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海淀的那些奇葩地名

 

来源:@北京人北京事《海淀杂谈》投稿邮箱:haidianzatan@126.com《海淀杂谈》...





在海淀区近430.77平方千米面积大的土地上,分布着22个街道,7个镇。有多少故事曾经在海淀区发生过啊!那些奇怪的街道名称让人浮想联翩,为什么海淀区的街道会如吸引人?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有趣的海淀区地名。

带数字的地名

  一棵松:因此地有一颗古松(据传树龄已过千年,后因雷电劈死后除去)得名。

二龙闸:因昆明湖东堤二龙闸而得名。



二间房:据传,旧时出了小西门有两条官道,往西北方向的一条是通向大钟寺,沿该路行至一里为一间房,二里为二间房。

二里庄:有两种说法:一是,从德胜门到清河,每隔二里就有一个村庄。另一种说法是,古时有两个太监死后葬在这里,并在该地建庙,叫二老公庙。人们渐渐称这里的村庄为“二老庄”,后谐音为“二里庄”。

三才堂:该地原为清朝齐、王、杨三家财主的居住地,各家自成院落,共用一座庙堂,故称“三才堂”。



三虎桥:在白石桥附近,原来有一座石桥,史料记载该桥曾叫“神虎桥”,有4狮虎。据传明代万历年间,一虎夜逸,遂名三虎桥。



三义庙:因附近有一座三义庙而得名。该庙于1967年被拆除,地名沿用至今。

四王府:原是明代皇室婴幼儿夭折埋葬处,被称为“死王府”。后回避“死”字谐音成为今名。



五路居:原是半壁店至徐庄,八里庄至郑王坟两条路的交叉口,还有条路向南通往恩济庄。路口有个茶馆,被称为“五路聚”,谐音成为“五路居”。



六道口:六道口位于三条道路(一条从西直门至清河,一条从双泉堡至八家,一条从北沙滩至后八家)的交汇处,有六个道口,因此得名。

六间房:据传,清代此地仅有六间住房,居民均靠打渔为生,故得此名。

十王坟:此地曾是康熙第十子胤祹的坟地,故得此名。



带颜色的地名

   黄亭子:黄亭子的西边是元大都西部土城遗址,其上有蓟门烟树碑,为燕京八景之一。蓟门烟树碑为乾隆皇帝所立,原有亭子,四角包砖,外壁涂朱,顶覆黄色琉璃瓦,俗称“黄亭子”。后来,变为地名流传下来。

蓝靛厂:曾是明代生产染布蓝靛的厂址,故而得名。



蓝旗营:原为清朝圆明园护军蓝旗营地,故称“蓝旗营”。1911年后,旗人逐渐搬离。



厢白旗:原是清代健锐营左翼镶白旗营地,后渐成民居,“镶白旗”演变为地名,再谐音成为今名。

厢红旗:此地原是圆明园护军八旗之一厢红旗驻地,因此得名。



正蓝旗:曾是清代健锐营左翼正蓝旗营地,故而得名。



[b]带动植物的地名[/b]

   北蜂窝:据传,该地养蜂人居多,称为“蜂窝子”。清末,京汉铁路从此穿过,铁路以北就称为“北蜂窝”。

大柳树:据传,清末时,慈禧太后路过此地,路旁一棵柳树繁茂的枝叶挂住了轿帘,慈禧随口称赞“好大的一棵柳树”,因而得名。



芙蓉里:该地曾是海淀乡的水田,种有莲藕,其花称“芙蓉”,故建区后以此命名。

槐树居:据传,在徐家花园东门外有4棵大槐树。上世纪30年代,树径已达3~4米。因此,地名与这4棵古槐有关。

牡丹园:该地原是一片菜地,西邻北京电视机厂,该厂生产牡丹牌电视机,为照顾本地厂家的发展而命名为“牡丹园”。

柳林馆:十世纪初,辽圣宗时期,肖太后运粮河流经此地,曾下旨广植柳林。到了清朝,林中设一茶馆,字号“柳林馆”,供郊游之人乘凉饮茶,逐渐形成地名。

羊坊店:金代女真族拥有中都,每日都要消费大量的羊。因此,在城北墙外形成交易羊的场所。到了清朝,仍建有一座赶羊赴市夜宿的客店,人称“羊坊店”,沿用至今。



稻香园:清朝时为著名的京西稻产地,因此得名。



带人物的地名

   蔡公庄:明嘉靖时期,御马监太监蔡秀恭在此地修建普惠寺,并在寺东建造林城园一座,蔡秀恭死后就葬于此地。老居民习称“蔡公庄”,沿用至今。

董四墓:据传,明代有一位叫董四的太监,出宫后在该地经营桃园,每年收获的桃子不仅是皇家贡品,而且还为当地百姓带来收益。后人在董四死后奉他为“桃神”,并给他修建祠堂,地名由此产生。

六郎庄:明朝时称为“牛栏庄”,是老百姓开辟海淀湖田、喂养耕牛的地方。清初,出于排满的情绪,结合杨六郎挂甲的故事,“牛栏庄”改称“六郎庄”。



嘉禾巷:据传,600年前,该地摩诃庵内住着一名和尚叫嘉禾,人们就称这条街为“嘉禾巷”。



[b]带“村庄”的地名[/b]

   中关村:有人认为从明朝开始,太监多在此建庙宇和养老的庄园,又因当时太监被称为“中官”,故此地被人称作“中官屯”。中关村正式得名是在解放后。当时,选择这里建中国科学院,觉得“中官”一名不好,在北师大校长陈垣先生的提议下改名为“中关村”。



朱各庄:清朝刘廷玑《在园杂志》称:“京城西便门外二十里诸葛庄南,土人名姥姥坟,乃明朝葬宫人处也。”民国年间称“朱各庄”,沿用至今。

头堆村:头堆村原来是皇帝前往颐和园、圆明园方向的必经之路。根据礼制,皇帝出行前,要对必经之路进行“黄土垫地,清水泼街”。因此,皇帝经过的道路两侧要准备一堆堆的黄土。头堆村位于出西直门后第一堆黄土的位置,故而得名。

魏公村:该地在元初营建大都时便有新疆维吾尔族人群聚居,被称为“畏吾村”。清朝时改名为“魏公村”,沿用至今。



彰化村:据传,早年此地有一名章姓的丐帮头子,乞丐俗称“化子”,谐音成今名。

志新村:该地原名“五道庙村”,因有五道庙而得名。1967年改名为“志新村”。

大有庄:明代成为村子,当时是一片坟地,十分荒凉。原名“穷八家”,清乾隆帝改为“大有庄”。



北洼村:因地势低洼,又位于八里庄北部而得名。

恩济庄:雍正12年,该地被敕为内监墓地,定名“恩济庄”,后成村,因而得名。该地所葬太监就包括了慈禧太后宠幸的李莲英。



龚村:原名“东井”,与石景山区西井相对。据《宛署杂记》,明代称为“宫村”。

罗家庄:据传,罗家庄村有200多年历史,因有罗家坟地而得名“罗家庄”,简称“罗庄”。

明光村:原名“明光寺”,但明光寺建毁年代无考。



文字来源:海淀旅游委

海淀杂谈编辑整理

《海淀杂谈》投稿邮箱:haidianzatan@126.com《海淀杂谈》官方微博:网页版:http://weibo.com/haidianzatan

手机版:http://weibo.cn/haidianzatan

有突发事件在微博上@海淀杂谈 就有可能上头条哦!感谢您的支持!





指纹识别不了二维码的,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关注 海淀杂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