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富春论孔子《论语》(20)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建立自身,四十岁时不再迷惑,五十岁时知晓天命,六十岁时耳顺而听闻各种言语,七十岁时从心所欲但不逾规矩。”



解析:

一、十五志于学。志向是一个人一生的目标。当人对于自己的人生开始觉醒的时候,人就开始筹划这一生的目标。所谓志于学并非志于关于一般知识的学习,而是志于关于道的学习。学就是学道。唯有道才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目标。

二、三十而立。立是站立。人站立于世界之中。但人何以站立?这凭借于礼。礼是人道,是人在世界之中的游戏规则。人知道并遵守游戏规则,就能立于世界之中。

三、四十不惑。不惑是不迷惑于人生与世界的假相,从而认识了真理。人知道自己是谁,也知道世界是什么。

四、五十知天命。天命是天道。它是天的命令,是人的命运。天命设定了人的存在的边界,也就是人生死的道路。因为知道了天命,所以人就可以安身立命,把握自己的命运。

五、六十耳顺。人耳顺而听闻各种言语,这表明人与世界是沟通的。人不仅能听闻人的声音,并且能回答人的声音。此外更重要的是,人不仅能听懂天的命令,而且能听从天的命令。

六、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心无贪欲,而怀大道,故能从心所欲;既合天道,也合人道,故能不逾矩。人从心所欲但不逾规矩,这意味着心意和规矩的合一。不仅人的心意不逾规矩,而且规矩也不限人的心意。因为心意是人的意志,规矩是天道和人道的规矩,所以心意和规矩两者合一就是天人合一。这是一种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

这是孔子对于自己人生历程六个关键步骤的总结。



作者简介

彭富春,1963年生于湖北省沔阳县(现为仙桃市),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9-1983年学习于武汉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85-1988年学习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师从李泽厚教授,获哲学硕士学位;1991-1997年学习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师从海德格尔晚期弗莱堡弟子博德尔教授,获哲学博士学位,是武汉大学历史上第一位留德哲学博士。1998年起任武汉大学教授,并兼任国内多所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美学的一般理论、德国现代哲学(海德格尔)以及中国古典思想(国学)。

主要著作有:

《论孔子》(人民出版社,2016年)

《论国学》(人民出版社,2015年)

《论老子》(人民出版社,2014年)

《论海德格尔》(人民出版社,2012年)

《美学原理》(人民出版社,2011年)

《论中国的智慧》(人民出版社,2010年)

《哲学美学导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

《哲学与美学问题》(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漫游者说》(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

《无之无化——论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核心问题》(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欧洲科学出版社,1998年)


    关注 漫游者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