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看孩子与这世界的关系

 

以下内容由明睿书院安东整理自文老师第33次微课如何吃呢其实吃真的是很重要,因为我们一辈子都要围绕着吃,不光是...



以下内容由明睿书院安东整理自文老师第33次微课



如何吃呢?其实吃真的很重要,因为我们一辈子都要围绕着吃,不光是吃,我们一辈子都要围绕着吃和睡。

我们晚上有八个小时甚至十二个小时是要在床上度过。所以说我们的三分之一的生命几乎都在睡眠当中的度过。所以如果说睡眠出现了问题,那你三分之一的生命就就是要跟这个问题去煎熬和抗争。所以作为你生命当中三分之一的大主题,就把它放在六岁之前去学好。

而“吃”这个问题也相当关键 ,特别是对中国人来说。只要出去看看我们大街上一个餐馆挨着另外一个餐馆儿的那种繁华景象,就知道我们是多么地重视吃的这个问题了。

就连我们见面的问候语都是“吃了吗”?如果说你离家很久了打电话回家父母也会问你:吃得好不好啊?睡得好不好啊?

所以小孩子出生之后的养育过程当中,中国的父母也会很重视孩子吃的问题。

我走过全国各地城市。会看到追着孩子喂饭的养育者,不管是保姆、父母或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常常会看到孩子在前面跑,养育者在后面追。追着喂饭的景象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道风景线了。
在喂孩子吃饭的这个问题上到会给一个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我来举一个例子。在书院里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来书院快一年了。我常常会一想到他的问题就睡不着觉。因为我在面对一个孩子,思考怎样去帮助到他的时候,就想用自己的生命去贴他的生命去想。要探寻到底他在成长过程当中哪部分的能量卡住了,我要如何去帮助他把卡住的这部分能量疏通,让他生命中正常的成长和发展顺畅起来。

在对待其他孩子的问题上,我觉得自己都能很快地把到这个脉。但唯独对这个孩子束手无策。让我很挫败的是,他把自己完全地给封闭起来了,就像一个把自己包起来的刺猬。

躲进龟壳里的乌龟根本就感觉不到它的温度。在书院,同学们会管他叫木头人,而且这个孩子的学习等方面也会感觉跟不上趟。
他的妈妈最初把他送过来的时候,也有跟我聊过这部分。我当时猜测的是,按正常来说,这个孩子个性的形成,是在学习的时候比如说强迫式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因为那种教育方式会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的逆反:即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厌学情绪。当我用对待厌学情绪的方式去对待他时,却发现收效甚微。并且发现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与人相处等方面都会感觉到他很不协调,好像和别人不在一个节拍上一样。

后来发生了一两件让我触动比较大的事情。有一次我们上茶课,让孩子们去练习倒水---即如何在倒水的时候,不要让一个器皿碰触到另一个器皿,同时水还能顺利地在器皿中转移。这其实也是在帮助他们去提升他们的觉知能力。

这个孩子当时挑了两个容器,在倒水过程中他怎么操作水都会洒出来。当时我觉得可能是容器的问题,于是就拿手里的容器跟他换了。换了之后却发现我刚才手里的容器在我倒的时候水不会洒出来,可是到了他的手里之后,虽然他很努力认真地在做,但那个水还是会洒出来。

另一件事是在我们的一次课程当中。我让孩子们去讲自己的生命故事,能想到什么就讲什么。然后不断地去做这种自我介绍,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做一个自我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这个孩子说我想不起来我过去发生过什么事。但突然间仿佛有如神助般,他说:哎,我想到了一件事情,是关于吃饭的事情。他说我小时候不好好吃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很着急。然后爷爷就会在我面前跳舞,我特别喜欢,只要看到爷爷跳舞就会很高兴,一高兴就张开小嘴。结果一张嘴的时候,一勺饭就塞进来了。
当时大家听完之后都笑了,然而我心里一下子就被深深地触动到,我对自己说我终于找到这个孩子的原因了。那时真的兴奋地想要跳起来,因为快一年了找不到原因对我来讲也是挺煎熬的。当在那一刻我找到原因时,就像中医把脉一样知道下一步该怎样去解决了。

我明白了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给封闭起来。因为这种封闭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保护------这个世界太坏了!怎么可以是这样呢?我不能对这个世界产生任何的兴趣和好奇。因为当我对这个世界产生任何的兴趣和好奇心时,就意味着打开,就意味着会让很多我并不想要的东西进来。所以我该怎么办呢,我就应该不能够容许自己再对外面的世界有任何的好奇和兴趣。

于是他就把自己跟外界能量的交换或者好奇心兴趣兴给关上了。所以他并不是说因为上学之后的厌学才关上的,而是在他才一岁多的时候,在学习怎么去吃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关上了他向外学习和探索的这样的通道。

再到后来,就慢慢地形成了一个习惯,也许他自己都忘了吃饭的这个事,可是这个就变成了他的一个习惯特征。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孩子对什么东西都没有兴趣。因为他自己认为有兴趣的事情他也产生不了热情,他会惧怕对一个事物产生兴趣和热情:因为我产生了热情之后,会把我很多不想要的东西也会强行地被动地塞进来。

所以父母的关怀和关爱有时候反而变成了这个孩子整个生命成长的一个最大的阻碍。尽管到后来,父母也知道要去尊重他的想法,让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这个时候,他已经习惯性地去关闭自己向外的通道。

解铃还须系铃人。因为他最初产生兴趣是看到爷爷跳舞的场景,觉得很开心然后张开的嘴巴。所以现在重新让他去做部分疗愈的时候,也是通过身体的这部分。

这个孩子说,我好像对hip-pop感兴趣。于是我说,好的, 那我们就从这个入手,我们在这个部分重新把阻碍的能量的通道打开。当这个孩子把主动权重新拿到自己手里的时候,即把这个通道打开之后,将来再去真正学东西的时候效率就很高了。

因为当人们心甘情愿地想做一件事情或学一个东西的时候就不会觉得辛苦。

我在跟这个孩子聊天的时候,我问他:你知道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吗?我在这个阶段就是要做一个像老母鸡一样的人。保护你在这个重新张开嘴巴的过程里,不容许有任何人再给你塞进去你并不想要的东西。因为如果这一次再重新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么有可能你对世界的打开就永远关闭了,到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机会再能够去重新打开它。

所以,亲爱的朋友们,吃饭仅仅是吃饭吗?

吃饭不仅仅是吃饭。在孩子小的时候,“吃”这个主题,涵盖着我们成年之后的许多生命主题。这些生命主题都是跟最初我们来学习如何吃饭,如何去感知我们身体最初的饥饿,和对食物的需要。而对食物的需要也是他最初生命的本能的一个渴望。

还有一种喂养方式就是定时,就是多长时间必须要吃。然后掐着表,比如说两个小时吃一次,或者四个小时吃一次。有时甚至会看到孩子已经饿得哇哇叫了,然后妈妈看了看时间,说还有五分钟。嗯,然后就等着那个五分钟的闹钟响了再吃饭。

所以这个妈妈手机上会有各种各样的闹钟。比如这个闹钟是一点钟喂奶、这个闹钟是两点钟喂水、这个闹钟是三点钟要吃果汁生命的等等,非常精确。

也就是说孩子饿不饿,孩子渴不渴并不取决于孩子自己的表达,而是取决于闹钟响了没有。

其实这就是完全忽视了孩子自己身体的感值。通过这样喂养方式长大的孩子,就会对食物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渴望,而且没有饱的感觉。所以把自己吃吐了吃撑了是常常反复发生的事情,那种小胖子也几乎是这样的养育方式。相反,一些吃饭障碍、进食障碍大多也是这样的喂养方式,都些都需要我们在五六岁之前的养育过程当中找原因了。
还有就是有一些家长会对所谓的健康食品有着过度极端的追求。一定要有机的或纯天然的,对垃圾食品有一种狂热的恐惧。

其实孩子的头脑里面没有这些限制性的信念,他只是想要去尝试。如果说父母在这个时候给他灌输很多的恐惧、害怕的信念,孩子就会很纠结很分裂。这种纠结和分裂也会造成孩子在成年之后跟食物的关系有很大的障碍。

跟食物的关系只是他的一个维度,其他的维度就是他的兴趣爱好、对生命的热情等等,这些都是从他如何吃这个问题上来折射出来的。

五六岁之前的孩子的养育,不要着急去什么背多少经书学多少门语言。如果说不能够跟一个人的生命本身的经验去发生任何碰撞就真的什么都不是。不要去过早地追求那些东西,先把人生最基本的几大主题在生命的早期打好基础。那么未来要学什么就是孩子自己生命的热情,他自动地会去完成。

让我们对造物主怀一种谦卑之情,相信自然而然是最好的教养方式。

我们多成年人一样也会遇到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问题。当我们用了很多种方法都解决不了这些障碍的时候。可以回过头去找一找我们是如何被养育长大的。

这个就是为什么我有时候会让我们的孩子和家长去写一下自己的个人成长史。我们有时候需要一个氛围来讲一讲自己的历史,跟自己的父母去聊一聊自己是如何被养育长大的,这样就可以找到自己一些在现实生活当中遭遇的障碍的原因。
明睿书院

致力于(5-20岁孩子)体制之外的新教育的实践和探索

全人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的目标是:每一个加入明睿的人

都可以在完善自我的心路上获得成功

做一个享受生命奇迹和幸福的平凡人

并尽最大的可能为社会和他人贡献自己的服务和价值

欢迎加入明睿心教育交流微信群每周三晚8:00-9:00 心理、教育主题微课

明睿心教育交流群1群已满

请扫码加微课助手,请他拉您入明睿心教育交流群2群

也可让微课助手拉您到道禾成都读书会微信群,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还可以关注我们道禾成都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道禾成都读书会以道禾教育理念为核心。通过每月读一本书,见一位生命发光的人,共同探索教育与文化的实验与实践经验,开拓格局和视野,并为找回属于我们这块土地自己的教育而汇集更多的有识之士,携手迈向华人教育的下一步。


    关注 亲子教育微课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