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 对音乐的四重热爱 —— “弦乐四重奏”组合专访

 

四重乐音流动,四颗心灵共鸣。...



弦乐四重奏:

获2015-16学年度北京大学“创新奖”,中国青少年音乐比赛北京赛区室内乐组非专业组一等奖(晋级全国总决赛)。在比赛上,他们精彩演绎了极富挑战性的两首四重奏乐曲——德沃夏克的美国第一乐章和海顿的皇帝第一乐章,并获得一致好评。

组合成员:

黄紫东,第一提琴手,城市与环境学院14级本科生。

孟令宜,第二提琴手,经济学院保险系13级本科生。

华宁婧,中提琴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3级本科生。

曾薇,大提琴手,历史学系15级本科生。

四重乐音流动,四颗心灵共鸣。赛场上的默契,赛场下的友谊。“弦乐四重奏”这个团队不仅凭借出色的技巧和默契斩获赛事一等奖,更得到了北京大学“创新奖”的青睐。不久前,我们有幸来到新太阳学生活动中心排练室采访了“弦乐四重奏”的四位成员,听他们向我们讲述那些动人音乐背后的故事。
由组合,到团队
“其实这次活动的发起人是中提琴。”黄紫东笑着告诉我们。

在采访的全程中我们多次听到他们用乐器来称呼对方。这也许已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他们由于音乐而聚在一起,也以各自演奏的乐器在这个团队中发声,似乎在这个团队中,乐器早已与他们融为一体,而他们本人也如乐声般和谐地彼此呼应。

四位成员都隶属校交响乐团,这也是他们最初相识的地方。而“弦乐四重奏”最初的成立,是缘于乐团微信群中,主管老师发送的一条比赛信息。于是,在中提琴手华宁婧的发起下,他们组队报名了比赛。

一开始,这个临时组合的磨合过程并不顺利。“我们也不太会互相听,都是各拉各的”。提起磨合,他们十分感激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的杨戈芳老师。杨老师是一位专业的小提琴家,对四重奏的排练十分有经验,弦乐四重奏的成员们在她那里受益匪浅。“她给了我们很多新的概念,方法,就是要‘听’,不是简单地对着谱子拉 。要像齿轮那样咬合在一起。”在练习与学习中,他们对彼此的了解也逐渐加深。在被问到“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的队友”这个问题时,他们给出了惊人一致的答案:“靠谱吧。”“确实是靠谱。”“团队。但是团队中还是要靠谱。”

我们好奇地追问原因,得到了这样的回答:“因为你要促成这个比赛,需要大家一起排练,即使你基础特别好,如果你不靠谱,这个团队也是没法建立起来的。”“提升一下的话,就是说靠谱其实是一种团队的合作意识。虽然各自的技术上会有优劣,但是还是需要配合,才能把优势扩大到最大化。”

靠谱——这个评价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而一个能以”靠谱“评价彼此的团队,也必然是一支经历了重重考验的团队,在考验中,他们树立了对彼此的赞赏和信任,愈趋默契。
获奖是一个惊吓
“一直都挺困难的。”在谈到排练过程时,他们感叹地说。

困难来自各个方面。首先,他们来自不同的院系,有着不同的课程安排。协调排练时间成了最大的难题。因此,直到比赛之前,他们也没能好好地排练上几次。另外,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演奏的状态也很难保持。“如果你们有过演奏乐器的经历就会知道,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是需要很多练习的。”孟令怡说。黄紫东也回道:“这一次排练得挺热乎的,结果下一次来,又像完全没排练过一样。这还是挺让人沮丧。”

尽管困难重重,他们还是认真地对待比赛,努力领悟四重奏的感觉,并精心选择了有一定难度的海顿和德沃夏克的乐曲。“获奖是一种惊吓”,比赛之前大家都很紧张,还去查了其他参赛队的资料,了解对手的实力。比赛时他们抽到了小组第一名上场,但是没有想到这个“被诅咒”的位次仍然为他们带来了小组一等奖的成绩。

“比赛之前大家也并没有觉得一定会得什么奖,就觉得大家因为四重奏在一起了,而且共同都有提高,对四重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样就已经很足够了。”华宁婧如是说。
对音乐的四重热爱


“音乐是生活的一部分。”华宁婧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习惯——当被问到对音乐的看法时,四位成员再次默契异常地给出这个答案。

在不同的学院,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习惯是他们坚持音乐的最大动力;从小学习乐器,音乐对于他们来说,也早已如同习惯一样自然而不可或缺。

音乐的无穷魅力同时给了他们对于各自专业的启示。 孟令怡说:“我在经济学院学习的同时修艺术学的双学位。经济学和艺术学真的是两个挺极端的东西,上两个学院的课就有一种被分裂的感觉。经济学是尽最大化的努力,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的这么一个过程,非常理性……但是音乐完全是另外一种概念,需要很多的个人情感,没有那么务实。所以音乐带给我的感受就是不要那么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有时,音乐又与他们的专业奇妙地交融。来自城市与环境学院的黄紫东说:“我学的这个规划专业比较特殊,俗称文理工交叉学科,有理性有感性。它的基础是工科,需要很科学很严谨地去思考,而设计又变成比较感性的东西,这个时候音乐的帮助比较大。在严谨之外怎么样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设计一个空间怎么让它给人以节奏感,韵律感……其实这个跟音乐非常像,越学到后面越察觉到我的专业和音乐的奇妙的关系。有种一种说法就是‘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规划就是把好多流动的音乐放在一个区域里面,大概就跟作曲很像的。”

他们的一举手一投足、每一次对答,都饱含着对音乐的热爱与领悟。四重奏的默契中,对音乐的热爱也在彼此呼应。这些在音乐之下的流淌故事和情感,与音乐本身一样动人。

记者 | 崔铭航  朱也

编辑 | 曾骎袁由


    关注 北大艺术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