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肖东发:劳谦君子,有终吉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







  • 老北大人


四十载燕园春秋,他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北大人”。他醉心于编辑出版专业,也痴迷于北大历史风物与文化的研究。他熟悉燕园的一木一石,对北大的历史掌故如数家珍。他,是学生心中的慈祥长辈,也是弟子眼中的多才师长。

肖东发,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所长。1995年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收入《国际名人辞典》。1974年,他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毕业后,便一直留校任教至今。

有人说,他是爱校主义者。而对他自己而言,出版、图书是他的专业。研究北大历史风物,讲述北大精神,是他的爱好与使命。肖老师主编了《北大人文与风物丛书》,第一本是《风骨:从京师大学堂到北大》,讲述北大的历史。肖老师差不多每年都会带同学到红楼、沙滩、马神庙公主府,每次都带着这些书,给同学们讲述北大历史。在肖老师看来,最值得铭记的,不仅是红楼的血脉与传统,更是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

爱北大,爱文化,爱生活,这是肖老师留给人们的一个深刻印象,就如他自己所说:“一个人就是应该充满爱,充满爱,自己就很幸福。”

  • 慈祥的肖爷爷


肖东发教授自己也说不出,“肖爷爷”这个称呼是从哪一年开始在学生中传开的。2015年11月28日,中韩日雕版印刷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肖东发见到了很多老友,他提起这个称呼:“他们都叫我爷爷,其实我还年轻得很。”

他生于1949年11月28日。即使以他现在的年龄,给二十岁上下的本科生们当爷爷也有些勉强。但是学生们叫他“肖爷爷”也不只是因为年龄。2011级本科生卓晗回忆,自己一开始只是跟着同学一起叫,但接触多了,发现他“特别慈祥、特别好”。2013级政府管理学院本科生孙宇辰说他 “特别和蔼,特别有耐心”,而2012级本科生邱悦铭一直对他有着“特别的信任”,在他的课程任务中有时会带点任性地写自己感兴趣但和课程联系不紧密的主题,“想着,是肖爷爷的话,一定能够理解我的热爱吧”。

肖东发长期开设“北京风物与传统文化”、“中国图书出版史”两门全校通选课,“平易近人”几乎是课上所有人对肖东发的评价,他的大类平台课“信息检索与利用”是很多学生的“学术第一课”,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编辑出版专业课程。

他是中国书史、中国藏书史、中国出版史和年鉴学研究等方面公认的专家,早在1995年,他就被新闻出版署聘为出版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同年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收入了《国际名人辞典》。在日韩出版事业的如火如荼和我国出版事业的“孤军奋战”的情况下,他立志“这种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除了自己先后出版了50多本学术专著、发表了近300篇学术论文外,他积极培养人才、完善学科建设。2015年底中国能够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凝聚着他多年的心血。

在专业学术研究外,他受到侯仁之先生影响很大,对于北京和北大有着深入的研究,主编了《北大人文与风物》丛书。他提倡实地走读,亲自探访,身体力行地致力于北大文化的传承与建设。早在90年代初,他就开展了“口述历史”的活动,保存了燕南园许多大师的重要资料,也是很多后学体会北大精神的重要途径。

进入新世纪不久,肖东发开始负责北大的“新生第一课”,在百讲或者邱德拔给几千名新生讲大学精神与北大传统。2011级本科生周宇诗至今记得当时自己坐在百讲二楼,震撼于老师的渊博,得窥北大的“风物与风骨”。

肖东发一直负责这项任务直到2014年。早些年他身体更好的时候,学院会组织新生集体参观故宫,他来讲解。从几座宫殿遭遇了几次火灾到御花园里一处黑白小石子小路的图案是小火车,他都清楚。
 
他对于燕园的了解和感情,还要更深。有很多人请他去讲北大,只要有人邀请,他就会在繁忙的工作之中留出时间,不收分文。雷锋班的战士、平民学校的工友,都有机会上他的课。参与平民学校工作的2013级本科生李彤介绍,平民学校很多年来一直邀请他来讲课,他也特别得热情。地铁四号线的宣传片里,介绍到“北京大学东门”站时,选取的视频片段就是肖东发给小学生讲北大、带着他们参观北大。燕园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孙雪静介绍,他的专著对于社团工作帮助非常大,而且协会初创时他就帮了很多忙,“他自己做燕园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播,也非常鼓励和推动更多人、尤其是学生参与进来”。

微博账号为Yan_forward123的学生曾因社团工作与肖东发有过接触:“老师虽然不是我们学院的,对学生却是一视同仁的温暖,还请我吃过一顿饭。一心一意扑在学问和学生上,办公室满屋子的书,穿着学校发的运动裤,吊牌都没剪。”

  • ‍‍‍劳谦君子,有终吉
‍‍‍肖东发1974年毕业于北大图书馆学系,留校任教至今。“老师为北大做了很多,还想做很多。”2018年是北大建校120周年,三卷北大校史的工作已经提上他的日程。他也一直坚持开设全校通选课直到退休。

因患糖尿病,他的胳膊上长期挂着注射器,外注胰岛素。以他的学术成就和知名度,其实根本没有必要承担这样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老师很多时候是强忍着上课……老师非常坚强,非常乐观,”肖东发的助教张洋说,“他很热爱课堂,很爱学生们,能出钱出钱,能出力就出力。比如去暑期实践,车票什么的老师都自己贴,学院能报报,报不了就算了。学生买书,老师自己还要出一部分钱。诸如此类太多太多。”

在2013级、2014级一些学生的印象中,他有不少次是从医院赶回来上课。一次参访给2014级本科生鲁铭钰的印象尤其深刻。参访本来不需要肖东发一定参与,但他在护士刚刚扎完针、还没来得及回来查房的时候,抓住空子偷偷跑出来。“特别开心地跟我们讲怎样溜出来,笑得特别开心,像个小孩儿。”

有一次张洋发现他在课前非常疲惫,问他怎么了,他才说自己坐的飞机遇到暴风雨,空乘人员安排大家在西安下机,实在必须乘坐的再跟着起飞。“我没下去,因为我今天有课啊。这一路飞机抖得厉害,就和你师母躺在飞机上,绑着个安全带。现在挺累的。”但开始上课后,他只字不提。2014级本科生佟金恒回忆,他上课的时候永远态度温和,老是笑眯眯的。


2015年肖东发与编辑出版专业同学赴江西金太阳社会实践团,摄于南昌秋水广场
他喜欢唱歌,为人非常开朗,他的学生阿忆在微博上分享了他在古希腊露天剧场唱歌的视频,他先唱了一段外文歌,随后又在学生的玩笑后唱了东北民歌,歌声昂扬。佟金恒记得他在北京风物与传统文化课上唱过《春天在哪里》,既生动又可爱。“就是你能想象到的、传统的北京大学的大师的样子”。也是在这门课上,他给一届届的学生讲了《易经》中的一句卦辞:“劳谦君子,有终吉。”

2014年春季,肖东发最后一次承担本科生通选课中国图书出版史的教学工作。课程中安排了一次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参访,他从医院赶来,亲自讲解。

展览里有唐代碑刻涅槃变相碑,他指给学生们:“你们看,佛涅槃时,最边上的信徒哭天抢地,往中间些的面带悲戚。最中间的菩萨,只低眉合十。”

2016年4月15日,肖东发因病逝世。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


2015年12月,肖东发在最后一堂信息检索与利用课上
本文整理自北大青年、PKUTV记者团微信公众号


    关注 北大公共传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