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文物做“保养”

 

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东西,物质的精神的,这其中就包括浩若繁星的文物。他们就如一台录音机、一部摄像机一...







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东西,物质的精神的,这其中就包括浩若繁星的文物。他们就如一台录音机、一部摄像机一样记录承载了他们所在朝代的方方面面,更是一笔珍贵的遗产,供我们去了解去传承,让中华民族区别与世界其他民族,也为中华民族的持续繁荣奠定良好基础。



然而这些文物就如同人一样,会衰老、会生病,需要保养,我们称之为文物修复。不过可不要把文物修复想象的与人的保养那样简单,几乎每个人都对保养有一定的见解,但并不是每一个都懂文物修复。文物修复是一件专业活,作为文物修复师,必须具备历史、雕刻等方面的知识外,还必须对物理、化学、美术色彩学等各个专业都精通,并能做到将各个综合学科灵活运用,同时也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



由于缺乏相关的职业标准和培养机制不健全,中国的文物修复师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这严重影响着文物的保护状况,出现了许多“破坏性”的文物修复,不仅违背了文物保护的初衷,反而对文物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实在让人扼腕心痛:





辽宁省朝阳市凤凰山风景区云接寺清代壁画修复前



辽宁省朝阳市凤凰山风景区云接寺清代壁画修复后

修缮前墙上的壁画虽然保存较差,但在清代壁画中,算比较精细的,人物神态也是惟妙惟肖,由于请来的画师没有文物修复资质,对这块没有专业的了解,导致修复过程竟是直接在壁画上重绘了一幅截然不同的画作。



秋水山庄修缮前



秋水山庄修缮后

秋水山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报业巨子、上海《申报》报主史量才以他的爱妻沈秋水命名而建的江南庭院式建筑。修缮前古色古香,从照片就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然而最近却被刷了一层违和的黄漆,神似道观,整体的意境荡然无存。



崇左市左江斜塔修复前





左江斜塔修复后

立于江中礁石上的世界八大斜塔之一的左江斜塔,被抹上一层厚厚的白灰浆,本是古朴而富有历史痕迹的斜塔就这样被“修复”了。



国宝.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修复前



国宝.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修复后

历时长达几年, “焕然一新”,是否少了点什么?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文物保护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文物修复却没有得到足够的谨慎和尊重。我们都知道要去保护,但却缺乏一种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去对待的精神,一些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也在一定程度被不少人忽视和淡忘。那如何才能做好文物的“保养”呢?



在这里想要引用中国文物建筑保护观念的奠基人也是著名的建筑师梁思成先生在1932年的文章中的论述,虽然梁先生研究的是古建筑领域,但其中的思想对整个中国的文物保护工作都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梁先生认为保护问题分为“修”和“复原”两类,破了的就要修,有失原状的就应该复原。而复原必须建立在对原形非常了解的前提下,否则不如保持现状。



另外一位对中国文物保护做出极其重要的贡献祁英涛先生,也曾对古建筑的修复发表自己的看法:



两者的言论都引出一个概念——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整旧如旧”或者说是“修旧如旧”,这一直以来是我国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也是很多老一辈文物修复工作者的“最高追求”。

中国古陶瓷研究院文物修复专家宋福莲,曾参与众多具有较高收藏、研究、历史价值的古文物修复工作,她也曾说过,只有做到“修旧如旧”,修复后的文物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原有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这当中包括质地、色彩、大小、重量、纹饰等一系列问题。哪怕有一点点违反,哪怕有一点点不符合要求,被修复的文物都将成为废品。

梁思成先生在这一原则上用了很形象的说法,认为文物建筑的修缮应当保持“与其年龄相适应的面貌”,给人“老当益壮”,而不是“返老还童”的印象。下面就是两个比较成功的例子:



南禅寺大殿修缮前



南禅寺大殿修缮后



正定广惠寺华塔修复前



正定广惠寺华塔修复后

这两个成功的案例都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文物的历史面貌,就像那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 “你本来就很美”,这或许也是每个从事文物修复工作者在修复文物前需要在心理默念的一句话。


    关注 全球博物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