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奎屯这个地方

 

新疆奎屯这个地方1奎屯这个地方位于天山北麓准葛尔盆地南缘,东边是石河子,军垦第一犁从那里开始,新疆...



新疆奎屯这个地方
1


奎屯这个地方位于天山北麓准葛尔盆地南缘,东边是石河子,军垦第一犁从那里开始,新疆建设兵团有许多第一犁,真正的第一犁应该在石河子。奎屯的西边是乌苏古城,北疆人口最多的县,小说《玉娇梨》以及许多史书都写过这个地方,现在已经撤县设市。奎屯就夹在石河子与乌苏之间。内地很少有人知道奎屯,我总是加一句在石河子的西边,或者乌苏的东边,或者克拉玛依的南边,人家似乎是听明白了。我现在居住在陕西宝鸡,也是一个外地人很少知道的地方。外地一个朋友来看我,在电话里说:你在哪个宝鸡,地图上有两个宝鸡。我懵了半天才明白,宝鸡市的东边有个宝鸡县。古老的游牧民族总是在歌曲中或史书里给一个地名后边加这个地方,大漠空旷辽远,碰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日积月累堆成敖包,祭奠神灵,也作路标。西北方言里,对每个人的称呼前边都加一个“我儿×××”,那个在亚欧大陆掀起最后一股草原风暴的帖木儿大帝,给西班牙国王的外交信函是这样开头的:“吾儿菲利浦三世”。以示重视和亲近。与奎屯相比,宝鸡的典故太多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宝鸡也叫陈仓,唐玄宗逃往四川途中在宝鸡的无名小庙里住了一宿,那庙就叫卧龙寺。最有影响的说法是炎帝,炎帝故里是很响亮的一个说法。奎屯就没有这么多说法,天山以北至阿尔泰,自古是乌孙人蒙古人的牧场。

奎屯最早的名字应该是哈拉苏,乌孙是哈萨克的祖先,哈萨克人给这块土地起一个美丽的名字哈拉苏,翻译成汉语是黑色的泉水。新疆的地理常识,那些源自冰川雪峰的河水都是灰白的叫阿克苏,白水的意思,源自大地清澈见底,又是草原黑钙土,就叫布拉克或哈拉苏,芦苇遍地,泉眼密如星辰。

1986年我们一家定居奎屯时,还能看到一大片的泉水,在市区东北角,差不多是一大片芦苇荡,当地人叫鸭子坝,显然是汉人的叫法,泉眼汇聚成湖水,长满苇子,大群的鸭子游来游去。长满芦苇的地方肯定有造纸厂。造纸厂的污水、臭味跟湖区是那么不协调。鸭子坝还是很吸引人的,三三两两钓鱼的人散布在水边。

奎屯是蒙古人喊出来的,成吉思汗的大军从阿尔泰山和果子沟分两路西征,又回兵征讨反复无常的西夏,大军途经奎屯,正值隆冬,领略了欧亚大陆无数寒冷的地方,比如高加索、俄罗斯森林、喜马拉雅山,蒙古兵都没有吭声,大军沿着天山北麓过精河,过乌苏,有个蒙古兵就叫起来了,“奎屯,奎屯”,译成汉语就是“寒冷”。处在准葛尔盆地最宽阔的地方,毫无遮拦,南边高大的天山在这里裂开一道山口,正对着塔里木北缘的古城库车,寒流全聚在这里冲向塔里木。阿尔泰草原和准葛尔大漠的马背民族总是挥兵南下,一次次征服温暖的塔里木;有三个达坂通道,东疆吐鲁番过铁门关干沟是一条道,伊犁喀什河上游冰大坂直插阿克苏是一条道,最险要的山口在奎屯库车之间,翻越这条山道的次数很少,蒙古兵感受到的寒冷是实实在在的。从那时起,蒙古人再也没有离开过这里,厄鲁特人,杜尔扈特人,准葛尔人都是蒙古人的分支,他们都在这个地方感受到了世所罕见的寒冷。1986年我成为奎屯市民,我也领略了中亚腹地的寒冷,在内地是没有过的,太阳穴发疼,额头像要裂开了,气都出不来,寒冷是很有力量的。各个民族在不同时期对寒冷的感受沉淀下来就有了奎屯这个地方。
2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屯垦活动选择的都是荒无人烟的地方。屯垦开始于西汉,汉屯的规模两万人,有两万中原人在天山南北从事西域最早的农业,那时西域的土著居民是乌孙和匈奴。维吾尔人的祖先回鹘人在公元五世纪开始从蒙古高原西迁塔里木,直到清朝中期,塔里木的维吾尔人才翻过冰大坂到达伊犁河谷,就是塔兰其人,即种地的人。唐屯的规模是五万人,清朝更大,十二万人,天山南部的疏勒、阿克苏、库尔勒,天山北边的昌吉、呼图壁、玛纳斯、沙湾、乌苏、精河、伊犁都是汉唐清代土著汉族群居的地方,也都是农业大县。清末阿古柏割据新疆的十多年间,北疆的农业大县基本控制在汉族民团手里,武功盖世的徐学功是当时最有名的民团首领,左宗棠收复新疆采取的战略是先北疆后南疆,就是因为北疆有许多汉族武装力量的配合,又是西域重要的农业地区。当时的行政划分,东疆哈密一带,归甘肃巡抚管理,我们今天的许多行政区域是学当年斯大林的,孰优孰劣暂且不说。新疆建设兵团的二十万大军,最有屯垦经验的三五九旅老部队,去了条件艰苦的南疆,在沙漠里建起一座新城阿拉尔,绿岛的意思。北疆也一样,军垦第一座新城石河子,地处农业大县玛纳斯沙湾之间,石河子,天山大峡谷流出的一条河,看上去满河床全是石头,就叫石河子,几百公里只有几户人家,王震就把兵团司令部设在石河子。石河子的城市规划是全中国最好的,是和张仲瀚的名字连在一起的,所有的建筑全都掩映在宽阔的林带里,相距的空间很大,未来五十年一百年的建筑空间都留出来了,直到今天,石河子依然是一座人工森林里的城市,兵团司令张仲瀚与国民党起义将领陶峙岳都是儒将,兵团人亲切地称张仲瀚为我们兵团的父亲。将军出身于冀中富豪之家,投身革命,屯垦西域终身未娶。笔者在新疆的十年间,亲身感受到军垦老兵和兵团文化界人士谈起张仲瀚时的崇敬之情。
农垦人拉犁
最初的地窝子
土木结构地窝子
告别地窝子住进土房子
干打垒
工余后回家洗尘

奎屯是从石河子分出来的。兵团司令部迁乌鲁木齐,兵团最大的师农八师留在石河子。农七师师部最早在沙湾,师长刘振世师政委史骥带着部下,沿玛纳斯河寻找落脚点,玛纳斯河七拐八拐消失在沙漠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比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要好一些,属于固定沙丘,沙丘上还生长着红柳梭梭骆驼刺。古尔班通古特是蒙古语,意思是三墩芨芨草,蒙古人总是用优美的词汇来命名一个地方。芨芨草是最好的牧草,来自于大地深处的绿色喷泉,茂密的叶子呈喷射状态。玛纳斯河最终消失在芨芨草丛里。政委史骥师长刘振世一班人马从炮台到大拐小拐到东排子,在东排子他们发现了另一条河,奎屯河。一条源自群山的河流总是要在大漠浇灌出大片绿洲。从此,农七师就跟奎屯河连在一起。准葛尔盆地的地势南高北低,师部就选在奎屯河出山的地方,河的东岸。每个师都有第一犁的地方,农七师的第一犁就在师部所在地,今天的一三一团。从地窝子开始,兵团人必须经过人类原始阶段的洞穴生活。师长师政委可以坐小车,史骥、刘振世的车子大概是美式吉普车或苏联的“羊毛车”,巡查辽阔的垦区,数万将士的作业区泥浆泛滥,蚊蝇飞舞,战士们发明许多土法子,戴纸帽子,只露两只眼睛,身上涂满青泥。师长和政委也学战士们的样子,脑袋上扣一个纸帽子,奇形怪状的一群人在万古荒原上开天辟地。确实是开天辟地。有个六十岁的老兵,怀揣两只小鸡,精心喂养,发展成一个三千多只鸡的养鸡场,他就成了第一任场长。有个锡伯族军官家在伊犁,带回几斤玉米种,第一批玉米就长出来了。被苏联专家宣布为棉花禁区的地方,人们种出了棉花。第一个果园,第一个花园,第一个种羊场,第一个糖厂,第一个煤矿,出现在大地上。

1986年的奎屯新城只有三栋楼房,农七师师部大楼,奎屯市政府大楼,红旗商场,以这三座高大建筑为中心,伸展出五公里长的两条大街,北边靠近一三一团场的是农七师师部,南边靠近乌伊公路的是奎屯市政府,向外延伸,是军垦战士建起来的面粉厂、酒厂、农机厂、烟厂、棉纺厂、纸厂,都是砖房,再远一点就是土块平房,还能看到零星的地窝子,窗户贴着地面,一条斜坡通下去,很清晰地记录着一座城市的历史,从洞穴里开始的半个世纪的历史。整个奎屯河两岸,下野地、东排子、克拉玛依市及周围的油田被包围在农七师的垦区里,最北边的垦区一三七团在乌尔禾,蒙古语下套子,就是抓野兔的地方,有名的魔鬼城就在乌尔禾,这里是准葛尔盆地的底部,再往北地势又高起来,就是具有北欧风光的阿尔泰高原了。农七师最兴旺的时候,一直西扩到博尔塔拉草原,后来从农七师分出农九师,额敏河流域就是农九师的范围,也是有名的粮仓。

1992年北疆铁路通车,奎屯电视台广播电台做了整整一个月的宣传。通车的那一天,各单位用车拉上大家去看剪彩仪式。那些当年屯垦开荒的老兵,那些支边青年,那些听从党的召唤西上天山的女兵,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这块土地,他们的孩子,第一代第二代都没有离开过这里。火车意味着一个多么遥远的梦想。


1994年,奎屯栽种了五公里长的新疆玫瑰,半人高,宽十几公尺,我每天早晨就沿着这条玫瑰大道长跑,哈萨克妇女采集玫瑰花制作玫瑰露,我们家用玫瑰花烙饼子吃。1998年重返奎屯时,玫瑰又砍掉了,换成了草地。
3


伊犁河谷

新疆最好的地方是伊犁河谷和阿尔泰山,欧洲湿润的海风可以吹到西天山和阿尔泰山,有丰沛的雪水和众多的河流,植被从西往东逐渐减少,到东天山几乎全是大戈壁,吐鲁番哈密就是戈壁滩上的小块绿洲。

维系绿洲的是天山的雪水。地理学家把天山称为中亚大漠的湿岛,翻开地图就可以看出,新疆的城镇和绿洲大多分布在天山两侧,北疆多于南疆,山的阳坡长草阴坡长树,冰川和积雪靠近北部。水量最大的额尔齐斯河伊犁河除外,准葛尔盆地从东往西依次排列着乌鲁木齐河、头屯河、呼图壁河、玛纳斯河、奎屯河、古尔图河、精河,绿洲就分布在山麓和盆地的边缘地带,再往下,河水干涸,绿洲消失,沙丘出现。

伊犁河谷有一百六十多种,西天山次之,有一百二十多种,由西而东减少,至奎屯减少到五十多种,到东天山就只有十几种了。这些短命牧草只有一年的寿命,牧畜度过春荒,就转到山地夏牧场去了。绿洲有自己的植物带,矮小短命的牧草分布在绿洲的外围,属于旱生植物,也是旱地荒漠地向绿洲的过渡,再深一层就是中生植物,生长在中等湿度的沙土地带,再下去是湿生植物,生长在过度潮湿的地带。绿洲农业首先要在这几种植物的过渡地带栽种树木,外围是榆树,里边是杨树。农田也是林带隔开,一条一条跟棋盘一样。西域的屯垦都是从栽树开始的。不了解新疆自然条件的人听到屯垦开荒,首先想到的是破坏生态,是烧荒。绿洲农业其实是绿化环境。
北疆大转场


叼羊比赛

天山冰川的退化,气候变暖,其主要因素不是对绿洲的开发,而是整个地球自然条件的变化。学者王宏昌认为,西北干旱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对横断山区森林的过度采伐,影响了西南季风的湿度,二是欧洲森林的减少影响大西洋湿润气流的湿度,来自海洋的气息经过陆地时必须得到森林湿气的补充,否则就影响内陆的降水量,气流对陆地的影响是远时空的。几个世纪以来号召“返朴归真,返回自然”,常常片面地赞美封闭的大自然,认为只有原始意味才是纯真质朴的,因而排斥一切现代文明,其实现代文明并非一概排斥或违背大自然的本性。绿洲经济的发展就是对自然的人性化的利用。
维系奎屯绿洲的是奎屯河,在新疆它是不能跟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相比的,甚至不能跟玛纳斯河、呼图壁河相比。这条河太独特了,从天山腹地乔儿马呼啸而下,狂暴如同野马,汛期常常出现冰块堵塞河道的现象,不能用炸药也不能用其他机械,只能用十字镐沿途敲打。农七师有一个水工团,这个团几十年来就专门护理这条暴戾的河。职工们腰间系一根绳子,下到河面敲打河冰,很悲壮的一项工作,从五十年代到现在,有七十一位职工葬身冰河。我的小说《雪鸟》写的就是水工团破冰人的故事,发表在《山花》2000年4期。我的另一个小说《乔儿马》也是写这条河,奎屯河发源地乔儿马水文站,只有一个职工,默默地工作了一辈子,一直单身,河就是他的女人。我写了三百多万字的西域小说,写奎屯的还不到三万字。过于沉重的东西,笔是难以表达的。
4


农七师机械化给棉田施肥

1949年9月25日,新疆国民党十万军队在陶峙岳的率领下宣布起义,即“9·25”起义,编为二十二兵团,石河子农八师是胡宗南的嫡系,官兵来自江浙一带,后来又来一批上海知青,石河子至今是一座江南味很浓的西部城市。

奎屯的农七师前身是二十二兵团二十五师,官兵大多来自甘肃河南,后来又来一批四川支边青年,奎屯居民就以河南人四川人为主,文化气息较石河子微弱,但发展极快,大街上一看都是九十年代以后的新建筑。

西北五省区我都走过了,新疆的城镇,生态环境最好,树多,穿过戈壁沙漠,老远看见绿色海洋,就知道那儿有人家。


    关注 来新疆旅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