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花城过年

 

春满乾坤花满城。...




▲粤地过年家家必买桃花,桃花旺男女婚嫁之外还旺人缘,此地历来是商埠,当然祈求和气生财。

广州人想要过一个怀旧的年,根本上和从前没有太大差别。

就像那时候的大人们那样,按旧俗,郑重其事地忙忙碌碌一番,在这有时很冷有时很暖的南国冬季里。这里有过27度的年廿九,也有过2度的年三十。

“年,又过年,共庆欢乐绵绵,诚祝各家福星高照寿延年。”粤语的贺岁歌,几十年不变,每逢年前就大街小巷各处飘荡,还有广播里和公车上。好意头的歌词,每首贺岁曲子里都听得到锣鼓喧天。

听说过粮本么,从前一切凭票供应年代的神物。

小时候的过年序曲由此拉开:大人们郑重把这本子和一堆票证交到七八岁的我手里,叮嘱千万不可弄丢,让跟着邻居阿婆去粮店排队买配额供应的大米、面粉、粘米粉、糯米粉和花生油。

要大搞卫生——“年廿八,洗邋遢”:以前还要重新刷遍墙,也就是“油灰水”。

所有的一切物事,门窗地板、杯盘碗碟、枱凳桌椅都要擦洗得一尘不染,窗明几净。连灯罩都要拆下来洗刷一遍。

窗帘被褥也要全部洗干净。总之,每个角落都要干净得闪闪发光亮晶晶。

然后贴春联贴福字再贴上常满和招财进宝。



▲这种是金桔。

要逛花市买花——花市是年廿七开始的吧,花农们早就在路边摆了数不清的金桔四季桔,那一大片醒目的橙色看着都不像真的。

搞完了卫生真是高兴,结伴在花市里东游西逛,东摸西看,讨价还价,菊花芍药银柳都要买,还有桃花兰花鸡冠花。



▲这里卖的是银柳和鸡冠花。

广州竹枝词里有说从前双门底花市的热闹情景,算是最冷的时候,比起别处夏日里的最后一朵玫瑰,大概就是西餐厅和中式茶楼的区别:“羊城世界本花花,更买鲜花度岁华;冬尽人人争买花,水仙头共牡丹芽。”作者明末清初岭南著名学者屈大均。

没有人在除夕之后送花给别人。

如果想对谁表表心意,那么你应该是在年前就把盆桔或者花扛到他家去。节前的广州总是更加塞车,因为很多的单位车和四乡来的车都出动了,车上满载着盆桔和花,满广州地转着往他们要拜会的人家里送,除夕之后,再去拜年。



▲粤地传统年花搭配喜意头,大丽花谐音大利,菊花长寿,百合剑兰银柳,插满大花瓶,桃花下也插。

每到年廿七或年廿八,你就可以开始“行花街”,看见办年货的人们开始往家里搬各式各样的盆栽桔子和花,没有摆上花和桔,一点喜气都没有,怎么叫过年呢。

广州四季都有花,平时常有花农担着花到菜市场,花和菜是放在一处卖的,而旧时主妇们买菜时,时常也就顺手买一把花,回家插在花瓶里。

按说在广州,花是不稀罕的,可是到了岁末,就是年年都要封路搭牌楼和棚架,人人都去逛花市买花。

小时候家住龙津西,旁边的多宝路就是花街,有一年寒假闲着没事,一天之内逛了六趟。过年时,你往家里搬的盆栽桔可以挑四季桔、金桔又或者是朱砂桔,看你喜欢哪一样“口彩”。

四季桔,自然是“四季吉”,金桔可以是“金玉满堂”,而朱砂桔,又红又大,“大红大紫”,别人会说,“哗,好大的一盆‘吉’”。

桔子都要大株,而且挂果要密,否则“空多桔少”可是大告而不妙。



▲大丽花,不知为什么粤人固执地把这花叫做芍药。广州花市里卖的芍药其实是大丽花。

黄和紫的菊花以及玫红大红的芍药也是应节的花,配上一两条银柳就举着回家了,近年的花市则开始卖进口种子种出来的花,林林总总的兰花、郁金香或者康乃馨什么的,但总觉得不如从前那几种花来得村气简单和热闹。

热闹要带些乡下气,似乎聪明人即使是喜气洋洋起来也不那么由衷。



▲剑兰也是年花必备。

逛花市的时候,还有一样消遣节目是讨价还价——你一定要去讨价还价。

笑嘻嘻的以至于嬉皮笑脸的人在这个时候是受欢迎的,要过年了,你总该松一下绷着的脸,有几分闲情。

卖花的人也在等着赚高兴的钱,他有意把价钱说高一些——等着你和他还价呢,顺便说笑两句。如果你一声不吭掏钱拿了花就走,他多少会有些错愕,怎么啦,真的那么忙和没心情?他还编排好了说词等着你还价呢,结果,像小小地踏了一脚空。不过,下一个买花的人来了,和他说笑吧。



▲鲜花产业和物流发达,年花很多新选择。

除夕那天夜里,是花市里人声鼎沸的时候,卖不出去的盆桔和花,也在那个时候半卖半送。

一俟十二点,一年一次的花市也就散了,大年初一的清早,花市的棚架就已经拆得干干净净,下一场这样的热闹,又得等一年。

然而广州人并不惆怅,这是几百年来过年的日程表呀,况且,那些花又不是从此不见了,一年四季天天在菜市场里一样地开着,而我们,要开始下一个节目——拜年,眉开眼笑地对每个认识的人说:“恭喜发财!”“万事胜意!”“龙马精神!”“身体健康!”……没结婚的小辈,还可以冲着结了婚的人嘻嘻哈哈伸手要红包。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零花钱,谁还顾得上惆怅。

要做油角要蒸糕——家里年前要开油锅,开了油锅就要年年开,日子才滋润。炸油角其实不难,还有咸甜蛋散和糯米糖环,炸煎堆就有点小麻烦,还要去找爆谷;萝卜糕马蹄糕和年糕各蒸一底。



▲广式传统年糕。

蒸糕用的是小脸盆大小的平底浅口铜盘,蒸好放凉倒扣出来的那一整块糕,粤语称之为“一底”。

买花生芝麻椰丝白糖红糖,买肥肉炸猪油,买点腊肉腊肠。

粘米粉,又叫大米粉或籼米粉,掺适量的水,就是大米磨成米浆时的效果。做萝卜糕用粘米粉,做年糕用糯米粉,做马蹄糕用马蹄粉。

萝卜糕芋头糕都是咸糕,做法类似,萝卜擦丝芋头切小块,腊味虾米瑶柱剁成小粒,下锅爆香调味,然后放在蒸糕盘里倒入调好的米浆,隔水猛火蒸。



▲这是香煎萝卜糕。

知易行难,好吃才谓之“和味”,米浆太稀会蒸出来不成糕状,太稠又似块怪石。左邻右舍谁家蒸的糕料足味正好吃,大伙自有公论,个中总有诀窍。

年糕用糯米粉,溶好红糖水,备些陈皮丝。

糯米粉开浆的浓度对非专业选手来说也考功夫,记得有一年,我姑弄来个开浆配比,搅匀粉浆之后才猛然醒起,咦,忘了预留红糖水的分量。

那盘年糕能否蒸得恰好成型又糯口,即刻变得充满悬念。

马蹄糕相对最容易,一半温热水开粉,一半冷水开,溶好白糖水,高级些就再用些新鲜削皮马蹄切粒撒进去,蒸出来是晶莹剔透的一底。



▲香煎马蹄糕。

糕蒸好,都不吃,放着等开年。

年初二的早餐是煎糕,切成两指宽半分厚的块,煎香上枱。

来了拜年客人,通常寒暄略坐一阵就转往别家,不留饭就煎糕伺候。也有特地带了自己的蒸糕上门拜年的,那要对自家手艺很自信。

说来油角蛋散糖环要做也不难,就是手工活。

北方的朋友们可以想象一下半个手工饺子那么大的玩意,边上密布掐出来的花纹。



▲圆滚滚的是煎堆,中间的是炸油角,还有一坨是萝卜糕。

油角皮家家配方不同,要酥皮的下点猪油和鸡蛋,要脆的只下溶好放凉的糖水和面。

馅料费点工夫,炒香花生米,吹去花生衣,碾碎。

漂干净芝麻耐着性子焙干炒香,一着急过火就报废。

重口味些还可以放椰丝。

掺上白砂糖,就是油角馅料。

谁家包油角,一叫大伙都来帮,包好了下油锅。

以前,家家户户炸油角的气味,就是正宗的粤地年味。

媳妇们寒暄时还互相问,今年你家炸几斤?

馅料可以多些,留着做甜薄撑,也就是米粉面粉开浆摊的薄煎饼做好,撒上卷起来再切段。

到元宵时,这些馅料倒在熔成液态的猪油里,又会是最好的汤圆馅。

咸甜蛋散最简单,用剩的油角皮擀薄划片卷个花下油锅即可,咸蛋散,则是面粉里放南乳放鸡蛋揉好,擀薄划片卷花下油锅,吃起来薄脆咸香。



▲这个应该是咸蛋散。咬在嘴里要有南乳香和蛋香,又够松脆才算好,以前有个邻居揉面时还放蒜蓉,特别得来也很好吃,你看我记到了现在。

糯米糖环小孩最爱吃,糯米粉掺糖水揉出来,搓成圆环下油锅,摊凉之后,硬,脆,嚼在后槽牙间却有糯米的韧,还有焦糖香。



▲这个是糯米糖环。

要准备年夜饭:

煲一锅足料山珍海味老火汤,做一盘卤水拼;

发菜蚝豉焖大脷,孔老沙圆蹄;

浸白切鸡,蒸鲜鲍,灼河虾……抑或做龙虾,弄盆菜还是佛跳墙?

蚝油冬菇炒生菜,要记得再煎两条鲮鱼压年。

浸鱼胶,发海参,浸香菇虾米瑶柱粉丝。

买葱蒜芹菜,谐音聪明会算勤力,买连根的生菜,寓意生财有头有尾。

好意头的菜都要买。

年初七还要炒杂菜。

要穿新衣裳,要按时辰放炮仗。

要守岁,要去排队烧头柱香。要按日子拜年,要封利市,要说吉利话,要家肥屋润,要喜气洋洋。



▲这种是实心煎堆,里面有爆谷糖浆花生碎,馅压得特别实在,要切开是个力气活。

春节的广州,周边所有的工厂都放假,空气会清澈。

这时候的广州也从来不堵车,很多人回了他们父母所在的那个家。

整个城市人们都正在红红火火地过节,但还是会觉得忽然安静了很多,不会太喧嚣。

要不要约上狐朋狗友摸几圈麻将。

要不要去看看花鸟市场。

或者去看看陈家祠,又或者去珠江边徜徉游荡。

不如去佛山祖庙看醒狮?舞的是正宗南狮,会走梅花桩,可以去看采青。

还是去文化公园睇花灯,白鹅潭畔看烟花?

要不要再回去西关逛一逛,然后去芳村的黄大仙求个签。

签上说:就这样,一起过个几十年,花灯要看一百回。





哈哈俗就俗,继续广东小曲,祝诸位阖家平安喜乐,

身心日子存款数目全方位步步高,

春节麻将海底捞月杠上开花,山鸡变凤凰,滚水变上汤。

本文文字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页面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可以浏览翻看之前的文字


    关注 黄爱东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