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的焦虑与对策

 

这么一想,是不是被自己激励的一身鸡皮,再也没法闲散下来了?...





听说年收入5万以上的人群20%认为自认中产,年收入30万的人群约50%认为自己是中产。

可见中产的认同,大概除了收入以外,还会与别的资产挂钩。

比如,北上广深,要是祖上留几几套商业中心区房子,即使年收入5万左右,自认中产也是可以理解。

这个标准,官方或社会没有统一口径,也讨论不出具体标准,就姑且以社会收入及消费的中间阶层都是中产吧,大约是消费力达到每年3万到30万之间的人群吧。

中产阶层,在一本外国名著里,曾说过,自己的这一阶层最为舒适,既没有缺钱导致生活不堪的烦恼,也没有过多财产需要费心打理的苦楚,多一分则过,少一分则缺,他们也是对社会状态最满意,最愿意维持的阶层。

然而,现阶段,在中国,我们看到的中产,或是被中产的阶层,却满脸焦虑。

他们焦虑点,总结起来,大体是二条:对今天没有把握,对明天缺乏预期。

01 
不能把握的今天




惜取当前时,怜取眼前人,是咱中国老祖宗留给咱们的最实在的生活经验之一。

人,最能把握的,唯有当下。

但是,中国的中产阶级连当下也是把握不住的。

以房子为例,拼尽三代人积蓄买入的,其实只是70年的居住权。

正如,成都大学工商管理系教师王怡说,在当前制度下,不过是“每个人都暂住在中国,拥有一个共同的房东”,而这个房东就是国家。

这与中国历史中所其他社会不一样,历史中所说的买房,那时的房子带地都是你个人的、有产权保障的。

中国中产对于自己最大的资产——房子,在70年大限到来后,是如国家所说花一笔小费用自动续期或是像1994年《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被国家无偿收回且未明确是否补偿地上房屋都存在,存在极大变数,这取决于国家大政策走向。

这也是《物权法》不断拨动人心的原因。

中产中处于上游的企业家,他们对自己的财产也是没有把握的。

他们的生意,一旦与国家利益或者与权力发生冲突,他们也是首当其冲的受害人。

财产没收是没有一定标准的,后面说事都没处找人。
02 
不可预期的未来




食品、空气、个人信息、个人生命都缺乏安全保障,中产的未来很迷茫。

对自己及家人的医疗、教育及养老,中产表示未来压力很大。

因病致贫,在当前不安全的食品及空气中,自己及家人的生病概率大大提升。真碰上大病,如当前年均增长26.9%的肺癌,缺医保的人基本拖死家庭,有医保的人医保也不保底,国家社会救助乏力,商业保险有上限及时限,基本靠的就是耗光家底。

养老,计划生育导致,70到80年代,一对夫妻只养育了一个孩子。待孩子成人后,要背负2家4位老人的养老重担。

父母是退休干部的,不用操心。

父母是退休工作的,操心,花钱压力小;

父母是农民或民工的,恭喜你挑到hard模式!操心,又花钱。

哪怕中产当前有车、有房、有好家庭且有马爸爸说的3-4万的月收入,时光静好。

一旦碰到生病或是养老两只老虎,中产马上就发现自己所拥有的只是水中月,镜中花,分分钟就让你回到解放前。
03
应对焦虑的小对策
作为一个心里觉得未中产,却已有中产焦虑的笔者来说,其实我也没有更好解决模式,且谈谈个人想法吧。

发声:

发出真实心声,在政府收集舆论时,不要唱高调、提情结,而是脚踏实地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声音多了,政府里面干实事的人有了依凭,会在一定范围内推动问题的解决。

虽然产权明晰、公民权利保障还未完全实现,但相信政府里很多人是很想在有生之年,为自己、为后代、为社会做一些贡献的。

所以多发声,多发声表达心声,会比你歌功颂德唱高调更能推动社会进步。

自保:

强大自己,多赚钱。

人最终能靠的还是自己。

实在累的不想赚了,就来读书梦看看社会现实或是喝点麻辣鸡汤。

再想一想自己是要现在努力工作、赚钱、存钱,还是准备以后在病床上看着存款,盘算下一针打便宜的国产针或是效果好的进口针。

在你父母生病时,你是豪气地说,尽管花,你女儿/儿子我有钱,别操心,去大医院,用好药,还是只能说,下个月房贷快还不起了,妈/爸你们就先凑合凑合在社区医院治治吧。

这么一想,是不是被自己激励的一身鸡皮,再也没法闲散下来了?
—END—
 关注与转发,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点一下,下面的微信广告,微信会代你奖励我


    关注 读书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