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简单单的陪伴也有意义

 

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来拥抱更好的世界。...



本文由蓝信封队员十一发表于第17期项目地归来后

突然发现,从九月初项目地回来,一直忙得没时间整理自己,于是,昨晚就失眠了。想了很多,关于项目地,关于通信,关于蓝信封,关于公益。追问意义是件好事,但往往会让人觉得很痛苦,因为常常得不到答案,常常会迷茫。凌晨的思绪总是很发散的,我把它们大致整理成了下面的三个方面:我为什么加入蓝信封,我做公益的体验,以及项目地的故事。


首先,蓝信封吸引我的有两个方面。

一是通信,二是公益。

我本来就很喜欢写信,觉得写信是件很美好的事情,相信信笺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

而关于公益,好像在高中的时候就开始有了所谓的“公益情结”。我问过很多做公益的小伙伴,问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条路。

有人说,大概是性本善里想要帮助别人的愿望吧;

有人说,认为弱势群体和我们一样是普通人,应该享有同等的权利,为他们争取权益,就是在降低自己受到不公正对待的可能性;

还有人说,觉得人生而平等,我们占有了好的资源,所以就有义务去帮助别人,不然会觉得愧疚……

更多的人说,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自我满足。我觉得其实很多做公益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挺好的。人嘛,总要有些追求,有个做好人的愿望,总比有做坏人的愿望好吧。

而对于我自己,还是年轻人嘛,难免会有想要改变世界的梦想。我想,我之所以选择公益,是因为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来拥抱更好的世界。

下面是我刚加入蓝信封时发的一条朋友圈,很庆幸,到现在我依旧记得当年的初心。


然而当我真正走上公益这条路的时候,感觉真的像是给自己挖了个坑。外界的质疑和不理解,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竭尽全力依旧搞砸的挫败感,根本看不清前路的迷茫……还有前面提到的自我满足,这个出发点没什么,但我害怕把公益做成了仅仅只是为了自我满足、自我感动的自嗨。还有,我害怕自己专业素养不够,好心办了坏事……

我把这些迷茫和困惑告诉了蓝信封的创始人小华。他说,去一次项目地吧,也许你的疑问能够得到解决。

于是,我去了项目地,去到了广东河源的两所中学以及部分孩子的家里。那些留守儿童,其实和普通的孩子都一样,和六七年前的我一样,是初一该有的样子。有的活泼、有的内向、有的乖巧、有的叛逆……每个孩子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有这样一个女孩子,个访的时候,她问了我很多关于大学的问题,当我们谈这些的时候,我看见她的眸子是闪着亮光的。

但是在聊到未来打算的时候,她说,想读技校,早点出来打工,不想让父母太辛苦。望着她坚定的眼神,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个访的最后,我提到过两天会去家访,她突然腼腆地笑了笑,问我

“姐姐,你害怕狗吗?”

“恩,有点”我摸摸鼻子。

她突然笑了,笑容就像那个午后的阳光,一下子温暖了我整个人。

“去我家的时候,有一段路上,有几条很凶的大狗。不过,你可以让木头哥哥走在前面。”

一下子很想哭,觉得自己在被她照顾,心里暖暖的同时,还有点说不出的酸楚。



有这样一个男孩子,家访的时候和他聊天,总是问一句答一句,有点内向,有点害羞。

可是当我们家访完,离开的时候。他拿着篮球追了出来,问我们可以不以一起打篮球。

在打球的时候,我没有和他们抢,所以很少碰到球。他很快就注意到了,所以开始很积极去捡球,每次都传给我。

真是个小暖男呀。

前有人问我,你们去项目有什么意义?不是支教,也不能带给孩子们实质性的帮助。那时,我也很迷茫。

可现在我觉得,哪怕只是半个小时的聊天,或是中午一起打会儿篮球,简简单单的陪伴也是有意义的。至少他们笑得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而且通过回访已经通信了一年的孩子,看见了他们好的转变,更加相信和肯定自己行动的意义。

一个在球场上和小伙伴们嬉笑打闹的男孩子,我根本想象不出,一年前的他,没有朋友,自卑孤独的样子。

一个在做活动时不怎么讲话的男孩子,在聊到和自己写信的姐姐时,却能够聊个不停……

我们知道留守儿童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二元经济体系的问题。我们也知道,我们的陪伴终究代替不了父母的陪伴。可是,如果我们不行动,孩子们连我们的陪伴都没有了。而且就算有父母、有朋友,多一个大哥哥大姐姐,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最后,分享蓝信封一直想传递的理念:

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才去行动

而是看到了很多,看不到希望却坚守的行动者

所以选择依然坚守

不冷漠,了解他人,反思生命

起而行之,方乃青年

文 | 十一

图 | 木头

相关阅读:

七年书信,换一个亲人

谢谢你们让我重遇那种明亮


    关注 蓝信封行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