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奋力向前的蜗牛

 

蜗牛虽慢,但从不后退。...



是的,蜗牛虽慢,但从不后退。
 
允许孩子做蜗牛,就要面对她“慢慢”的步伐
2016年10月的一天,我突然收到酒窝语文老师的微信,内容是:“ ‘酒窝’的13、14课的听写成绩不好,这几天有时间再帮孩子听写一遍吧!谢谢!”

老师并没有对孩子作出评判,只是就事论事的说了成绩的问题,及时将情况反应给了家长,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好像是朋友的嘱托。从字里行间,我非常能感受到老师的专业和尽职尽责。

随文字发来的是酒窝听写成绩单的图片,一次66分、一次76分,成绩确实不高。

我在微信里谢过了老师的提醒,内心忐忑,寻思着怎么和孩子沟通。

酒窝上到三年级,我和太太决定放手由她掌管自己的学习。有时看着她像只蜗牛一样的慢慢的“虚度”年华,我内心里也会不时的翻腾着爸爸的碎碎念:“多看看书吧!”“把上次不会的复习一下!”“要不要把钢琴再学起来”……

但最终,赢了的还是这个声音:“放下吧!交给她吧!相信她可以做好啦!”

酒窝肆意的用她的方式挑战我们的接纳线(见下方:名词解释),稍微的一用力,她就会缩到壳里,面对这样一只小蜗牛,能有发自内心的接纳真的不容易。

酒窝成绩并不出众,起起伏伏。但我们依旧守着“交给她吧”的信念,有时眼睁睁的看着她走弯路,但还是忍住了,让她依着自己的生命节奏野蛮生长吧。

这一次,收到语文老师诚恳的需求,质疑自己的声音又一次涌了上来——她真的可以管理好自己吗?
倾听,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声音
酒窝回到家,若无其事,依旧干着自己的事情。

我反倒像是一位初次参加舞会的少女,等着英俊少年发现我,然后走过来,向我表白说:爸爸,我老实说吧,我没考好,我需要你的帮助。

嗨,又做梦了:(

我的妄想症又犯了......

好吧,我承认我现在拥有问题,她好好的,没有问题。

我决定主动沟通,在我俩都相安无事的情况下,我把酒窝叫过来,说到:“酒窝,爸爸今天收到语文老师的微信,她告诉我说你连着两次的语文听写成绩都不好,她希望我能帮你再听写一遍。”说完,我便停下来等她的反应。

酒窝便飞快的回到房间,把她的听写本拿给我看:“爸爸,这是这两周的听写,的确不是很好”。

“喔!”我简单回应着。

“第一次得66分时,我就很想下次好好准备,能考得高些。”

“你希望再考高些……”我回应道。

“对,我希望至少要到80分。”

这话让我舒服了很多,最起码人家还是有目标的。我好奇的问她:“为什么要考到80分以上?”

酒窝答道:“老师说,考到80分就不用家长签字了。”

闻听此言,我隐隐的能感觉到我背后浮现出三条黑线,好冷好冷。

“喔,你不希望让家长签字。”

“嗯,但还是没达到80分。”酒窝显然有些失望。

“酒窝,你觉得你已经努力了,但还是没达到目标,有些失望,是吗?”

酒窝点点头,表示同意。

积极倾听让我渐渐的走入孩子的内心,了解到她其实想要更好的结果,自己正在摸索方法,开始担负起学习的责任。这不正是我想要达成的目标吗?
做孩子的顾问,陪伴她接近问题,看到自己的价值
我说:“爸爸告诉你爸爸的感受呵。首先呢,这些分数是爸爸妈妈没有帮助你的情况下,你完完全全靠自己挣出来的,对吗?是你复习的结果反应。”

酒窝点点头,好像还想听下去。

“第二次你通过努力,一下子提升了10分,从66分到了76分。虽然没有达到你的目标,但离你的目标只差4分,是这个进步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酒窝继续点头。

“爸爸想问你,下次考试你需要我帮你做些什么吗?”

酒窝回答:“爸爸,你只需要把过去这两课帮我重新听写一遍就好了。下次考试我知道我该怎么办了。”

“OK。”我爽快的答应了,选择了信任她,不再过问。

一周以后,酒窝放学回到家,欢快的把听写本拍到我的面前,新的听写成绩下来,竟然是92分。

好吧,我必须承认我很开心,因为我看到了酒窝用自己的力量拓展了她的格局。从66分到了92分,我见识到她有能力去管理自己的功课。

对于一个全然可以靠内在动力去调整自己的孩子来说,考低分不意味着她不行,高分也不意味着她必须每次都必须优秀,主动权在她那里。

为了帮她看到自己的成长过程,我帮她做了一张这三次成绩的波形图。然后,偷偷打电话给酒窝妈,嘱咐她晚上顺路带一块酒窝喜欢的蛋糕回来听酒窝的分享。


酒窝用波形图讲述她是如何达成结果。



酒窝展示92分的听写纸

晚餐,我和太太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着蛋糕,一边听酒窝分享,蛋糕甜甜的味道裹挟着她波澜起伏的回忆。我想,她的“背包”里又多了一颗“能量宝石”。

我微笑着注视着这个神气活现的女孩,仿佛看到一只奋力向前爬行的蜗牛,虽然慢吞吞的,尝试着寻找自己的道路,但是谁又能说她亲自体验的人生不够精彩呢?

酒窝,你让我意识到每个生命都值得相信。爸爸愿意倾听你、相信你、陪着你,等着你慢慢长大。
 名词解释:接纳线
在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中,“接纳线”是在行为窗中一条分割可接纳区和不可接纳区的线。接纳线的位置会随孩子及自我的状况的不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例如:我看见孩子在家搭积木,我今天心情很好,便是相安无事,孩子的行为是在我的可接纳区;但如果这一天我工作非常不顺利,身体又不舒服,孩子在我旁边搭积木,我便非常不耐烦,不接纳孩子玩儿积木,于是,孩子的这个行为就进入了不可接纳区。接纳线的位置便发生了改变。
扫描二维码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 诚泉文化LEGACY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