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听力的重要性,你知道吗?

 

对于在夜总会、迪厅、酒吧、电影院、音乐厅、体育赛场、甚至是健身操房等文娱活动场所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巨大的声响...



对于在夜总会、迪厅、酒吧、电影院、音乐厅、体育赛场、甚至是健身操房等文娱活动场所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巨大的声响,人们越来越感到担心。                                                                                                   随着技术的普及,人们使用音乐播放器等设备时往往以不安全的音量播放,而且听的时间过长。经常参加此类活动存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的危险。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11亿年轻人面临由不安全的用耳习惯导致的听力损失风险。4300多万 12-35 岁的人存在各种原因引起的残疾性听力损失。

                         

如何让保护听力


保持低音量                                                                                          

  • 在听力安全范围内收听。确定个人音频设备的听力安全水平,在安静环境下将其音量设置在不超过最大音量 60% 的舒适水平。
  • 带耳塞。如果经常去夜总会、迪厅、酒吧、体育赛场和其它嘈杂场所,使用耳塞保护听力。安放得宜的耳塞可以大大降低接触到的噪音音量。
  • 使用合适的插入式/头戴式耳机,如有可能,使用降噪耳机。如果选用合适,耳机可以让使用者在音量降低的情况下也能听清音乐。降噪耳机可以降低背景噪声,这样你就可以听到音量更低的声音。


限制从事有噪音活动的时间                                                               

  • 让听觉器官不时短暂休息。去夜总会、迪厅、酒吧、体育赛事和其它嘈杂的场所时,不时离开让听觉器官短暂休息有助于减少接触噪声的总时长。
  • 避开巨大声响。在噪音巨大的场所,尽量远离扩音器等声源。呆在场所内比较安静的地方也能减少接触噪音。
  • 限制每天使用个人音频设备的时间。虽然降低音量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将个人音频设备的使用时间限制在每天不超过一小时非常有利于减少接触噪音。




注意听力损失的迹象                                                                                


    [list]
  • 如出现耳鸣,听门铃、电话铃和闹钟铃等高音时有困难,听不清别人讲话(特别是在电话上),或者在餐馆或其它社交场合等嘈杂环境中跟不上别人的谈话,则应寻求听力保健专业人员的帮助。




定期检查听力                                                                                            


  • 利用学校、工作场所和社区提供的服务,定期检查听力。此类筛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听力损失的初步迹象。


生活小贴士 ☀                                                                                              

1、避免各种噪音。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下,容易导致听力老化。如果营造一个较为安静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就能减少噪音对听力的不良影响。

2、避免发为。情绪波动过大可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的痉挛、收缩,造成内耳听血管血流的严重减慢,发生微循环障碍,从而使内耳听神经缺氧,导致突发性耳聋。

3、避免乱挖耳朵。 平时不要随便用不洁的小木棒、发夹等挖耳止痒,以防损伤耳道深处的鼓膜,引起外伤性鼓膜穿孔和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变,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

4、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奎宁及其衍生物等,以免发生药物中毒性耳聋。婴幼儿更要禁用这些药物。

5、避免耳周高气压的影响。 如参加游泳、跳水等运动时,注意不要让耳朵先接触水面;遇到燃放鞭炮,应距现场3米以外或用手捂住耳朵;不能用手掌击人耳部等。所有这些,都是保护耳内鼓膜不受气压的刺激而发生外伤性耳聋。

6、少吃高脂肪食物。 血中胆固醇的浓度过高,造成血管壁的粥样硬化,血管硬化使得内耳血液供应减少,听觉器官营养不良,导致听力减退或发生耳聋。

7、积极医治感冒。因为感冒能影响耳咽管(从咽部到中耳腔的管道)的通气程度。另外,如用力不当擤鼻涕,会使鼻涕中的病菌不小心进入中耳腔,容易引起中耳化脓感染,影响听力。

8、避免长时间使用“随身听”。高音量的音频声对听觉器官造成疲劳、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发生耳聋。

9.保持健康规律生活:避免紧张激动,保持乐观心态;积极体育锻炼,可使耳蜗功能障碍减少32%;重视营养平衡,注意三低一高饮食(低脂、低盐、低糖、高纤维素食品);戒烟限酒,良好睡眠。

10.耳不妄听久听:不去少去嘈杂之地,特别是迪厅蹦迪、KTV飙歌,游艺厅打游戏、看高分贝立体声电影;不用或不长时间用随身听,特别是不在行走中使用;长期接触85分贝以上噪音,耳聋发生率达21%,儿童智力发育会降低20%;繁华区住房装修应防噪隔音。

11.不滥用损耳药物:看清药物说明书,禁用、慎用、少用、不长期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特别是链霉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12.预防耳道感染:避免洗澡、游泳时耳道进水;切忌挖耳,耳痒可用酒精棉签洗擦;患感冒、鼻炎或鼻窦炎时,应消炎滴鼻,保持鼻腔呼吸通畅。

13.注意耳膜内外压平衡:下降时应用吞咽动作,或捏鼻鼓腮以保护鼓膜完好。

14.积极防治老年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老人发生耳蜗功能障碍增加54%%,应及时治疗,防止循环障碍,延缓听力减退速度。

15.尽早发现耳病:要从娃娃抓起,及时发现分泌性中耳炎、耳闷、听不清,调高电视音响,对声音反应迟钝,语音发育延迟,应予重视,尽早就医。

16.坚持耳常按摩:耳各部位及49个穴位与五脏六腑联系密切,按摩耳廓,耳聋拉耳廓,以发发红为度,每日进行三次,颇为有益。




    关注 重庆市永川区残疾人联合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