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岩松造了个剧院,被评为世界最美建筑,悉尼歌剧院可以"闪开"了...

 

外国人总觉得,x0a中国人是做不出这样的建筑的。...





外国人总觉得,

中国人是做不出这样的建筑的。

哈尔滨大剧院,

自2010年至去年10月建成,

历时6年,

以高颜值、高难度征服了世界,

成为哈尔滨的地标性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

哈尔滨大剧院是中国设计、中国建造,

所有参与单位都来自中国--100%国货。



2016年2月,

哈尔滨大剧院被建筑新闻公司Arch Daily评选为2016年世界最美建筑。



美国媒体CNN也发文关注,

“超越悉尼,哈尔滨大剧院是一件艺术品”,

甚至开玩笑说,

悉尼歌剧院可以“闪开”了...

还专门拍了视频,

说它是一座“改变哈尔滨未来”的建筑...


坐落于松花江北岸江畔,

周围的湿地自然风光、

北国冰封的地貌特征是设计灵感。

建筑外立面采用白色铝质板,

包裹在与周边自然景观协调的建筑形体上,

远远望去,

张力十足的曲线结构看上去像极了雪峰,

似是要与这北国风光默契呼应。





白色铝板细节,铝板上凸起的小包,给了金属建筑一点呼吸的感觉

整个剧院总建筑面积达 7.9 万平方米,

由包含 1600 座的大剧场及 400 座的小剧场组成。



一大一小两个音乐厅和一个公共空间



3万多块装饰板的形状和尺寸无一相同,每一块金属板都要进行三维定模,加工完成后再严格按编号一块一块安装



主立面天窗

整体建筑不仅要在外形上贴合周边城市景观,

更是希望能最大限度地与这座城市接触,

成为一处人们愿意来此休闲玩乐的公共空间。



它在设计路径上允许市民能够从四面八方自由抵达,

在这里休憩或是运动,

而不仅仅是来这里看一场话剧或是听一场音乐会。
除了广场休闲空间之外,

市民能通过大剧院外立面上的通道,

在建筑上进行攀爬,

仿若登上雪峰,

抵达顶部的露天剧场和观景平台,

一览哈尔滨城市远景。





屋顶平台



它的设计师马岩松表示:“我们希望作为城市文化中心的哈尔滨大剧院,在拥有巨大表演艺术空场地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同时,也成为一处人文,艺术,自然相互融合的大地景观。”



马岩松曾为《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

设计了芝加哥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

大剧院的方案与它颇有几分相似。



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山峦起伏的样子、白色的外立面、柔和的外部曲线......



来到哈尔滨大剧院内部,

大堂顶部巨大的天窗成为焦点,

阳光通过天窗上金字塔般的结晶幕墙单元倾泻而入,

洒满整个大堂。



考虑到剧院本身所需要的声学效果,

马岩松团队选择了质感温暖的水曲柳木材,

做成环绕大剧场室内外的曲面墙体,

兼顾美观与功能。



20多万根水曲柳木条,总长度达到190公里,全部都是工人现场一根根手工黏贴、打磨、油漆.



大剧院主舞台



大剧院座位区,像是一个流动的音乐管道,马岩松说,更像是山洞.





三层楼的区域像水晶一样璀璨,这里用了5万多块亚克力。

值得一提的是,

在小剧场的舞台后方,

是一片巨大的隔音玻璃幕墙,

使其能够以自然为背景,

成为室外环境延伸的一部分。





小剧场



小剧场大厅


本周推荐阅读
一座明代园林的深趣
冬有雾凇,惊艳了众生
开家认真的包子店,于是一路开到了美国哈佛门口
一间房到一个村,行走在乡愁之路上的世博大师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图片来源网络,转载请注明

本期编辑:张八一


    关注 建筑的风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