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读经运动”论争看教育的“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读经在很大程度上是读的儒家经典。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文化中,无论我们持有什么样的观点,我们都必须要承认,儒学始终...




读经在很大程度上是读的儒家经典。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文化中,无论我们持有什么样的观点,我们都必须要承认,儒学始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轴,在封建社会对儒家经典的诵读也是从没有停止过。而到了近代,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之后,儒学被批得体无完肤,被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认为是封建的思想毒瘤、是糟粕。但尽管如此,我国近百年来在教育史上依然存在几次“读经运动”,而最近的当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由台湾的王财贵教授发起的“儿童读经”运动,并且“读经”运动的旋风迅速的由台湾席卷到大陆,并在大陆刮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读经”风,产生了“国学热”,但对于儿童是否应该读经的争论也随之展开。



一、读经与反读经的论争

自读经运动发起之日起,就有了读经与反读经之争,争论的焦点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构成中华传统文化核心的经典古籍应该受到何种程度的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强调儿童读经是否符合科学的教育方式,对儿童的成长是有利还是有弊。

赞成者认为读经意义非凡,读经能让儿童较早的接受圣贤的教诲,从而培养自己的美德。在当前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是儿童保留仁爱之心和忠孝诚信的道德品质。他们认为经典古籍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核心,传承着中华民族奋斗的历史和基本精神,诵读经典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群体的价值、协调社会秩序。他们认为读经是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文化的发展和复兴必须回到源头汲取智慧、汲取养分,然后才能发出灿烂的光辉。

而反对者认为读经实质上是走向蒙昧的举动。当今社会是一个思想多元化的时代,现在提倡所谓的读经运动就是使多元的价值观统一化,实质上是一场愚民运动。他们认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开始打破读经的梦魇,把孩子们从机械的读经中解救出来,但是读经却依然像一个挥之不去的阴魂,一有机会就要沉渣泛起。而且读经不符合科学,死记硬背智慧扼杀儿童学习中文的兴趣,根本就起不到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他们认为读经运动本来就是多此一举,因为在现今的教科书里面本来就有众多的选自经典古籍的诗词歌赋、优美文章,这些都已经是对传统文化适度的接触和训练。而且强调儿童的死记硬背有违儿童的天性,更不符合“蒙以养正”的精神。

无论是读经也好,反读经也罢,他们的观点都是有失偏颇,支持读经的人总是从传承文化的角度去阐述,但并没有从思想文化的多元化方面去思考没有从科学的角度去看待教育问题;而对于反对读经的人来说,他们也只是从读经不符合当前多元价值观、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谈论问题,而没有顾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普及。“读经”与“反读经”之争实质上传统与现代思想观念在教育上的冲突的体现。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

“读经”与“反读经”的论争的本源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更是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的冲突。

由于近代以来我国长期落后于西方的工业国家,因此我国的现代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西化的过程。近代以来由于我国的封建主义文化形态相对于西方的资本主义文化形态产生了鲜明的文化差距,因此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自觉不自觉的学习起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这是我国传统文化遭遇的最为深远的一次冲击,但是当时的中国人并没有对自己的文化模式产生怀疑,而只是开始重视到了不同于我们自己的西方的文化,因此一些比较开明的人士便提出了“中体西用”的主张。但随着帝国主义的大规模的文化侵略,西方现代的教育观念开始真正的影响我们的教育体制,清政府开始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校。但此时在学校里面沿用的仍是中体西用的办学模式,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并没有得到改变。

但随着清政府的覆亡,民国教育部命令废除了小学读经,大学也不再设立经学科,这一时期,儒家的思想遭受了全面的冲击。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后,经过一场精神的洗礼,现代教育思想才为普通的人民大众所接受。现代的教育思想开始逐渐的占据统治地位,在这一时期,就主要的学校教育教育思想、方法而言是背离传统的,尽管儒家的思想对国人的影响依然存在,但这一时期它却失去了统治地位,而且还处于受批判,受排斥的境地。

在我国寻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教育逐渐让渡出主导的地位,但我国在近代寻求现代化并不是自发的、主动的,儒学等传统文化让渡出统治地位也是被迫的,因此中国广大的知识分子在心理上都有一种深深的文化自卑感。而今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增强,由于功利主义的负面影响,一些知识分子迫切的想复兴传统文化,洗涤人们的思想,重现往昔传统文化的荣光,因此,“读经运动”似乎也成了一种必然。



三、传统文化现代化与教育变革

“读经”与“反读经”之争,除了它们本身就是教育思想观念之争之外,它们作为新旧两种文化的价值之间的冲突,为适应现代化的进程也必然需要对他们加以整合,从而衍生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这就需要对固有的传统文化进行改造,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那就是需要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文化支配着教育,教育反映着文化冲突。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社会文化整体变迁的过程。而教育也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它必然要置身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之中,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离不开教育的参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需要教育作出适当的调整,需要教育进行一定的变革。

化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需要教育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调和。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是:民主、科学、法制,我们就是要以此为准则对传统文化进行明辨,对于传统文化我们不能只是一味的去继承,而应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弃其糟粕、扬其精华。对于“读经”来说,教育需要的是挖掘传统的典籍的现代哲理,用现代的语言和思想来把我们先人的智慧阐释出来,从而教人明事理、知荣辱。“读经”不是为了所谓的去记诵一些古典文集,而是去领悟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的精神文化;“读经”也不是为了让我们去遵循“三纲五常”,而是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浩然之气。


    关注 小学语文教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