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与压力之间的辩证

 

周一上班不要穿蓝色,因为那样会让本来疲惫的你显得更加没精神。可这并不是什么定理,因此不要为了...



周一上班不要穿蓝色,因为那样会让本来疲惫的你显得更加没精神。可这并不是什么定理,因此不要为了这句话桎梏了你周一的搭配。色彩对人的潜意识有影响,绝大部分人都清楚这一点,比如在正式场合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黑色,性格开朗的人往往喜欢色彩比较鲜艳的服装,而喜爱穿冷色调的人容易给人一种沉稳、内敛的感觉,就连英语单词“blue”也有“沮丧”这一层含义。

当然,关于色彩心理学只是本文的题外话,为了不让文章显得过于刻板而已,不是重点。以后有机会再跟各位聊聊相关的内容,咱们今天来说一说工作压力的事情。

很多人不喜欢周一,包括我自己也总是会在周日下午抱怨:明天又要上班了。做五休二在深圳这样的城市算是比较令人向往的作息时间,很多的公司实行大小周或者五天半的工作制。这样的工作制在内地或许罕见,然而在深圳或者广州是再也平常不过的了。所谓大小周,就是每隔一周的周六要上班,在这一周只在周日休息一天,如果你是研发,很可能因为产品需要上线周日跑去加班。因此倒霉的工程师总是连续上半个月的班没有休息,就算不倒霉,碰上国庆这种长假,很可能连续3周都是单休。我是有体验的,因为我毕业的第一家公司就是这样。



正因为深圳很多公司作息时间不规范,导致很多人感觉“压力很大”。房租涨的比工资还快,工作累了一天还得挤地铁公交(最恶心的是如果下班有女生要跟你同行,那可真是遭罪。我相信绝大部分男性朋友都有类似的体验,你累了一天,回到家就像安安静静的休息一会儿,可旁边总有个女的在你耳边BBBBBBBBBBBBB……从她今天午餐吃了什么到哪个同事的衣服很好看……特么的这些关我屁事,能让我安静一会儿么),大城市的外来工作者很多是没有安全感的,这一现象不只存在于深圳,广州和上海也不例外,至于北京,自是不必多言。

一、压力来源的逻辑分析

很多人认为人生的压力来自工作,我认为这是很大的误解。毋宁说压力其实是来自禀赋、三观和所处的环境的冲突。

禀赋是不易改变的,三观则是禀赋和环境共同塑造的,环境的改变相对来说更加容易一些。

改变环境,并不是说一定要移民。搬家,改行,换一个交往的对象,这些小环境调整并不难。打个比方吧,一个人在毫无存款的条件下,突然选择在罗湖区这样的地方买一套600万的房子,并根据房贷,确定每个月的工作量。然后他逢人就说我的压力是工作给的,这就是糊涂。

禀赋或者说天赋,一直以来是被师长们所轻视的,从小到大,我们被各种励志故事洗脑,绝大部分人的观念里至今仍然认为天赋并没有什么卵用,“努力”才是万能的,甚至认为努力能完全替代天赋,我相信至今为止持这种观点的大有人在。

可能你会认为我在给你传播负能量,或者说哗众取宠,故意提出歪理。但是我认为这些有必要拿到台面来说一说,看看到底是我们先入为主的观念有问题,还是我传播的确实是负能量。

别人比你聪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聪明的人比你更努力。

有多少人听过这句话?听完后有什么感想?

正常人的智商差别很小,这是一句实话,我个人不反对。但是,这里说的智商指的是“综合智商”。智商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绘画、音乐、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决策力、记忆力等等,这些方面各自占一定的权重,比方说记忆力和逻辑思维占70%(只是个比方)。那么就会出现一种情况,有的人在某一方面智商特别高,而在其他方面智商比较低。逻辑思维强的人五音不全,方向感强的人容易脸盲(我就是),这些现象绝非个例。一方面突出,另一方面势必就会有所不足,这一点各位能接受吗?

所以,高二的时候我们才会有文理分科,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学文科还是学理科,这一点关乎一辈子。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记忆能力好,你就应该去学文科(你没看错,我确实是说文科生需要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优越,运算能力、理解能力突出,你就应该去学理科。高中班上有一女同学,因为舍不得离开我们班(我们班是重点班,外界传言进了我们班就相当于一条腿跨进了大学的门),原本理科思维不强的她强行选择了理科。而事实上,她连一个木块放在粗糙的地面上,用一个力去推,木块受几个力都分不清。一直到高三上学期她还不能配平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数学碰到解析几何就常常一个字都不写。每天下自习她走的最晚,下课的时候大家在玩她在学习,上课认真做笔记,参考书买了一堆,每一题都认认真真的写满了解题思路和方法,可是每次模拟考试她总是最后几名。即使有事没事往学校心理辅导中心跑,人家心理医生给出了建议让她去读文科,但她就是不愿放弃“重点班的学生”这个虚名,当然最后面高考考得不是很理想。

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只是想告诉大家,人是可以选择的,我们很多压力其实是来自自己的选择。压力有时候并不是动力,人也并不是只有在逼迫下才可以激发出动力。所以,类似于“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这样标题的文章看看就好,别当真。之所以说逼迫不一定有用,是因为用智的工作和用力的工作性质不同。用智的工作,逼迫只会使情况更加糟糕。



很多的时候人们是不承认自己的平庸,换句话说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分别在哪,放着自己的长处不要,偏偏纠结于自己的短处,自己逼迫自己,以为在压力的逼迫下就能达到期望值。既然没有达到期望值,就以为是自己逼迫的不够,于是更加自己给自己压力。工作中90%的压力就是这么产生的。事实上,你鞭子抽的再狠,一匹马也不可能跑过高铁。

“认识到自己的平庸”和“平庸”是两码事,不要混为一谈。认识到自己的平庸是认识自己的一种外在体现形式,这需要你有冷静的大脑,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武艺上,刘备打不过张飞关羽马超,智谋上,他不及诸葛亮庞统法正,但是他却是这些人的老板。作为一枭雄,他绝不平庸,但是他认识到自己的平庸,也知道自己的天赋所在。所以“认识自己平庸”和“认识自己的天分”并不矛盾,二者统一于对自身的了解。当一个人正视自己时,就不会傻乎乎的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逼迫自己,而是选择可能的路径,或者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那么,说了这么多,压力到底从何处而来?

来源于自身获得的达不到自己的预期。

二、加班并不一定是努力

有一篇文章,叫《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去百度上一搜,很容易就能找到。文章写得不错,强烈推荐各位看看。

IT行业,加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正常到了不加班才是不正常的地步。问到加班的理由,可能各有千秋。有人加班是因为工作没做完(绝大部分人都是这个原因),有人是想多学些东西,有人是想约束自己,因为一下班回到家总是玩游戏,有人是为了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甚至有人就是为了混那10块钱一小时的加班费。

我很少加班,至少相对于同事而言是这样的。所以,我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穿长衫的站着喝酒”的人。关于加班这事,上家公司的领导变着法给我提意见,让我晚上没事的时候多加加班。当然,我会习惯性的装傻,表示没听懂他们话里更深一层的含义,下班时间一到,我准时刷指纹回家。

至于面试的时候,更有意思了。三月初,公司倒闭,我不得不重新找工作,在长园新材做x86的一家公司面试,面试官问:

你对加班怎么看。

我说:与其加班,不如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据我所知,加班无非两个原因,第一,自己能力不行,导致工作效率低,工作不能按期完成;第二,领导不会用人,给员工的工作超出了员工本身的能力。您应该不是这样的领导吧?

那突发情况需要解决,需要你加班呢?

您都说了突发情况,那我肯定是愿意加班的,这是我作为公司员工的职责所在,但是突发情况多了就不是突发情况了。

听完这句话,我明显感觉到了对面的面试官脸拉下去了,接着冷冷的说:我们结婚的都愿意放弃家庭来加班,你一个没结婚的20多岁年轻小伙子怎么这么没上进心?

我其实也是不打算进这家公司了,所以说话也没留什么情面:加班就是有上进心?

没有悬念,我被刷了,但我并不遗憾。

效率低下的时候,时间花的再多,未必收获比别人多,同样的,你认为基本不加班的人获得的未必比你少,很可能他做事效率高。

每个人都是有欲望的,有的人想要钱,有的人想要名声,有的人想要地位,有的人想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然后跳槽到另一家公司,然后要更高的工资、地位和名声。什么?你说欲望这个词让你听着不舒服?那好,我换个词,用梦想来代替欲望吧。

梦想与欲望之间的界限其实是很暗淡的,必须经由对自身、对万物的理解才能辨明,也就是所谓的世界观。可以说,梦想是块遮羞布,很多羞于启齿的事情,经过梦想的包装,就变得体面多了。总拿梦想刺激自己的人,无疑是缺乏自知的人,而真正清醒的人应该知道:如果哪一天我回长沙了,那么罗宝线每天早晚班高峰期依旧会这么挤。



很多刚毕业的新人都会主动加班,有的甚至在周末申请加班。包括我,也包括身边很多的同学朋友。或许并不是为了得到领导的赏识,而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所以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让自己变得优秀。所以刚开始工作那会儿,我也没少加班,当然,都是工作日晚上,周末我一般不会去加班的。

经过一两个月后,我慢慢发现,加班其实对自身的能力并没有多大提升,不会的依然不会。后来我开始找原因,为什么会这样。

在我每天上班的那一刻开始,我便有了这样一个想法,反正晚上会加班,先休息十分钟在干活吧。所以,上班时间我会偷偷的玩一会儿手机,或者找同事吹吹牛逼,起先我不想太高调,这些都是偷偷摸摸的干。后来发现,公司很多人都在偷偷摸摸的玩手机,没错,这些偷偷玩手机的人晚上都会加班!

而白天工作了一天,人已经进入疲倦状态,这个时候早就注意力不集中,昏昏欲睡了。有时候把芯片或者MOS管炸了,一声巨响,偶尔能提提神,但是换完坏掉的芯片、MOS管后又继续昏昏沉沉。即使再强迫自己,效率也还是低的可怜。

“反正晚上要加班”成为了我白天工作偷懒的绝妙借口,而环境是很容易影响一个人的,即使我学过心理学,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我还是被环境影响,变成其中一员,这也是我为什么去年这么坚决的离开那家公司最重要的原因。那段时间,我并不讨厌周一,因为周一我可以看看朋友圈,给QQ空间的新动态点个赞或者评论几句再工作,而且可以一边干活一边跟同事聊周末去哪儿了。

直到有一天晚上,我在加班,突然很累,决定回家。这个时候正在玩英雄杀的领导叫住了我,“阮总(我们老板)都没走,你这么着急走干嘛”!

听完这句话,我吓了一身冷汗。当然不是因为老板没走,领导的那句话让我意识到工作这几个月浪费了这么多时间!

后来我尝试认认真真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提高效率,即使一两个同时过来串门找我唠嗑,我也嘴上跟他们聊,手中的示波器探头并没有停下,慢慢的,我发现本职工作完全能在上班时间完成。我没必要加班。

然而我想的太过美好,以为完成了手上工作不加班就OK了,谁知道领导见我不加班,于是给我安排的任务量比之前大了很多,没错,我又不得不加班。这我没话说,可是当我看到我的奖金我我的工资并没有因为我工作能力和效率的提高而有所调整的时候,我选择了跳槽。

有时候,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

我很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认为努力=花很多时间,或者说花很多时间=努力。是的,当你有一定上进心,对自己有一定要求的时候,你是会花比较多的时间在工作上的,但是,这当中涉及到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效率。

在别人眼里,你每天埋头苦干,每天加班,累死累活,任劳任怨,然而等到加工资的时候,你并没有别人多。你认为领导偏心,凭什么那个谁谁谁从来不加班,工资还比我高。公司请你来是做事情的,加班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而已,解决问题才是你应该做的。效率不高,加班就是应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加班的人是应该被批评而不是被奖励,因为你工作能力不行。

绝大部分公司都有个“老好人”,我并不讨厌这样的人,但我也绝不喜欢这样的人。老好人通常特征是:任劳任怨,乐于助人,谁要帮忙他总是随叫随到,而且不乏停掉手上的工作去帮忙别人的人。工作能力一般,人缘一般,脾气一般。这些特征似乎不足以成为别人讨厌的理由,对吗?

可是这类人很喜欢把坏的风气带到公司,比如因为自己能力一般,所以对于他而言加班是常事。老板为了树立榜样,会在大家面前说谁谁谁对工作有着无比热爱的激情,大家应该向他学习。他一听,老板很赏识我,那我更要好好表现,以后再多加班,而他从没想过我为什么要加班,有没有既把工作做好,又让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去做别的事。而事实上由于工作能力一般,即使加班给出的方案都很一般,但你不能批评他,因为他是“好人”,你一批评他,公司其他同事绝壁站出来帮他说话,有的甚至为了他跟你翻脸!而事实上,从工作角度而言,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人情归人情,工作归工作,这是两码事。就算平时关系再好,工作没做好,也应该批评。因此,我也不喜欢这类人。

很多人放假比上班累,相信在看这篇文章的很多人都是这样。只要上班,起居饮食都有规律,可一旦放假,生活就紊乱了,熬夜打游戏,睡到中午醒,胡吃海塞闹肚子,奉陪各种应酬。所以,这也是一个能证明压力并不来自工作的论证。

其实我一直搞不懂一类人的价值观,这类人多是女性。他们总喜欢在上班时间给同事朋友发微信,说自己在朋友圈发了一条链接,大家帮忙点个赞。按照她们的说法,当点赞数量超过多少时,就可以免费得到一个充电宝或者一包纸巾之类的。我们不妨来算一笔账,如果每个人拜托需要一分钟(前提是拜托的那个人同意点赞),那条链接需要50个赞,那么她所要花费50分钟,这还是保守的估计。如果用这50分钟的时间放在工作上,多处理几个报表,或者多调通几行代码,那么这50分钟所带来的价值可以让你买10个充电宝或者50包纸巾!

后来,我理解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了,因为他们的时间不值钱。

我不知道深圳为什么会有加班这样的风气,可能是类似于华为的“床板文化”(没有黑华为的意思)在同行业之间影响太大了吧。很多没有逻辑的人不经大脑思考,认为华为这么一家大公司,员工还拼命加班,我们这些小公司更加不能落后。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华为之所以能成为大公司是因为华为员工经常加班。慢慢的,这股风气一留传开,你就发现某某IT公司员工劳累过度猝死这样的新闻。

可是呢,新闻归新闻,加班不能停。

三、工作的目的

作为男生,你接受的教育一定是这样的,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然后找到个好工作,那样你就能娶到一个既漂亮又贤惠的老婆。

逻辑是这样的:我们考上个好大学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找到一份好工作是为了娶到以为“好”的老婆。这听起来有点像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的主旨。

我们为什么要工作?

先别跟我扯什么高大上的理由,我相信绝大部分普通人,工作最首要的是为了吃饭。我们不是圣人,为了吃饭而工作并不俗,也并不可耻。

为了吃饭自然是工作的首要原因,但是我想绝不是唯一的原因。

绝大部分人还是很有生活追求的,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心中的那份梦想,默默的努力着,在路上,你总能看到行动匆匆的人,你能感受到他们身上的那种朝气、那种激情,这是我喜欢深圳这座城市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有人认为,收入对于工作而言是十分次要的,这一点我非常认同。我一直认为,钱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但是提出这个论点的人还有个论点: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合理安排人的时间,用工作来约束自己,让社会更加稳定有序。这个论点我保留自己的看法。

那个人还举出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比如1919~1931年这段时间,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那个时候,人心不安,社会动荡,大批失业人员导致了犯罪率提升。于是政府出台政策,找两帮人,一帮盖楼,另一帮拆楼,于是失业率降低了,社会也稳定了。

站在国家层面来说,工作确实有维护社会稳定的意义,但是作为个人而言却不是这样。

每个人诠释生命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计算生命长度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人用寿命来计算,有的人用财富来计算,有的人用成就来计算,有的人用人生经历来计算。我应该属于最后一种,对我而言,从事任何工作,接触任何兴趣爱好,结交各种各样的人,尝试各种各样的食物,去不一样的地方,都只是为了多一份人生经历,延长生命的长度。心理学如此,摄影如此,魔术也是如此。一种工作做久了,我可能会毫不犹豫的换一份工作,一种活法活腻了我便会换一种活法。这也是我很喜欢《血色浪漫》这部小说的原因,因为我和小说中的钟跃民几乎有着同样的想法。所不一样的是,钟跃民不是俗人,而我是俗人。



我认为人存在于世间,总得留下点什么。我之所以选择研发类的工作可能源于童年经历,很小的时候喜欢打架、制造恶作剧什么的,类似往猪圈里撒图钉说是猪吃了图钉可以打蛔虫的事我也没少干,那个时候我便体会到我的成就感来源两个方面——破坏和毁灭。

毁灭一个东西很容易,但是要毁的尽兴的话恐怕要犯罪,因此,创造对于我而言就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我感觉通过做出一件本不存在于世的东西能让我摆脱束缚,在我大二的时候用C语言写了一段代码,下载进51单片机,成功点亮一个LED灯的时候知道我有多高兴吗?。然而创造的本质,是基于万事万物已经被人所知道的规则,去探寻更加隐秘的规则。去陌生的地方,总得从熟悉的地方出发,要发现更加隐秘的规则,就必须十分熟悉现有的规则。因此,创造之初,模仿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能创造的人,未必是规规矩矩守着规则转的人,比如他们偶尔吃个霸王餐、闯个红绿灯什么的,但在自己的领域绝对是一个高度自律的人。自由是在自律的基础上延伸的,脱离了自律,自由本身没有任何意义。

说白了,还是前面提到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工作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生计,在维持生计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我们追求的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是这种自我价值是什么,那就得问问正在看文章的你的内心了。

压力不来自工作,来自自己的选择。


    关注 好好说话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