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钢生产控制措施概述

 

王建宇,张益民,韩红兵摘 要:本文通过以淮钢转炉为基础介绍了洁净钢工艺控制从铁水脱硫、转炉复吹、LF 和 R...



王建宇,张益民,韩红兵
摘 要:本文通过以淮钢转炉为基础介绍了洁净钢工艺控制从铁水脱硫、转炉复吹、LF 和 RH精炼,到连铸等工序的生产工艺控制要点,介绍了洁净钢中 S、P、N、O 和非金属夹杂物的控制技术,为洁净钢的生产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洁净钢;精炼;连铸;非金属夹杂物

1  前 言

随着对钢材质洁净度要求的提高,夹杂物控制技术已成为现代洁净钢冶炼的主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不断更新和发展炼钢工艺,生产洁净钢和超洁净钢,以提高钢的质量、改善钢的性能。

2  洁净钢生产控制 措施

2.1  铁水脱硫

硫对绝大多数钢种都是非常有害的,降低钢中的硫含量,有利于提高钢的机械、工艺等性能,以满足市场的需要。目前洁净钢普遍要求钢中 S≤0.005%,铁水脱硫是主要的控制手段。铁水脱硫的优点在于:

(1)铁水中碳、硅元素含量高,氧含量低,有利于脱硫。

(2)脱硫剂利用率高,脱硫效率高,脱硫速度快。

(3)提高炼钢的生产能力,节约工序能耗,降低成本。

目前铁水脱硫有两种 [1] :一种是喷吹法,喷吹颗粒镁脱硫,脱硫效率快,但脱硫渣不易扒净,往往在铁水加入转炉后产生大量回硫,效果较差。另外一种 KR 搅拌脱硫法,是以后铁水脱硫的主要趋势。该方法是将一个浇铸有耐火材料外衬的十字搅拌器,插入到铁水罐中进行旋转搅拌,使铁水产生漩涡,将投入到铁水液面的脱硫剂卷入并与铁水充分混合发生脱硫反应,具有脱硫效率高、扒渣彻底、成本低等特点,可稳定将铁水 S 控制在 0.003%以下,转炉出钢 S 控制在 0.015%以下。

2.2  复吹转炉 炉 工艺要点

2.2.1  钢 提高出钢 C ,降低出钢[O]

转炉终点 C 含量直接关系出钢[O],决定着脱氧所产生的夹杂物数量,与钢水纯净度息息相关。顶吹与复吹工艺的终点 C-O 关系如图 1 所示,出钢 C 由 0.04%提高至 0.10%,钢水自由[O]可下降至 1/4,极大降低脱氧产物量,利于提高钢水纯净度。



2.2.2  终点温度、 下渣 、 到站成分

温度是炼钢的灵魂,控制好终点温度是洁净钢工艺的前提,如果终点温度达不到要求,势必加大后道工序的冶炼难度,影响钢水的洁净度。根据淮钢的工艺规定,普通碳素结构钢、合结钢等终点温度不得低于 1630℃,低 P 钢等难度系数较大的钢种终点温度不得低于 1615℃。

转炉出钢下渣直接影响精炼炉渣稳定性,带来额外氧源,不利于钢水纯净度控制。采用挡渣锥、滑板挡渣并注意抬炉时机,是控制出钢下渣的关键。目前高纯净度洁净钢生产,要求转炉出钢下渣导致的回 P 量≤0.003%,对精炼渣况影响较小。

转炉出钢到精炼的成分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钢水质量水平,到站成分控制的好,精炼炉合金调整的数量少,冶炼难度小,精炼白渣时间得到保证,钢水中的夹杂物有充足的上浮时间,洁净度得到保证。

2.3 LF  炉外精炼

2.3.1  造渣工艺

尽快形成 w(FeO+MnO)≤1%的强还原性渣,并使钢水在还原性气氛中有足够的精炼时间是保证钢液脱硫和生产“洁净钢”的关键,故 LF 造渣要快、白、稳。为缩短白渣形成时间,在出钢过程中加入精炼渣,利用钢流冲击搅拌,加速精炼渣熔化,进站前顶渣已经变黄甚至变白。钢水进入加热位后,控制好加热前渣量, 化渣结束后再根据渣状进行脱氧,提高埋弧效果,由于延长了白渣保持时间,脱硫率提高很明显,钢中硫可以控制在≤0.006%,最低硫含量甚至可以达到 0.002%水平。此渣系在夹杂物去除方面效果显著 [2] ,如表 2 所示。



2.4 RH  真空精炼

在真空状态下,流经真空槽钢水中的氩气、氢气、一氧化碳等气体在钢液循环过程中被抽走。同时,进入真空槽内的钢水还进行一系列的冶金反应,比如碳氧反应等;如此循环脱气精炼使钢液得到净化。经过 RH 处理的钢水优点明显,如钢水为强还原性炉渣所覆盖,钢-渣界面“静止”,钢水循环流动,促进夹杂物碰撞、聚合、上浮、去除效果较好等,如图 2 所示。
2.5  变性处理及软吹

根据钢液中 Al(s)、Ca 含量向钢水中喂入硅钙线或纯钙线,进行夹杂物变性处理,控制钢液中 Ca/Al 比,以生成 CaO*Al2O3、12CaO*7 Al2O3,提高钢水可浇性,软吹氩气流量控制以不裸露钢液面为准,保证软吹时间≥15min。软吹工艺优化后,钢中夹杂物数量、尺寸明显降低。

钢中夹杂物上浮明显。精炼后钢水纯净度增加,夹杂物球化效果较好,这对于提高钢水性能有显著成效。

2.6 连铸控制

2.6.1  保护浇注

连铸过程钢水二次氧化易引起钢水夹杂物尺寸大幅增加,突出表现为钢水增氮。连铸二次氧化的途径在于长水口、浸入式水口、中包液面吸气,对这三个过程采取主要采取使用密封型长水口、中间包氩封、控制中间包液面覆盖剂等,可将中包过程增氮控制在 3ppm 以内。例如,淮钢经过将上述措施推广后,连铸增氮量 3ppm 以下的比例由原来的不足 10%增加到 80%以上,二次氧化程度大为减轻。

2.6.2  连铸稳定控制

连铸过程存在诸多非稳态 [4] ,包括大包开浇和结束浇铸、交换钢水包、结晶器调宽、更换浸入式水口、水口粘结、堵塞等情况,在非稳定态浇铸时期,拉速显著变化,钢水流动状态受到扰乱,液面波动增加,保护渣、覆盖剂颗粒易卷入钢液,部分被坯壳捕捉,成为大型非金属夹杂物。以连铸为中心组织生产,实现连铸稳定控制,是避免钢中大型夹杂物产生的有效途径。

3  结 论

(1)做好铁水脱硫是保证成品 S 含量控制,提高钢水纯净度的有效手段。

(2)提高转炉终点 C 含量有助于减少脱氧产物量,利于提高钢水纯净度。

(3)通过采用预熔渣造渣工艺,形成特色炉渣成分,显著提高夹杂物去除、成品 S 控制能力。

(4)采用 RH 真空精炼,可极大降低钢中 T[O],提高钢水纯净度。

(5)做好连铸保护浇注,控制连铸稳定性,可有效避免钢水连铸大型夹杂物产生,防止钢水二次污染。

参考文献

[1] 赵沛,成国光,沈甦.炉外精炼及铁水预处理实用技术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6

[2] 黄希祜.钢铁冶金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155-158

[3] 王新华.钢铁冶金-炼钢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113-123

[4] 王雅贞,张岩,刘术国.新编连续铸钢工艺及设备[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


    关注 钢铁技术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