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中,把心的觉知力落放在当下

 

在教育中,当心的觉知力,落后于事物变化的速度,父母和孩子都会产生烦恼,感到压力。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每时...



在教育中,当心的觉知力,落后于事物变化的速度,父母和孩子都会产生烦恼,感到压力。

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没有经过训练,父母心的觉知力就会落后粗糙,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当下,却总是用昨天的感受对待今天的孩子,用今天的感受担忧孩子的明天。于是烦恼和压力就产生了。

我经常听到父母训斥孩子:看看你这个样子,老师天天告状,我看你这辈子不会有什么出息了。

在这句训斥里,充满了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孩子做了错事,老师不满意)的愤懑,也充满了对未知事情的沮丧和恐惧(这辈子不会有什么出息了。)

当一个爸爸或者妈妈这样训斥孩子的时候,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

家长方面:无望,失落,没面子,对未来不抱希望,心情沮丧,心烦。

孩子方面:不被接纳,感受不到力量和温暖,看不到希望,自暴自弃。

无论是家长和孩子,在这种状况下,都很烦恼,感受到了压力,无益于事情向好的方向转化。

如果把心调整到当下,就会感受到孩子的难过,孩子的悔过以及孩子想要求上进的心。那么父母的语言自然会调整为:你现在心里是不是很难受?你内心一定不想把事情做成这样子对吧?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办?下次怎样可以避免再犯这样的错误?等等。听到这样的话,孩子的感受会是什么呢?爸爸妈妈理解我的内心,我现在的心理感受就像爸妈所说的,我下次绝对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了。我以后一定会努力的。

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感受到情感的流动和相互的反馈,感受到温暖、爱和力量。

当把我们的心,调整到当下状态的时候,孩子犯了错误,我们也能慢慢就找到谈话的规律,那就是:(1)先说事实 (2)再说感受(3)再提希望和要求(4)然后再展现好的结果。

而不是气急败坏地冒出一连串质问,不负责任地对未来做出消极预期。



丽丽是一个8岁孩子的妈妈。以下是她用以上的方法和规律引导和处理她8岁的儿子在学校打架的经过,堪为典范,值得大家学习。

8岁的儿子在学校打架,丽丽从老师的电话里得知儿子推了同学一把,导致对方磕掉了一颗门牙。当她赶到学校,被打的孩子已经到医院处理。儿子以为会被妈妈责骂,没想到妈妈的举动让孩子出乎意料。以下是母子对话.

妈妈:发生什么事情了?

儿子:……

妈妈:“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儿子:“我很生气,但也很后悔。”

妈妈:“为什么?”

儿子:“他没征求我的同意,偷偷拿了我做了两天的小手工,胶水不牢,我担心被弄坏让他还给我,但是他没还,我生气地推了他一把,所以他摔倒了,我没想到那么严重。”

妈妈:“那你打算怎么办?”

儿子想了想:“我想跟他道歉,但还要告诉他,让他下次不能这样做。”

妈妈:“你将如何处理你犯下的错误?”

儿子:“他的牙齿没了应该很丑,给他赔偿一颗牙。”

妈妈:“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做?”

儿子:“我会好好跟他说,绝不采取暴力。”

最终,两母子达成协议:同学门牙修补的费用由孩子写欠条,妈妈先垫着,让孩子慢慢从每周的零花钱每次扣5块钱偿还,一直到还清为止。

在妈妈的陪同下,孩子到了同学家里。开门的是同学的奶奶,生气的老人还要把他们赶走,儿子有点退缩,但在妈妈的目光下,孩子挺直了胸脯,说“奶奶对不起,我推了XX是我的错,我现在来认错,还要跟XX说几句话。”

进了屋,在几个大人的众目睽睽下,孩子鼓起勇气说:”XX,我推了你一把,让你没了一颗牙,是我不对,这牙齿的修补费用我将偿还;但是你不该没经过同意,就把我做了一天一夜的手工拿去玩,胶水粘不牢容易坏;另外,我已经叫你还给我,但是你没还,所以我才推了你一把。请下次拿我的东西先问一下我!"

受伤的孩子听完后也不好意思了:“其实我也有错,我下次再也不这样了。”

从同学的家里出来,儿子腰板挺得直直的,不仅因为他得到了同学的原谅和同学父母的理解,而且还为自己能将事情处理好而自豪。

孩子犯了错,以其责骂批评却屡屡被孩子当耳边风,不如通过引导让孩子自己说、自己意识到错误、自己想出应对的方法来得更有效果。丽丽的这种做法, 就是把心调整到当下,接受现实,不抱怨、不埋怨,积极理解孩子, 启发孩子,就事论事、想办法解决问题处理问题, 孩子不仅感动于妈妈没批评,而且还能让孩子养成自己处理事情的习惯,效果比批评责骂好百倍。而且有时候孩子犯错打架可能是无意的或者是被逼的,如果大人盲目批评责骂,不仅会让孩子因为父母不理解而伤心,而且还会让孩子由于委屈不能承认错误。

@本刊第59期。


    关注 李望舒心灵花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