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英国建设智慧城市的经验与启示

 

引 言英国是全球最早启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国家之一,2000年的南安普顿智能卡项目开启了该国建设智慧城市的历程。...

引  言
英国是全球最早启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国家之一,2000年的南安普顿智能卡项目开启了该国建设智慧城市的历程。近年,英国政府投资约5亿英镑于智慧城市项目,大力提升城市的智能化与便捷化水平。传统工业大国正转身智慧城市领头羊,英国智慧城市的做法可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

英国建设智慧城市的主要做法
1


政府大力投入

在英国,建设智慧城市的理念深入人心,这与政府大力宣传、采取有效措施并给予适当资金支持密不可分。据英国奥雅纳公司统计,在最近五年里,英国政府已投入5亿英镑到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当中,其中,3000万英镑用于建设示范区,约1.9亿英镑用于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大量资金用以支持数据的开放性。英国政府还通过国家科技艺术基金会(Nesta)等类似非盈利机构,举办许多竞争性项目奖励。例如,让各城市研究设计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并举行评选论证,优胜者可获得资金支持。
2
社会广泛参与

英国鼓励自下而上地建设智慧城市,注重社会中普通民众的参与体验和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因此,英国十分重视智慧城市系统搜集来的数据的开放利用。在尊重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政府将搜集来的数据在相关网站公布,并鼓励公司和个人利用这些数据开发各种应用。同时,由政府主导的大量非盈利机构,其开展工作的方式往往不是自上而下的贯彻行政长官的命令,而是自下而上的整合多方的社会资源,从而最大程度上推动最符合普通民众需求的智慧城市项目的开展。
3
开放创新平台支撑

从英国政府部门职能来看,商业、创新和技术部(BIS)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领导机构,其下属机构Innovation UK在全英国范围内建立了包括未来城市技术创新中心(FCC)、交通系统中心(Transport Systems Catapult)等在内的七个开放创新平台,旨在推动与智慧城市发展相关的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城市、企业与大学合作开发商业化的综合系统解决方案,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促进建立更加节能、便捷、宜居的生活环境。这七个开放创新平台,可以看作英国中央政府直属的智慧城市项目综合服务平台,发挥了引领技术创新支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为英国城市创新发展充当助推器的功能。

4
发挥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作用

英国在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的研发过程中,特别注重发挥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作用。英国的学术机构在世界名列前茅,欧洲前五所最好的大学中英国占了四所,高水准的研究机构集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各个领域的学术精英,这些都促进了英国在智慧城市科研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如布里斯托大学、米尔顿·凯恩斯开放大学都在本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学中的重点实验室,教授与科研人员、研究生组建了精简高效的科研攻关团队,使前沿信息与知识在人群中快速分享和传播,也加快了技术成果试验与转化的进程。
5
产业孵化器是重要推动力量

在英国,有大量中央或地方政府、高校支持建立的产业孵化器,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的技术和应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机构往往是跨界组合的载体,连接了政府、大学、创业者、投资人和普通民众。布里斯托当地的Engine shed & SETsquared孵化器由布里斯托大学、巴斯大学等五所英国顶尖大学合作建立,致力于为这五所大学提供更多的企业活动和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帮助合格的创业者把一个个创新的想法转化为商业模式,加速其市场化。

英国建设智慧城市的主要经验
1


开放公共数据资源

建设智慧城市离不开大量开放的数据,与国内广泛存在的信息壁垒不同,英国为了提高公众、企业参与智慧城市的积极性,鼓励创新数字项目的推广和应用,许多城市除了涉密数据,对于其他数据尽可能构建平台以促进公开。如伦敦、布里斯托等地都创建了城市基础数据库,数据分层处理,公众可方便的获取到海量的普查和统计数据集,包括人口、就业、经济、财政、金融等等。实时数据也已经开放了气象、环境、交通、供暖、供电、水务、河道等。
2
将数据可视化处理

面对庞杂的大数据,如何更好的让公众了解并参与应用,数据可视化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英国在这方面做的颇有成效,如布里斯托市的“数字穹顶”(Digital Dome)把城市数据通过3D可视化处理,让观众对城市的发展一目了然。米尔顿·凯恩斯市的交通可视化中心将航班、道路等交通信息模拟在统一的综合可视化平台中。伦敦市针对城市基础设施建立的3D数据库,包括地上和地下管网等,这些数据整合了不同市政公司的基础设施数据,并对公众开放,使得市政工程的实施变得更为高效,避免了过去不同市政公司在同一地点重复挖掘路面的情况。
3
从城市发展需求入手

英国认为,建设智慧城市最核心的价值在于为市民提供更加高质量的生活。所以,建设智慧城市的突破点选择在交通、环境、社会保障等领域。这些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对接的是城市发展的重点,往往是普通民众最关心、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如在伦敦市应用“City Mapper”,使用者可用手机与城市的公交信息实时相连,只要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或者出发时间和抵达时间,它就会算出各种供选择的交通方案。“City Mapper”会告诉使用者在什么时间出发,能赶上哪趟车,在什么地方换乘,以及总共需要的费用。

4
基础设施智慧化先行

2009年,英国发布的《数字英国》(Digital Britain)计划中就已明确提出,在2012年建成覆盖所有人口的宽带网络。布里斯托市投资7500万元英镑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布设光纤网络和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搜集到城市生活方方面面的信息,包括能源消耗、空气质量和交通流量等等,通过Bristol is Open的官网向公众开放。米尔顿·凯恩斯市将智能传感器安装在垃圾桶上,当垃圾桶装满时,传感器会向远端的服务器发送状态及优化路线信息,从而达到减少垃圾车空驶时间,提升环境清洁度的作用。绝大多数的英国交通枢纽也已经广布了各类传感器,提供多种交互的实时信息。

英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英国的研发水平较高,但与中国一样,大部分的智慧要素以碎片化的形态出现,没有形成集成的系统化应用。功能齐备的智能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园区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案例。从技术市场化的情况来看,没有建立起高效的投资回报机制,先进技术大规模产业化、市场化的进程稍显滞后。
主要启示
通过数据分析对比,中国的总人口相当于英国的20多倍,中国的城镇人口相当于英国城镇人口的9倍,城镇化是中英经贸合作的重要主题,智慧城市则是中英双方城镇化合作的重要内容。英国的技术处于领先地位,中国显然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潜力。通过总结英国智慧城市的建设经验,得出如下启示:
1
注重平台建设

英国智慧城市技术的领先与英国政府主导设立的七个互动式创新平台有很大关系。这些创新平台本身是非盈利机构,不仅承担着政府拓展技术创新的职能,还为机构内的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公开数据、寻找风险投资和合作伙伴等多项功能,是一个综合性的平台。同时,遍布各地、数量庞大的产业孵化器也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沃土,作为有想法、有能力创新创业的企业或个人可以较为方便的获得资金、数据等关键资源,并借助这些平台建立起基于产业链的生态关系。这些都是目前国内传统的孵化器、加速器所欠缺的,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

2
注重数据公开

目前国内各城市、各部门之间,数据闭锁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但切实打破行业的数据壁垒,推动政府部门的数据共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点中国应该向英国学习,政府积极主动的公开数据,并鼓励市场主体利用大数据开发便民、惠民的应用,是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提振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3
注重跨界整合

建设智慧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公众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应重视发挥企业的市场化主体作用,建立起高效的投资回报机制。重视营造科研创新环境,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促进智慧城市新技术的转化和新产业的培育。重视公众的体验互动,每一项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先设计—反馈—再设计—再反馈,不断迭代的过程。
4
注重因地制宜

在英国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建立了大数据、云平台中心,而是根据自己城市发展的切实需求来选择智慧城市的着力点。国内城市在智慧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参考英国的实践路径,切忌盲目跟风,需围绕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最先解决的应该是困扰城市发展的最突出问题,如缓解交通拥堵、降低能源消耗等,建设智慧城市必须从各地方的实际需求出发。

文章来源:最江苏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关注 城市智库观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