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爱国者-李鸿章

 

他是“大清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被视为“再造玄黄”的中兴名臣,却为一个落寞的王朝背上了黑锅。...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一起涨姿势
丈夫只手把吴钩,
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
三千里外觅封侯。


(李鸿章做于进京赶考途中)
1843年年仅二十岁的李鸿章被选为优贡,前往北京准备参加顺天府的乡试。从他到北京的那一刻,他就与中国的国运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五十八年之后的1901年,即将油尽灯枯的李鸿章,已经是权倾朝野的肱骨之臣,却在病榻上写了这样一首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
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
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
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
请君莫作等闲看。


他是“大清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被视为“再造玄黄”的中兴名臣,却为一个落寞的王朝背上了黑锅。
(李鸿章与家人合影)
我们从小学习,熟悉的李鸿章是签订了无数丧权辱国条约的那个人;是汉奸,是卖国贼。而历史的真相早已在岁月的侵蚀下模糊不堪。

梁启超先生曾对他的评价是:“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1896年,李鸿章赴欧美访问。临行前,家人为他准备了一口棺材,毕竟此时他已经73岁了,在情势所逼之下已经心力交瘁。

在此一年前,1895年4月17日,他代表中国签订《马关条约》,由于日方破获了中国的电报,日本方面已经清楚清政府的所有底牌,在谈判中寸步不让,不仅索要3亿两白银,还要辽东半岛。

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一名日本浪人刺杀李鸿章,子弹击中了李鸿章的面部,鲜血直流。此事一出,欧美各国舆论纷纷偏向中国,毕竟刺杀使臣这件事严重践踏了外交秩序。

日本理亏,恐欧美列强出手干预;做出让步,削减了一亿赔款,中日停战。

李鸿章挨了一枪,为中国省下一亿两白银。
(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签订《马关条约》后李鸿章悲愤不已,发誓此生永不踏上日本土地。

国内当时铺天盖地的都在痛斥李鸿章是卖国贼,甚至有对联“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李鸿章在家中行二,这几乎是指着鼻子骂他了。

在这种世人皆欲杀之的情况下,清政府已然不愿让其休息,派李鸿章去周游列国,领略西方军事,为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1896年李鸿章与俄国沙皇)


1896年4月30日,李鸿章到达俄国圣彼得堡,俄国为了讨好李鸿章,给予了极高的礼遇,他与英国皇子享受同等待遇。

俄国之所以厚待李鸿章,是希望与中国签订密约,共同对抗日本。

李鸿章自然知道俄国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不会平白无故的帮助中国,肯定有所图谋的。

但在当时的局势下,两害相权取其轻,面对日本,李鸿章只能选择亲俄。

6月3日签订了《中俄密约》
6月13日,李鸿章抵达德国柏林。在参观完军队训练后与德国首任宰相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会面,并向其请教中国如何改革,坦言自己遇到的阻力太大了,俾斯麦回答耐人寻味:“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边,有很多事情是可以放手去做的,如果不是,那您就很难如愿了,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

(李鸿章与俾斯麦合影)

在李鸿章出访法国期间,正赶上万国运动会开幕,当时大清帝国是没有国歌的,只有黄龙旗。

在升旗的时候,由于中国没有国歌,引起了外国人的嘲笑。李鸿章迅速离开观礼台,走到旗下,唱起自己家乡小调《茉莉花》,会场变得寂静无声,只有苍老的声音在回荡。

这个年逾古稀的白发老人,拼尽全力,想要保住自己国家与民族的尊严。
1896年10月3日,李鸿章结束在美国的访问,坐船回国,中途需要在日本的港口换船。李鸿章宁死也不踏上日本的土地,无奈之下,水手在两船之间搭了个木板,李鸿章颤颤巍巍的从木板上走过去。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西方对李鸿章的评价:“李无疑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他始终在尽他最大的努力来维护他国家的利益,但遗憾的是他手中的筹码太少了。”
在游离各国之后,李鸿章感慨道:“今游历各大国者四阅月,忽经新气之感动,此心竟一往而深。”

可是时局已经由不得他有所作为,独木难支,大清朝注定走向了灭亡的道路。

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康有为和梁启超逃亡海外,慈禧下令时任两广总督李鸿章去捉拿,李鸿章淡淡说了句:“我不做刽子手。”
V.HOME
您身边的空气治理专家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 领舵空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