有始無終。今天日本的琴人充其量只不過百人,彈絲弦的更是寥寥無幾。可見,日本絲弦產品在自己國家裡根本沒有市場。而國人中幾個唯利是圖的琴商,卻興風作浪極力推銷日本貨。這不值得我們深思嗎?老朽可以斷言:按傳統琴學標準,今天的日本絲弦不適合古琴,有鑑賞力的絲弦琴人肯定不會接受。客觀比較制弦工藝或從音韻純真綿長來衡量,日產絲弦都在國產古法絲弦《太古》《吳聲》之下。你說究竟哪種弦好?譬如日常挑選雞蛋,有放養山林的土雞生的蛋,還有關在籠子裡的雞專吃配合飼料生的蛋,你會要哪個?

自古彈琴是爲自己修養。然而今日世間浮沈,琴學多事之秋,吾輩亦有壹份擔當。先賢有汪元量爲文天祥撫琴後入道,嚴天池有振興琴道之舉。絲桐大道之絲往往爲世人所輕,乃世俗商人之見。故琴道不傳先絕于絲,琴人理應共同守護,豈可等閑視之。

丙申初冬 林屋山人 有感于太湖西洞庭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如果您想更多的了解古琴: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号
上海首家丝弦琴乐师徒式培训机构
-------- 和稻吴派文人琴 • 丝琴传习 --------
初级(启蒙)班 • 中(初)级班 • 中(高)级班 • 研修班
汪铎名师精修班




全国统一免费咨询热线:400-633-6825

琴庐:上海市徐汇区龙吴路410弄87号213室

地铁:近3号线石龙路站、11号线龙耀路站

移动:181 2135 6309

座机:+86 021-6131 2445

邮箱:3090595996@qq.com

官网:www.hedaoguqin.com

QQ: 3090595996

微信公众号:和稻古琴


    关注 和稻古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