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工匠】三十六载磨一剑  五“心”合一铸匠心

 

这是一个平凡五菱人的故事,这也是一个优秀五菱工匠的传奇。...

 匠心 

我非常热爱我的工作,我对它充满了兴趣,这种兴趣让我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执着,这种执着包括了用心、专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有了这几个 “心”以后,最后才是创新。因为做钳工如果不具备这几个心就做不好,它是手工活,心要细,性子要耐得住,还有就是在工作中要有敢承担、敢担当的气魄。

技术中心 试制车间 岑延清
编者按

六零年出生的岑延清师傅,在这个几度更名,但却始终传承和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精神的企业里已经工作了三十六年。时间的洗礼,让他的手指变得粗糙但却更加灵巧;让他的头发开始变得花白但思路更加开阔和清晰。黝黑的面庞、浓密的眉毛,明亮矍铄的眼睛和工作时专注认真的表情,让我们对这位公司目前唯一一位特聘高级专家技师印象深刻,也迫切地想听听他一路走来的励志往事。
一个钳工梦


在那个“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年代里,身为五菱子弟的岑师傅,一直梦想着能够成为一名技术工人,而钳工在当时制造技术相对较低的环境下,是一份要求严格、颇具挑战而且技术工种也较高的职业,在经过了模具车间一年的栽培之后,岑师傅在1980年2月,正式成为一名模具钳工。



进入公司后,在信息知识不发达、学习渠道较少的客观条件下,要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技术工人,自然少不了师傅的培养。然而在进入公司的第一年,岑师傅的师傅没有让他参与任何的生产制造相关工作,只是让他看图纸,看制图相关的书籍,然后让他了解模具钳工的各种工具,工具的用法和制造。在工作工具都紧张而宝贵的年代里,岑师傅从锤子、錾子、圆规、乃至到画线等工具都是自己手工制图、手工制作,直到年底,师傅才让他着手制作第一个模具——很简单的凹凸下料模。



在依靠师徒关系维系技术传承的年代,岑师傅的两个师傅,在当时都是比较厉害的技术工人,自然对他的要求极其严格,就像父母对自家孩子一般。岑师傅凭借自己的热情和兴趣,在两位严师的指导下学习和积累了很多基础知识,尽管也没少挨骂,但也在这中严格的要求之下取得了很大进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岑师傅说他一直抱着一种态度:就是一直很努力,对自己的工作,尽量细心去观察去积累去学习一些东西,尤其是在工作当中,勤学勤问,保持着良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心”的修炼
1995年,岑师傅从模具车间调到试制车间,从一名模具钳工转变为试制钳工,主要工作以车身焊装线工装夹具制造集成为主,同时也会做一些钣金零件模具设计制造、五门一盖手工包边及车身钣金改制等工作。由于模具和工装具有共通性,且模具的精度要求更高,所以岑师傅的转型得心应手,也有机会将以往模具钳工的经验应用在工装夹具上面,从而更好地发挥了自身特长。



从1995年到2007年,岑师傅在他的工作岗位上一点一滴地磨练自己的技术技能,参与了公司诸多简单钣金样件模具制造和白车身焊接生产线工装制造、安装、调试的工作。期间,岑师傅屡次获得公司推荐送到技工学校进行学习提升,并获得了一系列的工人技师职业职称以及技师证书。



在青岛分公司第一条自动化车身焊装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过程中,五门一盖的气动控制上遇到了难题,在焊接之前需要进行手动定位夹紧,按照气动原理图进行夹具气路的安装,始终无法成功解决实现,原来两个月的安装调试周期已过去了一个月,已影响了其他工作的开展,难题攻关解决迫在眉睫……岑师傅急了,在自身缺乏气动知识及气路安装调试的条件下,凭借自信心及挑战精神,便自告奋勇,对控制原理进行了反复进行思考和论证,最终改进优化了气动控制逻辑,在项目节点前,顺利攻克了这个难题,实现了夹具打开后即可进行下一循环的手动夹紧。岑师傅将气控原理改进的经验写成了论文,更有利于经验的传承,也在公司后续的生产线上得到很好地推广和使用。



在公司新能源项目E100的前期开发中,岑师傅和他的团队,先后手工试制了几辆样车,用于产品的前期数据采集和产品试验。在第一辆框架车的试制时,车身框架用铝型材并采用螺栓连接式。岑师傅为提高车身制造效率及精度,分析车身框架结构特点,决定应用“搭积木”方法,仅设计制造了总拼的几套软工装夹具以保证车身框架的制造精度,而侧围及下车体分别在大平台上放样及拼接……总拼后再把其余的小支撑架放上去,一个个部件慢慢像搭积木一样搭起来,连接件需要实配设计及手工制作。



电动样车的试制到后期要求越来越高,要有曲线,要有外观,而且采用的材料工艺都是在公司之前没有使用过的,很多人都摸不清情况。但岑师傅和他的团队硬是不服输,用做框架车剩下来的那些材料来设计工装,工装做完以后又经过了一到两次的升级,最终把铝型材可以一次性地像搭积木一样,把整辆车的骨架材料一次性完成集合,交付给负责焊接的同事。这一整套的工装设计,不仅在精度上大大超出了工程师们的预期,甚至是在后来的展车制作中,也进行了运用。在后期的样车路试中,需要加强门板内板强度,加入一个门框,不仅要求精度高,强度也要达到,岑师傅又经过自己的观察研究,快速制作了一套弯管器,在解决工装问题的同时,也缩短了它的设计时间和制造时间。



凭借在工作中秉承着的用心、专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以及在问题攻关中敢于迎难而上,通过细致观察、独立思考和反复动手验证的工匠精神,岑师傅在2008年获得了总经理奖的技术能手奖,并于同年被公司特聘为专家技师,在2014年成为了公司目前唯一一位特聘的高级专家技师。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作为八十年代开始工作,在平凡岗位上走过来的一名技术工人,岑师傅依然传承着严管严教的师徒理念, “严师出高徒”对他而言是深有体会,若不是当年师傅对他的严格教导,他也不能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到现在。

他在带徒的过程中,始终以身作则,把制造夹具的铝合金型材尺寸计算得非常精准,然后再使用锉刀一点一点修整到设计的尺寸精度范围内,教导徒弟说,每一处的误差积累将导致夹具定位精度的丢失;他也会自觉地注重外观感知质量,把工作细节做得很到位,始终以对待“艺术作品”的态度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



他也坦承自己在带徒的时候有些“霸道”,希望徒弟能够严格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完成工作任务,在徒弟做的不好或者不对的时候也会去“骂”他们。但随着新一代的年轻技工思想越来越独立、越来越个性,岑师傅也在尝试着以更温和的方式去跟他们相处,以一种商量、教导的口吻与他们交流,然而这种妥协也让岑师傅感到担忧,脱离了传统的师傅“权威”时代,徒弟在传承技艺和实践操作上,可能得不到代代传承下来的技艺精髓。

岑师傅说,现在的年轻人比他们当时要聪明,学习知识的渠道更多,学习能力也很强,但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仅仅靠聪明是不够的,要沉下心来在岗位上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要勤学勤问勤思考,了解零件的加工工艺、工序,善于学习积累,去观察去发现一些东西,然后再亲自去做这个东西,才能够不断提升技术。



对于创新,岑师傅也有着自己的理解:有一些创新的东西不是要重新做一样东西,而是在它的基础上利用一些其他的元素,把它运用进去,创新并是一个很高门槛的东西,一定要做一个很牛的东西出来才行。它其实是一个小小的课题,在别人的基础上优化,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一个东西经过多次的优化,就可以达到很顶级的状态。就像德国人,一辈子做一个螺母,最后可以把螺母做出花来,这也是工匠精神在创新中的贡献。
小编后记
从师傅的骂声中去实践学习到自己能够总结出工作需要的“五个心”,从一名普通钳工成长为公司唯一一名高级专家技师,都源于他对工作的热爱,对自我严格的要求以及对交付物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

这是一个平凡五菱人的故事,这也是一个优秀五菱工匠的传奇。这个拥有将近六十载年岁的企业,有无数双勤劳灵巧的手在推着它前行,有无数双专注认真的眼睛在看着它成长,也有无数颗热情诚挚的心奉献于它,我们希望每一颗勤劳、执着的心,每一张专注、认真的脸,和每一双结实、有力的手,都能获得尊敬和掌声。
本期互动
在留言区说说你理解的“工匠精神”,本期【五菱工匠】送出《工匠精神》2本,期待伙伴们的神评论!


    关注 SGMW上汽通用五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