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七干的老村子:防御性强,像个寨子

 

面对这样森严的防御,起义军首领最后只能骂着娘,高喊:“兄弟们,有钱人太坏了,撤吧!官军就要来了,扯呼……”...







2012年,我娶了一个名叫彩彩的美女,做了七干村的女婿。从此,每年到七干的次数,反而比辛壁多了一倍。好几次,走进“挹岚光”阁,总想着为她写点什么,却一直没能下笔。

一天,读公众号“伊侯山”的文章《七干原叫树泉村》,顿时着了急。建厅兄走进七干村,竟将这里的老街老景一网打尽!这可让我写什么?

于是,和老婆专程回了一趟娘家,重新走了一遍七干老村;又捧着建厅兄的文章读了三遍,才慢慢找到一点头绪。

伊侯山写过的内容,我不再重复;换个角度,说说七干老村的整体风貌,也算尽一下七干女婿的义务!

注:图为《七干、北村、黑泉沟卫星地图》

“七干原叫树泉村。”这种说法我很久以前就听过。

另有一种说法是:七干叫“漆树泉”;北村叫“树泉”;黑泉沟村叫“黑树泉”。三个村子沿着孤松岭、老猪山西坡从低到高分布。

传说村子周围原先长满了漆树,一条叫树泉的小河从东向西流淌,滋润着三个村子。裴老师给伊侯山留言说:“七干,原名漆干,是南北朝时期的名字。”可能起源于西燕国慕容永的建兴郡军事设施。马村放马;七干,制作干戈(兵器)。因为干戈要用大漆刷过防腐,所以留下了“漆干”的名字。

现在流传的“漆树干了”的说法,纯属附会!

我非常喜欢裴老师的说法——这个说法,结合了历史,系统地解释了“辛壁”、“郭壁”、“洸壁”、“马村”、“七干”一串村名的来历,历史感、人文感更强,比纯粹附会猜想更有依据。



注:PPT手绘《七干老村建筑示意图》



七干村现有245户,人口966人。邻村辛壁1949年人口700人,2000年人口2786人。根据辛壁人口增长情况估算,解放前七干村的人口大约在240人左右。今天,七干留下的老房子,就是这200多人的住所。

七干新村包围老村,老村布局比较规整。从新建的牌坊开始,延伸出一条东西走向的主街道。主街从挹岚光阁开始,笔直延伸直达汤王庙“清净门”、“宁一 门”,这是七干的老街。



注:PPT手绘《七干老村北片区示意图》

老街将老七干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北片区分布着“狮谷洞棋盘院”、“惠迪吉谷洞”、“清慎勤”三大片老院落;南片区老房基本已经拆毁,改建成了新房。

传说,北片区是老七干的富人区。走进去看,这种说法并非无稽之谈。和南片区保存下来的几个老院相比,北片区的房屋规模更大,也更讲究一些。



图为挹岚光阁四

走进七干老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挹岚光阁。宋朝时,何梦桂写诗说:“坐挹岚光翠入帘,出门俯槛弄清泉。”

挹yì,意思是舀yǎo,把液体盛出来;岚光,山间雾气经日光照射而发出光彩。

何梦佳是个有福的人,他掀起门帘就能用眼睛舀一瓢五彩的岚光。而今天的我们,却只能“全身心”地舀一舀雾霾!

时间远去,挹岚光阁房顶长满了杂草,风光不再;就连那五彩的岚光也只能在梦中想一想了……



注:图为《七干阁和马村阁对比图》

与峪南村、马村比较,七干的挹岚光阁内侧显得不够周正。可能当时修建时,用地非常紧迫。或者也能是,后来旁边的房屋挤占了老街用地,压着了阁。

晋城地区村村有阁。阁就像今天的牌坊一样,充当着村子的大门。比起牌坊的花瓶把式,阁还是一种小型的关隘。一旦发生战争,阁就是保护村民的第一道大门。





沿着挹岚光阁北走,一路高墙、石台延伸上百米。老村东侧的汤王庙也有这种迹象。

也许在很久以前,七干老村曾经就这样被高墙紧紧保护着。更大胆一点猜测,七干村在明朝末年时,曾经四周环绕高墙,形成一座封闭的寨子。这寨子构筑比较简单,但防御性却一点也不差。



注:《明末七干封闭性寨子想象图》

明末崇祯4年5月到6年冬,王嘉胤、王自用率领的起义军长期在晋城游荡。他们曾经四次攻破郭峪村,三次攻占大阳,泽州城更是在崇祯5年9月被攻陷。

在这种情况下,晋城地区修筑了大量的堡寨,代表性的就是皇城相府、郭峪城、砥洎城等。

七干村南距皇城相府,北距大阳,西距泽州城都不算远。可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以车姓、刘姓、赵姓为首的七干人,匆忙的修筑了挹岚光阁,以致阁内侧显得不是很周正。





走在七干老村里,你会发现村子防御性措施特别好。

沿老街北侧,是一面长七八十米,深七八米的高墙。高墙守卫着北片区的老宅。要想进入这些宅院,必须先通过谷洞门。

以狮谷洞为例,谷洞幽深狭窄,门户森严。谷洞口设有墙栓式大门;谷洞内侧院与院相连,院有院门,屋有屋门,过道有过道门。一溜走下去,似乎处处是门。

假设明末时,起义军攻破了挹岚光阁,想要攻进宅院,想必仍然会非常头疼。

攻打谷洞门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攻进去,狭窄的巷道无法进入太多人,又起到了分散兵力的作用;过道门、院门、屋门形成了三道防御线,想要层层攻破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

面对这样森严的防御,起义军首领最后只能骂着娘,高喊:“兄弟们,有钱人太坏了,撤吧!官军就要来了,扯呼……”



注:图为《七干汤帝庙模拟图》



七干最宏伟的建筑是汤王庙。

这座庙我进去过很多次,也可以说从来没进去过一次。汤王庙依山就势,主要包括下、中、后三进院落。下院、中院是敞开的,可以随意出入;后院总是挂着门锁,一直无缘进去。

中院是一个连接下院与后院的狭长平台,西有清净门,东有宁一门,连接老街形成一条长长的通道。

下院荒废得特别厉害,像一个干枯的水库,院心杂草丛生,已经无法立足。南侧戏台,东西两侧看台也是木朽瓦脱,一片残破。





图为七干汤王庙门

后院大门气势恢宏,斗拱、纹饰也比较精致。可惜,年久日深,损坏非常严重。

其实这座门,才是七干汤王庙的主门。中院、下院只能算汤王庙的附属建筑,可能是后来补修用来看戏的。

《泽州碑刻大全》大东沟卷,收录有一篇《重修汤王庙》的碑文。碑文记录说这次重修“起自大明崇祯之二载己巳,成于大顺永昌元年甲申孟秋吉。”落款是“时大清顺治之三载……

大顺是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的国号。这种记录,全国都比较罕见。

一篇普通的碑文,竟然同时出现了明朝崇祯、大清顺治、大顺永昌三个互相敌对的国号、年号,显得特别新奇。

不知道当时碑文的记录者心中有着怎样的踌躇、无所依从。



注:图为七干村卫星照片

黄色的方框是老房屋顶塌陷后形成的洞



在七干老村里溜达,拍了100多张照片,我满意地回到老婆家。午饭,岳母做的是饺子,我一口气干了两碗。

老婆用筷子敲了我一下,问:“去哪了?”

我道:“看了看村里老房和庙。”

“都塌了,有甚看的!”



图为:汤王庙戏台南墙

我仰起头来看着她,张嘴结舌,不知该说什么;脑子里突然浮出汤王庙戏台高大的南墙来:

墙上两排七个窗户,有圆形、方形、六边形、扇形。七个窗洞黑黝黝地朝着蓝天,像是在问什么,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说说辛壁村老房子上的几块匾  点击图片跳转


    关注 一起读晋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