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广播电台访谈 小蜜蜂怎么保护大熊猫?

 

小蜜蜂保护大熊猫?这看起来是一件极其荒谬的事情,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是不能够成立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件“不可能”...



小蜜蜂怎么保护大熊猫?大熊猫现状如何?中华小蜜蜂有什么独特之处,又面临什么威胁?…北京广播电台《知识开讲》节目邀请“熊猫森林蜜”的项目负责人郑岚女士,以及张晓川博士在节目中对项目做出了详细的阐释,为公众揭开了“小蜜蜂保护大熊猫”的秘密。

为什么“小蜜蜂”能保护“大熊猫”?
大熊猫生活的区域其实和人类生活的区域有很多重合,所以小蜜蜂保护大熊猫,从第一层含义上来讲,是说我们希望给和大熊猫生活在一起的村民找到“熊猫森林蜜”这样与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了解到好的森林会带来好的收入,从而自觉开展保护行动,成为大熊猫栖息地的守护者。

第二层含义,实际上就是大熊猫,大家要知道它其实不是一个孤零零的物种,它是生活在一片森林里的,这森林里有熊猫,有黑熊,有毛冠鹿,也有中华蜜蜂,很多的植物都在里面,大家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依靠当地土生土长的中华蜜蜂才可以为那片森林的植物传花和授粉,让森林繁茂,也才有大熊猫和其他动物繁衍生息的家园。
目前大熊猫的生存状况如何?
据最新的全国大熊猫野生调查的这个结果来看,现在一共有野生大熊猫大概有1800多只,然后它大概分布在四个山系里面,从陕西甘肃到四川,当然最大的种群是在四川。我们现在不能说它的数量已经有很多了,或者说它已经位于一个很安全的阶段了,因为他还是面临着很多来自人类活动的威胁。

现在主要的威胁还是来自于人类,人类的活动范围不断的扩大,他会占有大熊猫原本的野生栖息地。大熊猫,它其实是非常怕人的。他所生活的那个环境需要有足够的食物,其次是需要一个非常完整的生态环境,比如说2000到3000米的海拔,以及相对应的密度,同一个地区里面可以有多大的面积,熊猫的数量又不能太多。更有趣的是每只熊猫呢,它都有自己固定的活动范围就是它的领地,这个领地又需要足够大并且只归它自己享用,或者说顶多是和它的配偶。
为什么是中华蜜蜂?
中华蜜蜂和我们现在的蜂产业里面最常用的西方蜜蜂的4个亚种不同,它是原产于我国本地的一个物种。如果单单从生产效率来说,中华蜜蜂可能是没有西方蜜蜂有优势的。但是,作为生态系统里面关键的一环,中华蜜蜂与很多本地的开花植物,已经形成了很好的传粉关系,其中有很多植物都是只有依赖中华蜜蜂才可以传粉的植物,所以如果我们在这个区域,还是用西方蜜蜂来发展这个蜂产业的话,由于它对当地环境的不适应,而且山地没有大宗蜜源,尤其是当地早晚的气温又会比较低的情况下,西方蜜蜂的工作效率反而会不如中华蜜蜂。并且,它对本地植物的传粉支持作用也会远没有中华蜜蜂强。

作为一个蜜蜂的种类来说,它形成它现在这样的访花,以及它产蜜的这个行为是经过了千百年进化后形成的,如果说让一个完全不同的蜂种过来适应一个它非常不适应的出巢温度,以及适应它一个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蜜源种类,或者说是适应一个7平方公里包括194种蜜源植物的采蜜范围,基本上是很难做到的。

再说中华蜜蜂,在中国的森林其特点是分布比较分散,百花齐放,百花争艳,小面积里面也有很多很多种,并且花朵也长的很小,而且有的话是在温度很低的情况下才会开。那些特别大的蜜蜂在这些地方采蜜就会比较困难,所以中华蜜蜂相对于西方蜜蜂来讲由它本身所具有的一些优势,比如它的体积比较小,它的嘴巴的形状都很适合去采中国森林里头的这些密又小又杂的花,包括它很勤劳,比如说在温度只有14度的时候,西方蜜蜂都不怎么出来了,但是中华蜜蜂还会愿意出来去采蜜。因此呢,在海拔相对高、温度相对低的地方开的这些花儿,中华蜜蜂可以去帮它们做传粉。所以很多很多的特点,决定了这个中华蜜蜂,不管是习性上的还是身体结构上,决定了只有他能够帮助这些森林里头的这些花来传粉、授粉。
为什么目前传粉昆虫越来越少?
第一点是外来物种的入侵,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造成全球性的传粉昆虫减少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不光是在中国,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本地的传粉物种;不光是蜜蜂,还会有其他的一些昆虫,比如说一些鳞翅目的包括蝴蝶、蛾子还有其他的甲壳虫等一些鞘翅目的昆虫,这些都容易,因为他们本身的访花行为都是为了取食或者跟取食相关的行为,然后如果引进了一些外来的物种的话,它们自己的食物来源就会受到威胁。

第二点是人类的种植,还有其他各种生产的行为,它会使用农药和各种各样的化学产品,这些对它们会产生直接的毒性伤害。

第三点呢,是我刚才提过外来物种入侵的概念,这个它会带来很多,就是原来本地物种所抵御不了的传染病。

还有一点是我们现在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啊,它的温室气体还有各种各样比如说引起的全球的气候的变暖,以及其他的各种各样的,这个包括区域性的气候变化也会造成这个传粉昆虫,它所适应的温度和其他的气候条件会发生变化,它就会逐渐的去向它所适应的那些气候环境的那些地区去进行迁移。
“熊猫森林蜜”项目成果和愿景
最初在2011年的时候,我们是在一个项目点一个保护区合作,有3户蜂农加入到我们的项目里面来。到现在,5年之后,我们现在是跟3个省的3个国家级保护区合作,现在有20多户的蜂农在我们的项目里边,之前他们的年收入除了打工收入就只有几千块钱,最多是1万多块钱,特别特别低,而且这些收入还是需要通过向挖药材啊啊,挖笋子啊,就是这样的一个不可持续的一个方式来获得的。

那我们的项目从去年的数据来看呢,可以给他们平均每一户就增加接近2万块钱,对于他们来讲还是蛮大的一个收入。我4月份到这3个保护区项目点走访的时候,有很多蜂农想再加入到我们的项目里。

今后的话,我希望能够尽量的扩大我们的项目规模,能够给每一户的蜂农带来更多的收益,因为只有真正的在经济上给他们足够的激励,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生态的价值,他们才有可能真正的回去做保护。

其实这个小蜜蜂保护大熊猫的机制反应到这个科学原理上来说是一个社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可持续化,对当地的大熊猫栖息地带来可持续的发展,并且能够长期地维持

一个良性循环关系的过程。“小蜜蜂保护大熊猫”的这个项目只是其中的一个案例,如果我们能把这个案例推广到其他的大熊猫栖息地里面并能够通过其他的良性的、可持续的产业来支持大熊猫保护或是金丝猴、东北虎的栖息地里,这其实是一个我们未来想看到的一个很光明的一个前途。
嘉宾
张晓川
博士


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师

熊猫森林蜜项目顾问

曾指导蜂蜜的生产和蜜源植物的保育扩繁。长期关注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通过分析中华蜜蜂对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价值,尝试揭示生态友好型产业与保护地、濒危物种栖息地的科学联系。


郑岚
总经理
山水伙伴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于2011年参与创立社会企业“山水伙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专注于让生态和保护的价值可以为人看见,并能实现。山水伙伴通过生态公平产品、科考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式社会公众参与生态保护,并以替代生计、收入返回等方式协助社区保护地获得可持续保护的动力与资金支持。

此前,于2009-2011年,郑岚在生态保护专业机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担任运营总监,积累生态保护行业的理解,和一线实践经验。

编辑 / 山水伙伴 张嘉宇(实习)

点击原文


    关注 熊猫蜂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