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明《临宋芙蓉锦鸡图》绘制教程。(含详细文字解析)

 

《芙蓉锦鸡图》 绢本设色,纵81.5厘米,横53.6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芙蓉锦鸡图》 绢本设色,纵81.5厘米,横53.6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徽宗,名赵佶,神宗11子,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徽宗是一位艺术家皇帝,他终日潜心迷恋于书法和绘画,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给画家以优厚的待遇,鼓励他们创作优秀的作品,他对于宋代画院的建设和院体画的发展,对于书画艺术的的推动和倡导,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有着突出的贡献。在名为宋徽宗所作的传世画作中,可能不全都是他的亲笔之作。《芙蓉锦鸡图》也有学者疑其画面部分为画院中高手代笔,而款识部分确为徽宗亲手所题,故后世多视为徽宗画。

此图所画锦鸡,飞临于疏落的芙蓉花枝梢上,转颈回顾,翘首望着一对流连彩蝶翩翩舞飞。画上有徽宗题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翳。”其诗意之旨归,尽在画意中。状物工丽,神情逼肖。锦鸡之神态,全身毛羽设色鲜丽,曲尽其妙,俱为活笔。芙蓉枝叶之俯仰偃斜,精妙入微,每一片叶均不相重,各具姿态,而轻重高下之质感,耐人寻味。图下几枝菊花斜插而出,增添了构图之错综复杂感,渲染了金秋之气氛,衬托出全图位置高下,造成全图气势上贯。芙蓉斜刺向上,使观者凝神于飞舞之双蝶(构图气脉之解析见附录构图示意图)。用笔之精娴熟练,双钩设色之细致入微,空间分割之自然天成,均足以代表北宋宣和间院体画的水平。

赵佶的美学思想于绘画中注重诗意的含蕴回味和观察事物的精细入微以及写实表现的传神精确,于此展现得一览无余。工笔画之典雅与匠俗区分,其关键就在于胸怀修养的内营,运笔的动力节奏感和诗意的构成。观《芙蓉锦鸡图》,诚然如是。赵佶所为,典雅秾丽,诗意画意,俱显上乘。后人虽疑非赵佶所作,但这丝毫不影响此作的精湛技艺和精神境界,仍不愧是中国绘画史上院体画的上乘之作。

步骤一:

线条勾勒:本作完成于宋代,是院体画风的代表作之一。那个时期工笔作品的线条运用上不像后期的作品那样非常讲究对“书法笔意”的引用,更多的是考虑“物体质感”和线条粗细、节奏、韵律方面的吻合度。本作中的物体基本是以细铁线描勾勒而成,依据物象质感的不同,在线条笔速和粗细变化上略有区分。比如:芙蓉叶子的的叶筋用线根粗尖细,花头的用线略近游丝描,老干的用线以粗铁线为主等。同时,笔速的快慢和笔中水分饱和度也有一定的关联。通常来说,流畅度高、质感轻盈的物体,勾线时水分要饱和,笔速较快。而质感苍涩的物体勾线笔中所含水分就较少,勾线的笔速也要略慢一些。不管采用何种线描及何种笔速,线条都必须要有张力,要做到“强而不霸,纤而不弱”。



步骤二:

底色处理:此步骤主要是底色刷制及物体各部位固有色的平涂。先在色碟中调和大量的仿古底色,以古铜色(朱磦加墨加少许藤黄加少许曙红)为主,随后用大号底纹笔在纸张上通刷一次,未干时,用中号底纹笔蘸淡墨依据画面的需要趁湿刷横向烘染出墨色的变化。其中,画面上下两边及右侧芙蓉部分色泽可以略深一些。物体部分的底色平涂初期不要过重,尤其是深色部分不要想着一次就平涂“到位”,和渲染技巧一样,平涂,大多数时候也需“多层薄染”。白色部分也需要平涂白粉底色,白粉的浓度尤须注意,切勿过浓,以免板滞和粉气。具体的局部底色调配,在后面局部绘制步骤图中会有详细的讲解。



步骤三:

画面分染:在底色平涂结束以后,就可以进入分染阶段。分染及统染,是工笔画明暗塑造的基础技巧,总得原则是“凹深凸亮”,“染低法”是最常用的分染手法。这个步骤中,我们要依据原画的色泽深浅,细心的描绘各部位的浓淡区别。例如芙蓉的叶子,中部的近景和上部的远景,明度上的区分就比较明显,锦鸡头部的白粉浓淡也所不同。锦鸡胸部的红色不用过于鲜艳,要体现原画色彩“古拙”的特点。总得来说,较暗的物体基本是以墨色分染为主,而较亮的部分则大多以白粉分染。上方的蝴蝶,翅膀的黑色部分因为固有色为暗黑色,所以在本步骤中可用中墨直接分染。



步骤四:

明暗强化:这个步骤,开始进入明暗的深入刻画阶段。比如下方雏菊、锦鸡颈部的重白粉提染,复羽、飞羽暗部的明暗刻画、芙蓉花瓣的边缘提染、芙蓉叶片叶筋根部的重点强调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明暗关系的塑造基本完成,亮部和暗部的渲染比最终效果要显得对比更为强烈一些。因为,我们在随后的步骤中将有着洗刷、罩染等工序。在后续步骤中,画面的对比关系会得到削弱,因此,在本步骤,明暗对比方面要加以强调。在深入刻画的同时,一定要避免呆板,要注意局部色彩的“活跃”处理,尽量避免“概念化”“雷同化”现象出现,要仔细揣摩每一朵花、每一片叶、每一组植株的用色在色相、纯度、明度等方面的变化,让画面的内容显得更为丰富。

步骤五:

肌理制作:临摹古代画作有“临古如古”和“临古如新”这两种手法。前者是类似高仿摹本的画法,画面的做旧技巧运用较多。而后者,则是在推敲画家原有绘制技法的基础上临摹绘制。最终的完成品,更接近原画刚完成时的设色效果。不做旧或极少做旧,以还原画作的本来面目为主。本作原画为绢本,且年代久远。原图的绢本朽蚀较多,画面的色彩尤其是水色部分褪色现象也比较严重。本书所示的临本为纸本,因此,在本步骤将纸张进行了一些合理的洗刷和肌理制作,模拟原画绢本朽蚀的效果。先在物体四周小面积烘染墨褐色,随后,将纸张通体刷清水,八成干时,用底纹笔蘸上淡墨,在吸水布上吸去笔中多余的水分,依据画面的需要中锋垂直干笔刷上横竖的条纹。干后,画面再整体罩染赭墨底色。罩染未干时,浅色物体部分需用吸水纸吸去表层杂色。干后,用清水整体洗刷画面,削弱色彩纯度并强化局部的磨蚀感觉。待干后,再用浓白粉或中墨重新提染物体的亮、暗部。如此可反复多次,可让画面色彩沉稳无火气,类如古画。



步骤六:

全局收拾:此步骤为画面的最终收官阶段,大量的时间会耗费在全局调整上。比如,各种浅色物体之间的明度区分、画面色彩火气的去除、物体局部细节的刻画等等。这个环节对临摹者的线条水准也要求较高,比如鸟羽的丝毛、叶筋的勾勒、枝梗的复勾、雏菊的提粉等等。洗刷,也是本环节较为重要的一个工序。本步骤的洗刷并不是为了去除色彩的火气,而是为了让“削弱”更自然。一味的依靠渲染浓淡变化来细心的刻画远景或虚景也是可行的办法之一。但是,这种“虚化”,总是没有采用“洗刷”或“打磨”的技巧,处理出来的画面显得更加真实和自然。



工笔画论坛
微信公众平台id:工笔画论坛

中国工笔画论坛网址:www.gongbi.net

               定期发布各种【工笔图文教程,国内工笔展赛,论坛书画竞赛,组织写生观摩,工笔教学培训,名家作品展示,书画电子期刊】等活动消息。




    关注 工笔画论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