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田黄印章引发的争论

 

香港佳士得春拍田黄大对黄章(共413克)与清史传位掌故:《清史稿·杜受田传》:“文宗(咸丰)自六岁入学,受田朝夕纳诲,必以正道,历十余年。至宣宗(道光)晚年,以文宗长且贤,欲传大业,犹未决;...





香港佳士得春拍田黄大对黄章(共413克)与清史传位掌故:《清史稿·杜受田传》:“文宗(咸丰)自六岁入学,受田朝夕纳诲,必以正道,历十余年。至宣宗(道光)晚年,以文宗长且贤,欲传大业,犹未决;会校猎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另有清人笔记载:“道光之季,宣宗衰病,一日召二皇子入对,将藉以决定储位。二皇子各请命于其师,卓(秉恬)教恭王,以上如有所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杜则谓咸丰帝曰:‘阿哥如条陈时政,智识万不敌六爷。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将不久于此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如其言,帝大悦,谓皇四子仁孝,储位遂定。”……皇四子继承大统成为咸丰皇帝,御赐此田黄大对章于已败的兄弟恭亲王,一章意味国家天下,一章喻以宗族亲情,中国人的传统情怀尽在其中……



看到这对田黄章,不由的让我想起故宫的乾隆田黄三连印。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被驱逐出北京故宫的时候,偷偷带走了许多珍宝,其中有一件虽然很小,却是特别的珍贵。溥仪把这件国宝藏在棉衣里,在以后的许多日子里,溥仪一直把它带在身边。溥仪秘密收藏的这件东西,是清朝乾隆皇帝的私人印章,叫“乾隆田黄三连印”,也叫“乾隆田黄三连玺”,是由三枚印章组成。



这件三连印虽然造型小巧,可它其中却有大大的名堂。无论是材质的选择、图文字样的篆刻,还是做工的技巧方面,田黄三连印都有着不同寻常之处。三枚印章中有两枚是正方形,一个刻有“乾隆宸翰”,一个刻有“惟精惟一”。另外一枚刻有“乐天”字样,呈椭圆形。“惟精惟一”、“乐天”都出于儒家经典,乾隆皇帝想以此来表明自己精益求精、专一其心、不偏不倚的施政思想和乐天知命的处世态度。“乾隆宸翰”和“乐天”玺文,被处理为印章的凸起部分,“惟精惟一”则是印章的凹陷部分,这两种刻印方式都是篆刻中所说的:“阳文”与“阴文”。在布局上“乾隆宸翰”采用的是传统标准格式;“乐天”印则是字画结合,在字的的两边增加了螭文修饰,使整个印玺充满了动感灵性。



“乾隆田黄三连印”上所有的石环全部是完全闭合的,没有任何裂缝黏合的痕迹。那麽,200多年前的清代工匠是如何做成这三条石链的呢?答案只有一个,三连印是由一整块田黄原石雕出来的,而且三枚小印完全由环链相连,这些环链也是由石头透雕出来的。为了把硬邦邦的石头化作灵活自如的细小链条,雕刻者在雕刻的过程中,采取了链雕的技法。石质链雕是用一块石材镂空雕刻出一整条活动石链的雕法,因为石质坚韧,稍有不慎就回造成链断石破,工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这东西能看看就是福气。从艺术价值文化内涵上来看,可能只有故宫的乾隆田黄三连印方可与之媲美了。没有想到在微信朋友圏和北京电视台〈拍宝〉栏目专家周漠先生争论了起来



我认为:论材质当然这个好,艺术品不能唯材质论,综合看还是三连章好。

周漠先生认为:艺术品是纯欣赏的作品。这件和三联章都有实用功能,不能算是纯粹的艺术品,还应该是工艺品,或者说是出类拔萃的工艺品。但工艺品首重材质,工艺是附加值,古人所谓叫“首德次符”,因此说,就工艺品而论,还是这件好。



我认为:一为乾隆御用,一为下赐皇子。三连章当年溥仪最后献出,可见皇家之重视。工艺品之所以称为艺术品,在于其历史文化内涵。权衡一下,三连章文化价值高于此对,材质不及此对硕大。各有优劣,但个人认为这类东西,不可再以单纯工艺品视之。

周漠先生认为:这件作品虽为御赐,但其背景有关社稷天下,因此也未必不是宫廷中极重要之收藏。关于田黄之质地,后世发现的石料,也经常会超过前朝所有,例如明代就罕有田黄石,而寿山石则渊源已久。关于溥仪之真爱,则背景为当时建福宫已经焚毁,宫廷历代奇珍多已付之一炬,此对印章早年出宫,恰恰是险遭罹难。而溥仪带出去的三联章,也未必不是筷子里面挑旗杆的。还是这件好。

我认为:还是乾隆三连章好。但这对应该是市场上最好的了。

大家怎么看?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此文!

也可关注我们的微信号:jiaquyaji  阅读更多精彩的文章

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 佳趣雅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