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孩子之间的十二种沟通障碍该怎样解决(龙博专栏第218期)

 

亲子沟通的12大障碍被心理学家称为“十二大沟通障碍”的12项协助方式如下:

1、命令、指示、支配:...



亲子沟通的12大障碍被心理学家称为“十二大沟通障碍”的12项协助方式如下:

1、命令、指示、支配:


许多父母为了快速实现对孩子的管教预期,常以父母的权威去命令孩子行动。“我要你吃你就吃!不要讲条件”、“不许玩游戏”,孩子虽然暂时屈服于父母的威权之下,但是也关闭了沟通之门。常常看到许多父母因孩子很听自己的话而沾沾自喜,父母说一孩子不敢说二,却不知道孩子很可能已悄悄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暗道,躲避父母的威权,乃至于误入歧途,这是值得很多父母警惕的。

造成的后果:

① 伤害孩子自尊,造成孩子自我否定,没有安全感。

② 孩子做的事都是根据父母命令,孩子没有责任感。

③ 造成孩子逆反。

 2、警告、威胁:


“你不听话的话,给我试试看。”“再哭我打你。”这是警告、威胁的语气。以这种强势的手段来管教孩子,就和上一种方式一样,短期或表面上虽然可以看到孩子的服从,却会逐渐失去孩子的心。

造成的后果:

① 孩子失去安全感,胆小、孤僻、没有主见

② 威胁会使孩子学会说谎。

③ 孩子变得顺从、自信心不足。

3、批评、斥责、贴标签:


“你怎么动作那么慢!”“看看你这样子,全身都让我看不顺眼!”“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造成的后果:

① 给孩子负向的心理暗示,久而久之,孩子自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

② 排斥父母,心理上远离父母。

4、讥讽、挖苦、羞辱:

“废物,没用的东西”“我就知道你天生就是笨脑袋,不是读书的料。”或“你真笨”

造成的后果:

① 孩子失去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

② 孩子会有严重自卑感。

③ 孩子会有反击和对抗的情绪。

5、调查、盘问、审问:


“你是不是在学校做了什么坏事?为什么这么晚才放学?”“你出去干嘛?和谁在一起?”“为什么要这么做?”

造成的后果:

① 孩子因担心被批评而学会隐瞒。

② 孩子会焦虑而失去安全感。

③ 孩子在琢磨父母话的意思,学会说谎。

6、训诫、说教、矛盾:

“当一个学生就是要上学,你不知道吗?”“你不应该这样做”“那个小朋友多好,你要向他学习”。还有些父母管教孩子的时候自身态度很矛盾:买电动玩具给孩子,然而如果孩子玩却又骂他。

造成的后果:

① 让孩子无所适从。

② 让孩子产生过大压力。

③ 导致孩子退缩疏远或反抗。

7、建议、答案:


“儿子,我建议你告诉老师。”“你应该……”直接为孩子提供解决方案。

造成的后果:

① 暗示孩子自己没有能力处理。

② 是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失去主动思考能力。

③ 有的孩子会逆反,你要我这么做我偏不这么做。

8、争论、说服:


“我不同意你的这个想法,因为……”“老师说,你应该….”“某某某曾说过…”亲子各执己见,相互辩论。

造成的后果:

① 造成对抗的情绪,孩子反不听父母话。

② 孩子觉得得不到父母认同,失去自信。

9、分析、诊断:


“一定是你犯错误了,老师才罚你”“你做不完,是因为你不会”“张老师不喜欢你。”刻意给孩子的行为下定义、分析原因、做归类。

造成的后果:

①  孩子会有挫折感

②  孩子因为担心而不愿意沟通。

10、退缩、逃避、转移


“不要去想这件事了,说点开心的事吧。”“别气了,我们出去玩吧。”

造成的结果:

① 让孩子感觉父母不重视自己的烦恼。

② 给孩子心理暗示,逃避困难。

③ 孩子再遇到困难就不想和父母说了。

11、同情、安慰:


“事情过去了,没事了,啊!”“就这一回,很快的,别伤心了”父母不关注事情,只是试图让孩子平静。

造成的后果:

① 孩子觉得父母不是真的了解自己。

② 孩子觉得父母并不是真正关心自己,从而产生对抗意识。

③ 孩子会认为父母看到自己有情绪就不是好样的。

12、赞美、赞同:


看到这个标题很惊讶吧?不是赏识教育吗?不是不要吝啬赞美吗?是的,孩子没有困扰时,你尽管赞美。

但是当孩子“拥有问题”时,赞美语言会让孩子感觉父母别有用心。比如:当孩子遇到一件困难的事,很困扰,你说:“孩子你很棒的,你不会让妈妈失望的”,这和孩子通过努力已经达成一目标,妈妈说:“孩子,你真棒”。感觉一样吗?你体会一下。

造成的后果:

① 暗示父母有很高的要求,孩子必须达到父母的要求。

② 父母的赞美不是真心的,是有目的的。

③ 孩子的困扰并未解除,孩子会越来越焦虑。

下面是为家长们,消除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障碍提出的具体做法。

 1.让孩子多说话,多互动。

家长们大多数都是喜欢说而不喜欢听,在家里,往往也是家长一个人在那里唠唠叨叨,而孩子则被要求“要听话”,家长只让自己说话而不让孩子说,不愿意倾听孩子的声音,这是导致双方出现沟通障碍的重要原因。

家长应该做孩子最忠实的聆听者,随时聆听孩子的声音,即使孩子说的有些话欠妥当,甚至是错误的,家长也不要贸然否定或打压,而是要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在必要时还可以向孩子提问,虚心向孩子求教,对孩子谈话中流露出的困惑,也要予以及时的启发。

中国人信奉“食不言、寝不语”,所以不少家长往往对孩子在吃饭时大声说话持反对意见,实际上,对于平时忙于工作和学习的家长与孩子而言,晚上共同的进餐时间往往是加强彼此沟通的良好时机,家长在进餐时与孩子无拘无束地谈话,不仅能活跃家庭气氛,融洽亲子关系,还有助于家长更好地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

 2.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

不少家长对孩子总是问“为什么”非常反感,其实这是孩子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谈话的表现。孩子喜欢问“为什么”有助于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当孩子表现出这种情绪和倾向时,家长们应该多加鼓励,尤其是处于学前期的孩子,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经常会对家长问这问那,作为家长,应该保护孩子的这种好奇心,鼓励他们多问问题,而不要对他们的问题敷衍了事。对于一些看起来较幼稚的问题,家长也千万不能因此而嘲笑孩子。

  3.适当地赞扬孩子

在与孩子的交谈中,家长对于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幽默或奇思妙想,要给予及时的赞叹、表扬。来自家长的称赞不仅能让孩子更开心,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使孩子更愿意与孩子交流,并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潜质。

家长如果经常责备、呵斥孩子,不仅会令他在家长面前噤若寒蝉,不敢放胆说话,还会不断弱化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总之,在平时与孩子互动交流中,家长不要忽视孩子任何一个小小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如果这一小步家长不能发现,就有可能阻止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


    关注 龙博专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