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民总时间和消费升级、内容付费的一些观点和思考

 

认可碎片化和付费...



“国民总时间”是罗振宇参照“国民总收入”一词创造的概念,放到互联网行业的语境下,意思是,在互联网信息总量大约每3年翻一番的情况下,信息消费者的可用时间总量却几乎是一个恒定不变的数字。

即网民总数(用W代替)和网民最高日均上网时间(用T代替)的乘积,我们称之为国民总时间GNT,而日均的GNT=W*T,年度GNT=W*T*365。

小马宋是这样说的:

在未来,中国的网民总数上涨空间不大,日均上网时间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了(除非技术有革命性突破),那么日GNT就是一个可以假定为恒定大小的水池,这个水池每天会换上差不多的容量的新水,所有互联网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只要需要耗费用户时间,就要每天过来从这个水池里取水。

也就是说:

因为用户时间变得越来越值钱了,成为所有资源中最稀缺的资源。就是说,把时间浪费在廉价但劣质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上,是得不偿失的。国民总收入的增加,加上国民总时间的固化,必定带来消费升级的结果。因此,互联网下半场的竞争,将从占据用户大块时间,转向更加碎片化时间的竞争,将从消耗用户时间,转向节省用户时间的竞争。

但是对此,keso有不同的看法。

keso认为,在刷朋友圈的时候,有30分钟在阅读36氪、小道消息等公众号文章,有10分钟花在好友分享的外部网站的文章,偶尔点个赞、留言,但是并不知道这一个小时是被谁拿走了,是手机?还是微信?还是36氪等公众号。

我们不是完全沉浸在一款手机游戏中,实在说不清时间都去哪儿了,谁分别占据多少份额。我们关注国民总时间,却连谁在占据用户时间都不能确切知道,这个概念的意义何在?

在国民总时间这个概念成立的情况下,会有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出现。比如就是那些大量占用户时间的产品一定会被淘汰。人均GNT是基本不变的,所以也就是说人均网络使用时间是有限的,那么在未来消费升级时代,这样的产品必然被淘汰。

小马宋还举了一些例子。例如,魔兽这样的游戏,因为它需要人的大块时间,所以猜测它在未来会逐渐萎缩(这个未来时间,可能是几年或者十几年)。反而是那些利用碎片时间娱乐的手游则获得更强大的生命力。再看看,映客这样的直播产品,需要大量消耗互联网用户时间,最多的用户来自东三省,而上海排在最后一位。因为,它不是为消费升级服务的,不符合国民总时间这个概念。未来,在线教育也是应该需要为用户节省时间,要符合碎片化的需求。

辩手李慕阳在虎嗅网发表了一篇文章《喜马拉雅、在行、知乎Live、得到上演“四国大战”,为什么人们开始为知识付费了?》

其中有一段关于一线城市白领的写照:

阿飞刚刚大学毕业、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打工。清晨上班的路上,他会在喜马拉雅上听着罗胖的最新音频。到了办公室闲下来的时候,他会打开虎嗅、36kr、钛媒体、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些网站挨个浏览,生怕错过圈子里的最新大事和大咖观点。

中午休息的时候,他会开始刷知乎,除了看看有没有最新的知乎live课程,最主要的还是读信息流里推荐的答案,那种身心愉悦和当年前辈们泡天涯并无区别。他曾经在在行上约过行业的大咖,也一度很喜欢到分答上偷听名人的回答。到了晚上临睡前,他会把前面这些事情再干一遍,眼睛舒服就听音频。就这样,无比繁忙充实的一天过去了。

小马宋认为:未来好的产品是节省用户时间而不是消耗用户时间

过去,内容有限,用户有余,在这样的互联网模式下,谁大量占据了用户时间,谁就是赢家。但是,以后,用户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帮助用户节省时间的产品才是大势所趋。

比如得到,可以让你30分钟知道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其他的,比如网络订餐,就是可以节省用户外出吃饭的在途时间,地图可以节省用户的行车和寻找道路的时间,今日头条可以节省你搜索新闻的时间。

然而,keso并不这么认为。

罗辑思维旗下的得到,是个不错的内容平台,但我并不认为这个平台上提供的内容就都是精品。这个模式有点像十几年前的卓越网,陈年当年为卓越网开创了小品种大批量的精品模式,并创造出漫画《加菲猫》和DVD《大话西游》这样的单品销售奇迹。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用户需要的是多样性,而非精品,我无法依赖一个绝大多数我喜欢的书它都不卖的平台。直到亚马逊收购卓越网以后,彻底否定了小品种大批量模式,我才成为它的忠实用户。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人们开始为知识付费了???

《喜马拉雅、在行、知乎Live、得到上演“四国大战”,为什么人们开始为知识付费了?》这篇文章写到:

我们发现市场正在悄悄发生改变,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人们开始愿意付费了,并且越来越愿意,只要你价格不是高得离谱。在喜马拉雅上,123知识节掀起了抢购狂潮,当天上午10点,销售额已超过2000万,马东《好好说话》已突破200万。而知乎live上,根据聪明的学小宝的数据live下半年快速上涨,截止11月20日已经有1101个,嘉宾数524人,参与人数上升到43万,最多的场次参加人数达到12万人。

我们来看下:喜马拉雅、得到、知乎、分答四种知识产品的对比分析。



最后以李慕阳的这句话作为结尾: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人们对深度知识越来越渴求,同时却希望深度知识越来越浅显易懂。也许深刻的知识只属于极少数的求索者、碎片一般娱乐化的知识充盈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也许人们终究摒弃肤浅的娱乐、开始变得理性深沉。


    关注 嘉博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