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鉴赏】一年打磨一精品 一生做好一件事

 

片片雪花在天空飞舞,一名古代的花季少女披着裘袍独自踏雪寻春。她似乎在想着心事,走得小心翼翼,地上的积雪却总...





片片雪花在天空飞舞,一名古代的花季少女披着裘袍独自踏雪寻春。她似乎在想着心事,走得小心翼翼,地上的积雪却总想打乱她优雅的脚步。她伸出脚小心翼翼地试探,上身依然保持着优雅舒缓的姿态……也许你难以想象,这动人的一幕竟出现在木雕上。



这件木雕作品叫《踏雪》,创作者是今年74岁的潘发清。他已经与木头打了一个甲子的交道,从初入雕刻工坊的懵懂少年,成长为获得多项殊荣的木雕大师。

潘发清脸庞方正,讲话时神情认真,像教师,可业内人士却叫他“仕女清”。这是因为他擅长仕女雕刻,踏雪、飞天、反弹琵琶……一个个栩栩如生、风情万种的女性形象在他的妙手下从生硬的木头里浮现出来。


15岁起刻苦学艺终成“象园派”传承人

晋安区鼓山镇是著名的工艺雕刻之乡,鼓山镇浦东村是潘发清出生、成长的地方。鼓山脚下有不少雕刻作坊,雕刻师傅们总是坐在那里一丝不苟地加工木雕作品。“我放学途中看到师傅们熟练地敲坯、凿坯、雕坯,看着一块块死气沉沉的木头变得活灵活现,觉得很神奇。”潘发清说。

1957年7月,15岁的潘发清小学毕业,因家里经济困难,经人介绍去鼓山镇凤坂村一名木雕师傅家当学徒,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木雕生涯。

当时潘发清主要做的是木雕工序中的修光,就是运用薄刀法精雕细刻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垢,让作品表面更加细致完美。这是雕刻过程的最后一道精加工步骤,也是为作品注入灵魂的关键步骤。

对于木雕充满兴趣的潘发清每日早出晚归,去师傅家认真学艺,很快就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师兄、师弟们修过光的作品,师傅总会让他再把一下关。

1958年7月,福州市鼓山雕刻厂成立,潘发清从木雕作坊进入工厂,勤奋地向老师傅学习各种基本雕刻技法。他在鼓山附近的河边砍下树木,带回家自己学着打坯。后来,他将自己“无师自通”的作品拿给雕刻厂领导看,得到领导的认可。

福州木雕有象园、大坂、雁塔三个各具风格的技艺流派,象园是福州传统木雕的发祥地,象园木雕讲究“天工”和“人工”的融合,2008年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潘发清曾拜福州圆雕人物的大师阮宝光为师,学习象园木雕,2014年成为“象园派”传承人。


两次进修助他打开新思路

1961年,潘发清被雕刻厂选派参加第三期全省雕塑进修班。在半年的时间里,他系统学习了理论知识,掌握了先进的创作方法,眼界开阔了,创作题材也大大拓展了。进修后,他回到雕刻厂,负责龙眼木雕、黄杨木雕等的创新设计工作。

1964年,潘发清再度被雕刻厂选派参加第四期全省雕塑进修班,系统学习了西方雕塑人体结构、形体塑造知识、木雕创作理论。新的知识打开了新的艺术视野,带来了更旺盛的工作热情。

《反弹琵琶》
从此,潘发清更加努力地钻研木雕技艺,不断有优秀的木雕作品问世。1973年福建省电影公司和香港长城电影公司合拍了专题片《武夷风光》,里面有一位“舞动着红绸的少女”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大家纷纷问:“如此惟妙惟肖,这是谁雕刻的?”其实,这正是潘发清创作的创新题材木雕作品《红绸舞》。

1978年,潘发清创作的《盼统一》《关汉卿》《红绸舞》三件作品一起被选送到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参展。“当时能被选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评奖是十分光荣的事情。”潘发清说。


用一年时间雕刻一件作品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潘发清的“伊人”在木雕里。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把仕女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题材,包括真实的历史女性人物、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神话传说中的女性人物。“当时仕女雕刻在整个行业很薄弱,而且我认为仕女本身很优美,极具欣赏价值,所以后来我专业雕仕女了。”潘发清说。

在长期的仕女雕刻实践中,潘发清十分注重展现作品的材质美、技艺美,表现女性的容貌美和形体美,十分讲究人物的神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特色,雕制了许多风格各异的仕女作品。

前几年,潘发清在闽侯上街购得一块长近3米、宽约1米的崖柏木。他常常坐在工作台前与这块木头相对,细细打量它的皮色、纹理。潘发清说,构思阶段耗费的时间和心血远远超过雕刻阶段,“我从来没有雕过这么大件的作品,当时徒弟担心我失败,我说试试看吧”。

潘发清沿着木头的天然形状思考,猛然间,一次敦煌之旅的记忆涌上心头,敦煌的飞天艺术启发了他。“对!这块半月形崖柏木正适合雕刻仙女的群体形象。”潘发清有了思路。数易其稿后,他开始了雕刻。

为了展现仙女翩翩起舞的飘逸感,潘发清采用了浮雕技法。九位仙女带着飞天一般的神韵在天宫中欢畅地歌舞,每位仙女的面容和姿态都各具特色,周围牡丹花、凤凰、祥云等景物构成了美妙的天宫景致。潘发清手里的雕刻刀就像神奇的画笔,在木头上营造了一个动感而美好的神话世界。这件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九仙乐舞》是潘发清最大的木雕作品,获得了多项大奖。
为福州木雕传承年逾古稀仍奔走

用一年的时间雕刻一件作品,在潘发清的木雕生涯中不止这一次,而用一个甲子的时间从事木雕事业更是他不变的坚持。“我这个人做事情很认真、专心。一个人如果今天不认真、明天不认真,那么一辈子都做不成事情。”他认真地说。

1996年,潘发清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2002年获省政府授予的“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国家高级技师,2012年获“中国木雕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虽然已年逾古稀,可是潘发清的精神依然矍铄,仍然在为福州木雕的传承而奔走。他把自己的工作室迁到了闽侯上街根雕产业创意园,不仅自己创新木雕技艺,还对十几名木雕技术骨干进行传、帮、带,“希望能为福州历史悠久的木雕技艺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更多红木行情信息,请点击“业务办理—在线客服”按下图,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北文山西红木平台》更多交易信息


    关注 北交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