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混凝土的你,一定要来砼话世界。...



学工科,特别是学土木工程有关专业的,以及从事土建项目设计、施工、监理、预决算的人士,免不了经常要跟“砼”字打交道。说起这个“砼”字,还真有点说头:


“砼”与“混凝土”同义;它的读音为“tóng”(与“铜”字的读音一样)。“混凝土”通常指水泥、沙、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合和后硬化而成的建筑材料。


“砼”的唯一含意就是“混凝土”,因此它不可能是古字,中国古代并未发明、生产过“水泥”(尽管火山爆发,有可能产生天然水泥),也就谈不上“混凝土”的应用了。因此它的发明只可能属于“近、现代发明”。


“砼”字的发明,可算是一项不小的发明,因为它在许多场合下可替代“混凝土”,起到“一字顶三字”的作用,这就了不得了:


你想,写“混凝土”三个字,笔划共计30划,改用 “砼” 字只写10划;这会给听课时需记笔记的学生,日常反复写这个词的大量技术干部、管理人员、工人等,提供多大的便利?


在有关图纸、技术文件、资料编制中,“混凝土”三个字会频繁地遇到。有个替代字,会让技术人员,以及描图员等辅助人员省下多少事?特别是在那电脑、计算机辅助设计还未诞生或普及的年代里。


“砼”字的发明人是一位早年的清华学子。1953年他发明了这个字,很快便在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学生中得到推广。


这个新字创造得很巧妙,也很有道理:把“砼”字拆成三个字,就成为“人工石”,表示混凝土是人造石;如把它拆成两个字,是“仝石”,而“仝”是“同”的异体字,“仝石”可以理解为,混凝土与天然石料的主要性能大致相同。


1955年,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在审定颁布的《结构工程名词》一书中,明确推荐“砼”与“混凝土”一词并用。从此,“砼”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土木工程的书刊中。土木工程的涵盖面很广,包括房屋、道路、桥梁、铁路、隧道、堤坝、海港、市政卫生、农田水利、人防工程等,因此此事在工程界的影响不小。


1985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了“砼”与“混凝土”同义、并用的法定地位,使之成为我国“工程专用字”。


混凝土的随性、自由、包容性强,你可以给他添加不一样的事物,从而成就百变的口味。爱混凝土的你,一定要来砼话世界,它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感受它不同的魅力。


文艺烂木头
纵有珠宝一箱,不如乌木一方。
木头的古拙质朴,蕴藏着浓郁的文艺情调。静置一隅,木头与生俱来的淳厚,不与人道的低调,忍辱负重的智慧,常常使我们只重视它的实用价值,而忽略了审美价值。实际上,木头是有灵性的,当它的灵性不堪覆裹,幻化为文艺的样子挣脱出来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爱上它!


声明:砼话世界订阅号是港合丰服务号旗下的另一微信平台,部分内容会同时推文,不存在两公众号抄袭问题,且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图片源地址未注明作者,使用过程中如有侵犯版权问题,请与我们小编联系,谢谢)


    关注 砼话世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