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传承在行动——秦淮区将打造“最南京”“小而精”地方课程

 

12月22日,区政协在区机关(秦虹路1号)2楼大礼堂,举办第二届区政协委员学习培训会,帮助政协委员尽快了解秦...





昨天上午,“秦淮文化地方课程建设暨秦淮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进校园”项目启动仪式在游府西街小学举行,本活动在南京市文广新局的指导下,由秦淮区教育局、金陵晚报社、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主办,金陵晚报乐童亲子营承办,秦淮区青少年宫协办。来自秦淮区的100多名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出席了启动仪式。
地方课程突出两大特色
秦淮灯会、南京白局、古琴艺术·金陵琴派……“小而精”的秦淮区有着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据秦淮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潘春雷介绍,



非遗文化课程是秦淮文化地方课程中的精品。秦淮区的中小学、幼儿园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打造了一批非遗文化校本课程,比如:武定新村小学长期坚持开展“秦淮灯韵”主题教育,南京白局也陆续走进过考棚小学、游府西街小学、南京一中初中等校园。“通过本次非遗课程进校园的活动,将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设置校本课程。”



本次地方课程的研发将有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负责,潘主任表示,



课程的价值定位首先是‘最南京’,充分体现本土性。其次‘小而精’,注重实践性、体验性。学生们需要的是喜闻乐学的课程,而不是庞大精深的理论。

我们可以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趣味化的教学,提高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在他们身上留下或多或少的文化印记,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

这种媒体宣传、学校渠道、课程资源和活动执行团队等多方力量整合,打造民俗传承的教育模板的模式也得到了文广新局顾小荣副局长认可。
打造非遗课程体验平台


启动仪式现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玲玲老师和她的学生弟子们一起表演了南京白局《数桥》,来自天妃宫和龙江小学的同学们用诙谐的南京话将南京一座座古今名桥巧妙地“串”在一起。


来自太阳城小学的同学,用白局全新演绎了《八礼四仪》,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融合到一起,赢得了现场一片掌声。


看着这一群对非遗文化热爱追求的孩子们的表演,金陵晚报副总编辑葛文连连赞赏,



其实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家长和孩子并没有失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追念和热情。他们缺乏的,是一个优质的课程传承体系,是一个品牌的课程体验平台。

这一次,秦淮区不仅开设非遗课程进校园,还将在寒假启动“万名学生学非遗”主题活动,由秦淮区青少年宫作为非遗文化活动基地,同时定点设立“非遗项目教学点”,定期向全区学生开放。
这一次,我们多方努力,正式构建一个标准化的文化传承体系,包含地方课程研发、开放活动基地、主题活动开展、项目宣传推广等,将‘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落到实处。

转自 秦淮发布


    关注 秦淮旅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