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最先进治疗药物,他孤身一人从美国飞到杭州看病,只因为……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点击上方“青年时报” 可以订阅哦!
2311月
22岁的小E(化名)从浙医二院出院返回美国。他身患克罗恩病6年,在美国接触了最先进的治疗药物。不过,他却选择孤身一人来到杭州就医,因为在这里,他不是一个人在和克罗恩病“战斗”。

小E

在美国接触最先进医疗资源

在浙医二院1号楼4楼消化内科住院部,有一个特殊的房间——8号房。这里住的多是20到30岁的年轻人,病人每天都要挂营养液。
小E就是这个房间的一员,白色的液体通过细细的输液管,正流入他的体内,支撑着他每日所需的营养。

上周四,小E下了飞机,马上赶到解放路上的浙医二院,这是他出生以来第一次来到杭州。此前,他对杭州的整个印象,是在克罗恩病友群里、微信间的文字里。

这位出生在温州的青年,10年前随父母远赴美国,6年前因肚子疼在纽约一家诊所,被确诊为克罗恩病患者。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常见的症状是腹泻、肚子疼,容易被误诊为阑尾炎。一旦确诊,大多数病人不得不耗费终身,与营养液、反复开刀、肠梗阻、造口相伴。
小E是幸运的,身处纽约让他接触到了世界顶级医疗资源。来到杭州前,他已经用上了5种生物制剂,而在中国能够使用的生物制剂仅有1种。

浙医二院消化内科主任陈焰是克罗恩病领域里的专家,她说:“小E使用的某几种生物制剂,我也只在文献中看到过而已。”

小E又是不幸的,跟同龄人相比,他尚未展翅就不得不与病魔抗争。在美国看个病太慢了,约上医生至少要3个月。语言也有困难,虽然已经赴美10年,但一些医学专业用语让日常交流没有障碍的小E也倍感捉襟见肘。最重要的是,美式医疗预约制的特点,让前后两个病人基本碰不到面,小E没法在纽约就诊时找到病友。

这意味着,你的痛苦仅仅是你的痛苦而已,你找不到感同身受的人,更无法要求别人对你有同理心。
病友

“孤独”的人互相帮助互相取暖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一次网络搜索。当时小E感到治疗并没有什么效果,他想在网上找一下不同的治疗方法。来自美国纽约的信号奇妙地链接到了浙江杭州,小E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克罗恩病友群,加入后,他像是一下子找到了“组织”,大家互相讨论病情,提供方法和心理支持。
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孤身一人的他来到了一无所知的杭州。

第一天报到,群友反复嘱咐他,要如何先办医疗卡建档才能看上医生。在美国,同样的程序,他则需要打电话给诊所,问对方收不收他的保险。有了群友的出谋划策,入住病房很顺利。

令他没想到的是,入住医院第一天,群友“蛋蛋”特地从西安飞到杭州看望他。

不过,小E并不是8号房里最红的人,他斜对床的阿中比他人气更旺,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病友探望阿中,三三两两地围在他的病床旁。

在克罗恩病友群里,阿中是精神领袖般的存在。

有一次,小E打完针后发生静脉炎,伤口非常疼,阿中马上拿药膏给他抹上,然后他们聊各自的经历。当时还住在6号房的小E一聊就忘了时间,后来他干脆从6号房“叛逃”搬进8号房。

8号房里还有从西安转过来的22岁患者“葡萄君”,他在当地医院被建议做小肠移植,这是克罗恩病患者的最后一步,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医生才会这样建议。因为家里实在没钱,父母甚至出不起一起来杭州的机票钱。

“葡萄君”来的时候从来没笑过。阿中当时还没住院,为了他一连来了病房4天。第一天跟他聊自己的经历,第二天讲如何插营养管,之后讲病情控制得好的病友及未来等,这才撬开了他的心。原来,“葡萄君”之前眼睁睁看着两名病友去世,对自己也丧失了信心。
医生

最怕电话随访时听到病人离世


对于陈焰来说,她是8号房的“大家长”,今年8月,她的两名朋友骆女士和韩女士共出资200万元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克罗恩病基金会,目前主要用于培训医生对克罗恩病的病理诊断,以及病人的自助治疗。

然而陈焰认为,这一切对克罗恩病患者来说还远远不够。她至今仍为一些患者的去世自责,最难的是打电话随访的时候,听到患者已经离世的消息。
“这是一个良性疾病啊,只要早期得到好的诊治和照护,大部分患者的寿命可以和正常人差不多。”

有一次查房,有个病人嘀咕“哎没钱啊,用不起药”,他的哥哥说,别担心,哥哥给你凑钱。然而两个月后的随访电话中,哥哥表示,因为承担不起费用,弟弟已经离世。陈焰有些自责,觉得当时应该多问这个病人一些。

陈焰还记得一名15岁的衢州小姑娘依依(化名),两年前她爸爸因脑中风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却被查出克罗恩病。女孩只要肚子一疼妈妈就心疼得直哭。因为家境困难,她用不起最适合她的药,用便宜的药替代,陈焰让她写了一封介绍家庭情况的信打算发到社会上求助。但最后她们没有这么做,“还没有到这一步,小姑娘觉得还是能靠自己挺过来。”一些医药公司从陈焰口中知道依依的情况后,捐了一些药给她。

最近,依依给陈焰发来了微信,说自己考了班上第一名……

对于克罗恩病患者来说,肚子不疼就是一件天大的幸运事。
临走前,小E告诉记者来杭就医的感受,从前他不愿意接受营养液治疗,因为在美式氛围里,输营养液意味着生活质量的丧失,他们更愿意开刀也不愿意输液。虽然能够接触全世界最顶端的医疗资源,但对他来说,那不是最重要的,他需要的是病友间温暖的相互理解与支持。

“现在觉得营养液也不错,输完肚子疼缓解了,也没有不舒服。”他挥着输液的手,轻声和记者说再见。
时报记者:蒋菲

编辑:默酱

转载须申请授权并注明出处:青年时报公众号(qnsb-guanfangweixin)

发生在杭州滨江的这起误会,昨天为什么被全国数十万网友点赞?

让杭州人愤怒的西湖景区喷漆事件后来怎么样了?

停车被挡找不到人挪车,杭州一司机情绪失控酿成大错!

越野赛后杭州最美森林古道留下大量红漆路标!游客摇头:太煞风景!

史上颜值最高的高铁线终于定了!以后杭州去昆明只要9小时47分钟!


    关注 浙江健康俱乐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