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红姐随笔——成都别景(上):字库】

 

原创作者:王维红(红姐)

成都,一座美丽的城市,满眼美景,遍地美食。前不久,到成都小住几天。看了...



原创作者:王维红(红姐)

成都,一座美丽的城市,满眼美景,遍地美食。前不久,到成都小住天。看了成都美景,尝了成都美食,还看到了成都的别样风景。草记几篇

  这个是什么?



 

 

在成都繁华的现代购物街太古里,我看到了这个。似塔非塔,似景非景。周围高楼鳞次栉比,购物男女来来往往,当地人无人在它面前驻足,唯我这个外地人围着它转了几圈。我实在想象不出,这个有些破旧的两层小塔建在这里能做什么用呢? 

原来它叫字库,是古人用来焚烧字纸的。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观念,就是“惜字如金”、“敬天惜字”。翻开历史,字库塔始建于宋代,到元明清时已经相当普及了。

古时,读书人写字写废的字纸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用做厕纸等大不敬行为。民间有种说法,随意糟蹋字纸会生疮害病,甚至会得眼疾,严重者会受到惩罚并祸及子孙。所以,古人将所有写过的字纸或读过的废书,都要统一收集起来,放到一个地方集中焚化。  在古代,焚烧字纸是一件非常郑重的事情。需要有专人负责,还有专门的礼仪。最重要的是还建有专门的场所和设施,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字库塔。 



 

那个时候,书籍在人们心目中非常神圣。所有用过的经史子集,磨损残破之后,不得随意丢弃,要先供奉在字库塔中十年八载。然后,择良辰吉日行礼祭奠之后,再点火焚化。

 

著名作家流沙河先生是西川成都人,在他的作品《故乡异人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家有良田百亩的何老太爷不缺钱,却不幸患了眼疾,视物模糊。他就每天背着写有“敬惜字纸”的竹篓,提着铁柄火钳,沿街拾字纸放在篓中,再背到字库焚化。何老太爷是想用这种古老的方式期盼能早日重见光明。

想着古老的故事,再看眼前古朴的字库,青砖碧瓦,没有任何修饰。

 

今天的字库,远去了曾经的字烟袅袅。没有灰烬,也没有燃烧后的余温。字库,这两个字更像一种载体,承载着人们对文化的崇拜。或许,字库作为一种历史见证物即将消失。但是,文化印迹不可断绝,文脉依旧绵延不绝,古人对文化的敬畏之心依然让人感佩。

 

临走时,回头看一眼字库。和林立的大厦相比,它是那么有文化。忽然,我想对它作揖。






    关注 乐龄爱分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