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个“懂事”的孩子吗?变异的亲子关系

 

你有一个“懂事”的孩子吗?...





我有一个朋友有一天给我说了她有一个懂事的儿子

“她的儿子五岁的时候,就学会了洗衣做饭,打扫房间。”

这似乎很像是平时大家所推崇的“懂事的孩子、爸妈的贴心小棉袄。”但她接着说:

“但她好像并不是特别喜欢我,成年之后,好像也想急于离开我,这让我有些不理解。”

我的这位朋友的困惑,是不少父母共同的困惑。

因为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更多的不是被父母照顾,而是反过来被要求去照顾自己的父母。

这意味着父母和孩子正身处于“亲职化”的亲子关系中。

 
什么是亲职化?


亲职化(Parentification)是指父母和孩子的角色发生颠倒,父母放弃了他们身为父母原本应该做的事情,并将这种责任转移到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他们小时候的个人需求没有被满足,这份缺失也许使得他们想从自己孩子身上获得弥补。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聪明敏感的孩子就会把自己的身份认同塑造成:

“我作为这个家的孩子,我要满足我父母的需求,这样做他们可能就会关注我,喜欢我。”

亲职化关系有哪几种类型?
亲职化可以被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情感型

父母会强迫孩子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或者其他兄弟姐妹的情感需求,孩子成为了父母的密友。这种类型的亲职化关系是最为破坏性的,因为事实上,孩子根本做不到满足父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

这种情况最常发生在母亲和儿子关系上:由于各种原因,父亲角色在家庭中缺失,母亲的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她会尝试从儿子身上获得支持,当儿子成年有了自己的家庭之后,母亲的这种需要也是婆媳矛盾的根源。

2. 工具型

指孩子代替父母的角色满足家庭的物理及工具性需求,例如完成洗衣、做饭、陪客人打麻将等父母需要做的事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大人」。

这与孩子通过家务事和其他任务来学习承担责任是完全不同的。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父母剥夺了孩子的童年,来强迫他成为一个成年照料者。「穷人孩子早当家」直白地说明了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中,孩子被迫工具化的情况。

如果父母年龄较轻、酗酒、患有抑郁或其它尚未治疗的身心疾病,这些原因使他们不能履行家长的责任,他们的子女也往往承担着照顾者的角色。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陷入了亲职化关系?
对于子女来说,他们往往很难察觉自己是否陷入了亲职化关系,因为这种模式已经延续了很长时间,他们身在其中,早已经习惯。

以下是父母化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可能会有的经历,可能帮助你审视一下自己的亲子关系:

作为父母的延伸而存在,例如“你要实现妈妈小时候没有完成的梦想”;

难以与父母交流,感觉永远都是你在单方面试图和父母沟通,而他们总是对你的话题不感兴趣

常常需要优先满足父母的期望,理应体察父母的需求和感受,但是难以指望或很少感受过父母对自己的理解;

害怕犯错或者判断失误,因为这会对父母产生不利的影响;

如果父母需要,可能会立刻放下手头的事满足父母需求,牺牲自己的生活和时间来照顾父母;

对于父母而言,有一位做到上面几条的“懂事”的孩子,其实也并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亲职化关系对孩子成年后有怎样的影响?
1. 情绪敏感

“亲职化”关系最持久、最恼人的影响之一就是子女在成年后的情绪会变得非常敏感。容易被别人的情绪感染(一般是负面情绪),把这种情绪内化到自己心中,并且沉浸在这种情绪中难以自拔。例如:

时刻关注别人,琢磨他们的感受;

别人感到痛苦时,你也会觉得不舒服;

觉得大部分时候你需要获得他人的好感和认同;

2. 容易愤怒

父母化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变成非常暴躁的人。他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爱恨交加。有时他们不太理解自己的愤怒从何而来,但还是会对他人发火,特别是朋友们,男/女朋友,配偶和孩子。

他们可能会有爆炸性的或者被动性的愤怒,尤其当对方恰好提出了与父母类似的期望。因为一旦直面这个问题,过往一些难受的经历——向父母寻求慰藉却不可得,情感诉求得不到回应——就会再次袭上心头,失望、羞耻、自我批判的感觉只会让他们痛苦加倍。



3. 很难建立依恋联结

父母化的子女因为从小很少依赖父母,在长大后,会觉得和朋友、配偶,或者自己的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很难承认自己的确有依赖他人的需要。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就会容易让别人产生错觉:我是你的朋友,但感觉你其实并不需要我。长此以往,他们似乎成为了人群中的“另类”,并任由其形成交往过程中的恶性循环。相应的,他们进入婚姻的时间也可能较晚。

——————————————————————————————————
如果你是孩子化的父母,并且有一个“懂事”的孩子,你应该怎么办?
你可以:

1. 尝试客观地看待亲子关系

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的是,父母也和其他所有人一样,都有做错的时候。但是要承认自己做错了,客观地看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角色颠倒问题,也许是改变的第一步。

2. 寻求专业咨询师的帮助

在一段安全的咨询关系中,在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下,与专业的咨询师工作,探索那些被迫压抑的感受,与你真实的内在小孩对话,开始了解、关注、重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疗愈过去的创伤,然后成为一个大人。

3. 让孩子重新成为孩子

让孩子做回自己的主人,不再是家庭的工具或者是你情绪的“垃圾桶”。积极地无条件的去关注你的孩子。


    关注 贝恩心理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