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辉品读】浅谈元代著名散曲家冯子振《鹦鹉曲》的艺术特色

 

曹辉,女,70年代生人,汉族。出版散文集《哪堪清秋》《荆钗》《卷葹》,诗词集《清秋诗词集》《以梦出尘集》。...




评者简介

        曹辉,女,70年代生人,汉族。出版散文集《哪堪清秋》《荆钗》《卷葹》,诗词集《清秋诗词集》《以梦出尘集》。




        浅谈元代著名散曲家冯子振《鹦鹉曲》的艺术特色
曹辉
冯子振是他那个时代的牛人一枚,为人博闻强记而才气横溢;文思敏捷,下笔万言,倚马可待;以文章称雄天下。他是元代散曲名家,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县人。47岁小有功名,时人谓"大器晚成"。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一生著述颇丰,存世很少,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鹦鹉曲》最著。本文就从冯子振《鹦鹉曲》的写作背景、速成勾勒、语言特色、巧押险韵、内容贴近生活四个方面论述其瑰丽特色,如有不当,还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一、海粟写作背景
《鹦鹉曲》成为冯子振文学生涯的一张重牌,相当于他的主打作品,这是有历史成因的,并非空穴来风。也不需老天赐个理由,文曲星冯子振就披甲天下,名扬四海,其捷才确实是他人望其项背而不及的。

元朝给曲的辉煌创造了恢宏的空间。每个时代的文学体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有时代的烙印渗透其间。这是种相遇成越的文学规则。冯子振的鹦鹉曲,便是适应时代而生的产物。时势造英雄,这元散曲的“英雄”显然非冯子振莫属,他是他那个时代的文学大咖,才华横溢。海粟今存散曲小令共四十四首,其中四十二首均为《鹦鹉曲》。史载成因如下。大德六年冬,冯子振留寓京城,听歌女白贲演唱鹦鹉曲,这曲子押的险韵,所以没有人和韵作新词。朋友向冯子振索取唱和,冯子振当时兴起,按原韵和作三十八首,流传至今,甚为有名,成为曲中“最上品”,明代的宋景濂称冯子振的词"横厉奋发","真一世之雄"。贯云石称其词“豪辣灏烂,不断古今”。冯子振退隐后,贯云石曾写有《寄海粟》,以三国时的陈登喻之,可见冯子振的为人与个性。

鹦鹉曲原名“黑漆弩”,因白贲所作的起句是“侬家鹦鹉洲边住”故改名“鹦鹉曲”。还原冯才子当时写作场景:序云,白无咎有鹦鹉曲云,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认字渔父。浪花中一叶扁舟,睡江南烟雨。觉来时满眼青山,抖擞绿蓑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余壬寅岁,留上京,有北京伶妇御园秀之属,相从风雪中,恨此曲无续之者。且谓前后多亲炙士大夫,拘於韵度,如第一个父字,便难下语,又甚也有安排我处,甚字必须去声字,我字必须上声这,音律始谐,不然不可歌,此一节又难下语。诸公举酒,索余和之,以汴吴上都天京风景试续之山亭逸兴……此时遥想彼刻情景,岂是一个“牛”字了得?

时七百载,没想到,冯子振的鹦鹉曲日久弥香,始终被世人眷顾青睐。这可能是冯子振自己都不会想到的吧。而艺术的生命力之旺盛持久,才是它得以流传不息的原动力。

二、捷思速成勾勒
有人为文,得千思百改,属于一点点熬出来的,也不一定就是佳酿,冯子振不然,他有才啊,下笔成文,思如泉涌。所以,《元史·儒学传》谓:“天台陈孚其为诗文大抵任意即成,不事雕凿。攸州冯子振其豪俊与孚略同,而孚极敬畏之,自以为不可及。子振于天下书无所不记;当其为文也,酒酣耳热,命侍史二三人润笔以俟,子振据案疾书,随纸数多寡顷刻辄尽。”

其实,历史上捷才而就的名家,不只冯子振,还有他之前的王勃。唐代王勃的骈文名篇《滕王阁序》,作者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历来被奉为写景的精妙之句,广为传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

冯子振著有《海粟诗集》,收所作散曲甚多,以《鹦鹉曲》为著名,其作才思奔放,笔气淋漓,这是他的长处,也是他的本事,令后人折服钦佩。但时代对其速成,持两种态度,一种推崇,因为诗文乃发心声,当然愈率性愈自然为本。但还有一种杂音,以为推敲修改后的完美,方是上乘。这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更倾向于他率性而成的天然佳作,暇不掩瑜,更能见文曲八斗之才。不事雕斫,并不是锤炼功夫不足,而是接近自然的一种率真。试问,每一朵花开的时候,都会考虑怎么开漂亮抑或开在哪里合适吗?愈是纯出天然,愈是珍贵。修饰太着痕迹,失去了自然美,本身就是对美好事物的亵渎。因此,《元史•儒学传》称冯子振诗词“律之法度,未免乖刺,人亦以此少之”,个见觉着有失公允。
三、走心语言特色
对于散曲这种体裁的用语,向来以“俗”为本。诗庄词媚曲俗,说的正是这个理儿。冯子振的“鹦鹉曲”,用语不但通俗易懂,而且能将雅藏于俗内,有口语入曲的融洽,更有贴近生活的原滋原味。例如冯子振的《鹦鹉曲》第29首《感事》云:“江湖难比山林住,种果父胜刺(划)船父。看春花又看秋花,不管颠风狂雨。尽人间白浪滔天,我自醉歌眠去。到中流手脚忙时,则靠着柴扉深处。”通篇无一个生僻字,虽险韵读来却自然得很,就像唠家常似的。这种整体的和谐,彰显出冯子振的语言文字功夫和驾驭诗词格律的水准之高。他通过将农夫与船父对比的艺术手法,意在歌颂农夫的生活,肯定自己的生活情趣。

再如冯子振鹦鹉曲中的“愚翁放浪”:东家西舍随缘住。是个忒老实愚父。赏花时暖薄寒轻,彻夜无风无雨。占长红小白园亭,烂醉不教人去。笑长安利锁名缰,定没个身心稳处。语言幽默中不失现实性,似以文字而成的生活白描,读来畅快得很。

四、技法巧押险韵
关于险韵,向来诗家有两种看法,其中避险韵为普遍看法。所谓险韵,就是指韵字生僻难押的诗韵。《镜花缘》中有:及至轮到妹子,又是险韵,想了许多句子,再也压不稳。宋朝的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余六人懽然相得,羣居终日,长篇险韵,众製交作。” 清朝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以第二人作《西厢》,即不敢用此险韵矣。” 可见,险韵用的相对不多。但冯子振偏偏喜欢挑战险韵,而且运用自如,这令后世颇讶其才。原因不外,冯子振对诗词的运用能做到烂熟于心。才美自溢,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冯子振的这组“鹦鹉曲”用的正是险韵,却浑然天成,无斧凿之痕。这是高手的功力和修为所致的“艺术美”。海粟这组鹦鹉曲全押的同一组险韵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韵脚亦不换,合依韵为之:住、父、雨、去、处,每个字都像一种挑战,五个韵脚,如同冯子振从容过五关,整体的气势不经意间如排兵而阵样传递出气势和威严,说直白些,腹有诗书气自华,学富五车的冯子振有充分驾驭所有文字的整合能力,因此下笔千言,一挥而就。
五、内容贴近生活
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宗旨。这也是党在十八大会议上对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种态度。跨越时空的契合,是种历史的默契,冯子振的散曲达到了这种思想创作的高度,自然与他来源于生活的敏锐视觉和内心有关。生活本真的渗透,通过曲的形式表现出来,别有滋味。

还依前面冯子振的鹦鹉曲“感事”来言:“江湖难比山林住,种果父胜刺(划)船父。看春花又看秋花,不管颠风狂雨。尽人间白浪滔天,我自醉歌眠去。到中流手脚忙时,则靠着柴扉深处。”没有任何悬念,就是描写日常生活的内容,他通过将农夫与船父对比的艺术手法,意在歌颂农夫的生活,肯定自己的生活情趣。这里面的成功在于,完成了小我向大我的过渡。从一个生活的片面,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某个阶层不为外物所役的平和心态。

而冯子振的鹦鹉曲“农夫渴雨”: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这种如白描般摹写生活逼真画面的用语,不但形象,而且生动,把农民期待下雨的情景刻画得栩栩如生,读曲如见渴雨场面。这是冯子振在曲上的最大成功。

清黄文介曾断言:“湘人作文,能传数百载者,在宋为王公南强(王容),在元为冯公海粟。然南强著述不多,观其后属亦迄无可稽。论者惜之。至海粟公以集贤院学士与赵王孙辈文彩风流,掩映一时,清词丽制,层见叠出。”当代有人曾专门研究过冯子振的散曲成就,从另一角度阐述其散曲有  以大为美的审美要求、以叹世归隐为轴心的创作内容、以豪辣为标志的艺术风格、以痛快淋漓为特色的艺术语言特点,研究的路子虽不同,但殊途同归,最终都落在冯子振鹦鹉曲的成就上。



综上,散曲是元代文学的主体,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唐诗、宋词之后的又一座高峰。在名家辈出的元代曲坛,为湘人赢得极大荣誉的是号称“一世之雄”的著名作家冯子振。关于冯子振的《鹦鹉曲》,暂且小结于此。“气陵百辟星辰动,赋就三都造化闲。”其胸襟以其可见。前人的好,我们尽力尽心学习,然后力求抵达并超载,这才是做学问的人应持的态度。



参看:

【曹辉品读】赏析刘能英《北漂歌》


【曹辉品读】赏析张小红词《临江仙·盼归》


【当代词家】曹辉·梅遣暗香来,虚掷光阴远


【当代词家】曹辉·命运轻翻故事,春风略述情怀


【当代词人】曹辉·最是相思无寄处,蓦然回首暗伤神

【诗词人物】曹辉·云烟顺带轮回笔,写下悲欢却忘因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关注 云帆诗友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